从长三角发展看集约与分布:打破片面认知,探索产业链逻辑
【本文来自《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相对过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天下我嘴笨
从中国的特色小镇来看,对于单一产业链来说,集约制的效率一定大于分布式。无非是不同的产业链可以根据各种资源禀赋不同,分布在不同地区。
普通技术扩散在今天的世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这绝不代表能够变成某种产业链的转移。就好像经常可以刷到的,南亚手工仙人可以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修车甚至是拼车,但从头开始批量生产合格汽车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把集约制和分布式对立起来看的思路是局限的,所以你加一个“单一产业链”的定语,但还是局限的。比如长三角,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合肥南京,发展思路是连点成线,扩线成面,你说这是集约还是分布?
集约的特点,是把时间空间距离缩短提高效率,缺点是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单点承载力有限;同时,在信息和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过程中,时空距离被弥合,集群效应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产生成为可能,那这又是集约还是分布?
另外,手工打造汽车这个事情,包括吉利李书福在内,干过的人多了。
如果认为技术扩散、产业链扩散是可以主观“防止”的,那就是相信当时欧美产业链转到亚洲,是对方主观上失误,那东亚产业链的崛起本可以被抑制,是一个偶然,事实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