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孤勇者:一个中国豪华品牌的破茧成蝶
作者 | 大象
来源 | 大象放映室
2025 年,豪华全尺寸 SUV 成为国产新能源车集体冲锋的领域,曾经神坛之上,是路虎揽胜、奔驰 GLS、宝马 X7 的主场,如今各家都全力以赴,势要攻下这个山头。
而且,大家都不约而同把自家旗舰以 “9” 命名:理想 L9、问界 M9,这场 “9 系” 豪华的荣誉之战,不仅关乎一款车的销量,更是国产品牌的定标之战,它的成败在于向用户证明——国产品牌也能冲击豪华。
这一战当然也少不了新能源车老大哥 —— 比亚迪,这次比亚迪派出的,是旗下的新能源豪华品牌 —— 腾势 N9。
N9 上市发布会上,比亚迪高管们对它信心满满:硬核技术、豪华配置、诚意价格,截至目前,N9 火热交付中,成为 “9” 字辈旗舰 SUV 中的有力竞争者。
这辆车到底怎么样?腾势又是个怎样的品牌?
这一期,我们从 15 年前聊起,认识腾势这家企业。
2010 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当大家的上网工具从电脑变成手机时,我们的生活方式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代的风口之下,美团、小米、爱奇艺均在年内诞生,而同样在这一年诞生的,还有一家企业 —— 腾势。
这年 10 月,新能源汽车被国务院正式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同年还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通知。从此,我国就走上了 “真金白银” 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之路。所以 2010 年,除了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国家未雨绸缪,比亚迪其实也在这条路上探索了很久。因为当时比亚迪拥有业内领先的三电技术,很多国外车企抛来了合资的橄榄枝。比亚迪最后选择的,是有打造豪华品牌经验和整车技术的奔驰。
2010 年 5 月 27 日,双方一拍即合,各持股 50%,合资成立了腾势汽车,定位科技安全新豪华汽车品牌,这是中国第一个凭借技术,和国际巨头取得了对等话语权的合资车企。在比亚迪和奔驰强强联合下,腾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式诞生了。
按照一般爽文剧本,强强联合之后,就该横扫市场了,但接着到来的,却是一场漫长、孤独又艰难的远征。
2014 年,腾势推出首款电动车,冲击高端豪华市场,但产品推出后,用户不买账,根本卖不动;2019 年,又推出全新插电式混动 SUV 腾势 X,还是不行,不达预期。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来说主要是因为腾势诞生的太早了,当时新能源市场还未成熟,充电设施不足,用户对续航的焦虑等问题普遍存在,比亚迪和奔驰的合作模式也一直在摸索阶段。
总的来说,因为是中国第一个新能源豪华品牌,腾势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新问题,先行者在无人区中的踟蹰、迷茫和疲惫,本身也是在为行业探路,但代价也是无法回避的,因为上述原因,腾势虽然做出了大量努力,仍难以扭转市场。
中国人的豪车梦,真的就此沉寂了吗?比亚迪,不甘心。
既然合资很难,2021 年 12 月,抱着实现中国人的豪车梦,比亚迪咬牙决定,将持股比例提升到 90%,相当于是开始了独自探索。
之后便是集中资源,为腾势调整战略,对技术全面赋能、产品整体焕新,并进行深度的渠道改革,让腾势脱胎换骨。
腾势要翻身,接下来必须要拿出一款爆款车型,凭借着超强的洞察力,他们找到了 MPV 这个细分赛道。
2022 年前,MPV 还是传统燃油车主导市场,主要以商用为主,车型不多。
2022 年 8 月,腾势正式推出聚焦 MPV 市场、宜商宜家的腾势 D9,上市后一炮而红,成为近 20 年来,唯一登顶年度 MPV 销冠的中国车型,彻底终结了别克 GL8 在 MPV 市场的销量霸权,D9 也成为腾势绝地反击的功勋车。
2024 腾势科技日发布会上,王传福回忆起这段坎坷的过往和 D9 的成功,动容地感慨:
不是通往梦想的路太远,而是中途放弃的人太多。
2024 年 9 月,比亚迪又将持股比例提升到 100%,腾势正式成为比亚迪的全资品牌。
为什么腾势之前备受坎坷,D9 上市后就逐步走向成功了呢?除了精准定位填补市场空白之外,最关键的因素,其实是比亚迪 2020 年之后的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等技术的集中爆发。
依托比亚迪这些核心技术,腾势重塑了品牌。那这些技术是怎么来的?我们溯源而上,寻找腾势品牌的真正答案。
王传福有个技术 “鱼池” 理论,他将技术研发比喻为 “养鱼”,将技术成果比作 “鱼苗”:
比亚迪拥有技术 “鱼池”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
但要打造这样一个鱼池,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2019 年的比亚迪正极度困难。这是 2016-2019 年比亚迪的收入和利润走势图:收入小幅上升,利润却不断下降。到 2019 年,已经有 20 多万员工的比亚迪,利润只有 16 亿。
王传福后来多次回忆过那段至暗时刻:
2019 年,感觉像在黎明前一样。越是快走到黎明了,身体的消耗就会越多,投入就会越大,也会产生是不是等不到了的焦虑。偏偏那时候,遇到补贴大幅度退坡,比亚迪汽车销量一下子降低,公司处于亏损边缘。但还在支出,研发团队和研发投入不能砍掉。
比亚迪对技术有一种崇高的信仰,敢于在短期没有收益、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长期投入,投入首先是资金上的。
上面王传福只说研发投入不能砍掉,没提具体数字。其实,在利润只有 16 亿的 2019 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 84 亿,是利润的 5 倍多;2023 年,比亚迪研发费用近 400 亿元,超过了 2022 年公司的净利润;2024 年,全年研发投入 542 亿元,其中一季度研发费用 106.11 亿元,是净利润的两倍多。
除了资金投入,建构技术 “鱼池” 的另一大关键是人才储备。
2020 年,比亚迪的研发人员 3 万多人;2022 年,达到近 7 万人;2023 年,研发总人数超过了 10 万人,当年招聘了 3.18 万名应届生,其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 60%,进入研发部门的超过 80%;2024 年,研发人员超过了 12.2 万人,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华为,并且入选了中国首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培养博士后超过 1600 名。
海量的资金、充沛的人才,技术 “鱼池” 得以成型的第三个关键点,是一种叫垂直整合的技术路线。
从弗迪电池,到比亚迪电子,再到比亚迪汽车,三十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能力和制造经验,让比亚迪从零件生产到模具制造,从材料到造型,从硬件到软件,都能自己造。
由于拥有从基础科学原理到最终产品上线的全栈自研能力,工程师们可以从源头考虑解决方案,从而容易产生颠覆式创新。
资金、人才、垂直整合,以上三点,构建起比亚迪一条宽深的专利护城河。截至 2024 年,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 5.96 万件,授权专利超过 3.5 万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骑绝尘。这些专利组合在一起,也就构成了比亚迪技术 “鱼池” 中的一条条大鱼。
作为比亚迪寄予厚望、全力托举的豪华品牌,技术 “鱼池” 的许多王牌技术,很多都是一发布就搭载在腾势身上。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比亚迪是如何给腾势赋能的。
腾势成立 15 年来,参与腾势项目工程师人数 3 万,品牌累计研发投入 300 亿以上,其中开出的最耀眼的花,就是易三方。
王传福曾说: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腾势还需要打造专属的技术护城河。如同仰望有易四方,作为新能源时代的豪华品牌,腾势必须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技术架构。
所以,易三方是比亚迪专门为腾势品牌量身打造的,独属于腾势的硬核技术。历时 5 年攻坚,投入超 50 亿研发费用,做了 230 万公里的测试,超过 6000 名工程师为此日夜兼程。2024 年 8 月 20 日,易三方技术平台正式发布,首搭于腾势 Z9GT。
易三方是比亚迪 100% 自主研发,全球首个整车智能控制技术平台,由 3 大架构构成:
动力架构:搭配全新一代 EHS 电混系统、2.0 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可实现近千匹马力、3 秒级加速。
控制架构:不同于同级别纯电车的单电机或双电机,易三方可以实现三电机独立驱动;也不同于传统豪华车的后轮转向,易三方通过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可以实现内八外八转向。
整车智能架构:通过 “一脑两端三网四链”,对全车实现智能操控。
在三大架构的协同下,通过全球首创的 VMC 整车运动控制技术,可以让车辆实现极致安全和操控,能够实现 140km/h 高速爆胎不失稳,以及低附路面增稳。
这个功能前不久还真实避免了一场事故。一位腾势 Z9GT 车主,在高速超油罐车时,在时速 130 公里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爆胎。在易三方加持下,车辆不仅没有失控,还保持速度顺利完成了超车,最后平稳地靠边停车。
2025 年 3 月 21 日,同样搭载易三方的腾势 N9 发布。不同于 Z9GT 是轿车,N9 是全尺寸 SUV,车辆重心更高,对车身姿态控制的难度,不是一个维度。所以从 Z9GT 到 N9,不是简单套用,是又一次攀登技术险峰。通过反复攻关、测试,易三方技术最终完美适配 N9,延续了之前的黑科技。
我在前一段时间体验了腾势 N9 后,实际感受到了易三方给这台全尺寸 SUV 带来的极致灵活。比如,得益于易三方后轮双电机的独立转动,可以实现极致转向,让 N9 这样的全尺寸 SUV 最小转弯半径只有 4.65 米,像 A0 级小车一样灵活,在拥挤狭窄的路段可以一把过弯和掉头,在逼仄的商场车库也能轻松出入。
而如果遇到直角弯或 180° 掉头的极限场景,腾势 N9 可以以前轮为支点,实现圆规掉头,让车子在遇到城中村的狭窄小巷、直角弯、断头路、极限停车位时游刃有余。
另外,在一些狭窄的巷子里,很容易遇到车子的左右两侧都有障碍物的情况,要么车头过不去,要么车尾过不去时,通过四轮同向转动,还能实现全球超大 15° 智能蟹行,让车斜着走,完美解困。
而在冰雪、积水、泥泞、油污等容易打滑的路面时,易三方可以通过独立调节后轮左右侧扭矩,提升稳定性。同时,根据双板滑雪时 “内八” 可增大摩擦力实现减速的原理,腾势 N9 新增了 “雨雪内八” 模式,通过调整后轮为 “内八” 姿态,结合扭矩控制,让车稳稳贴在路面上,不打滑。
在安全方面,腾势 N9 光是高速爆胎时如何控制车身稳定问题,就做了各种路况下的极限测试,相较于 Z9GT,成绩又再度提升,不断自我突破。
在直道极速爆胎测试中,腾势 N9 在 180km/h 的极限速度下爆胎,车身依然保持稳定,创下全球汽车行业第一,Z9GT 当时的成绩是 140km/h。
除了直道,腾势意识到,在高速弯道和北方用户常见的冰雪路面爆胎时,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为应对各种现实场景,腾势 N9 不断升级,实现了 144km/h 时高速弯道爆胎稳定控制,以及 77km/h 低附路面的冰雪圆环爆胎稳定控制。
除了高速爆胎,还有一种极限情况,就是高速行驶时的紧急避障。很多老司机宁愿撞上去也不会猛打方向盘,因为极易翻车。麋鹿测试就是模拟这种情况,让车辆以高速连续变向,检验车身稳定性。腾势 N9 实测成绩 85.7km/h,在 SUV 中全球领先。
还有一种更加专业的 “鱼钩测试”,对于车身姿态高的大型 SUV 来说,难度更大。测试过程中方向盘会快速右打 270°,再快速左打 540°,整个运动轨迹看起来像鱼钩而得名。这是模拟紧急避障情况,考验车辆防侧翻性能。一般车子会在这时候直接甩尾失控,易三方通过差扭和独立后转向协同控制,毫秒级响应,最终做到了在速度 180km/h 下稳定控制不翻车。
极致安全是腾势 N9 的最大追求,在其他方面也同样精益求精。
性能方面,在三电机的协同下,腾势 N9 可以释放出近千匹马力的综合功率,超越 12 缸发动机,百公里加速 3.9 秒级,远超同级 SUV。
舒适性上,全系标配双腔空气悬架云辇 - A,高度、阻尼、刚度的自适应调节,配合对道路的预瞄功能,当发现路面出现颠簸起伏,就会提前主动调节悬架状态,让大车如行云端。
所有惊艳的产品体验,都来于深厚的技术基础。从腾势 D9、N7 到 Z9GT、Z9、N9,腾势产品的科技力越拉越满。
科技力由比亚迪赋能,作为一个豪华品牌,还有一重大考,需要腾势自己去探索 —— 高端品牌的管理,也就是豪华感的打造。
品牌豪华感来自方方面面。比如仅座椅一项,腾势就玩出了花。为了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N9 的二排座椅可以左右移动,而且,头枕拆下来之后,可以随心组成一二排大床,或者二三排大床。
为了开发后排大床模式,座椅工程师在车里睡了半个多月,记下了两百多种躺下的角度。大到座椅的布局,小到海绵回弹的力度,做了上百次的调整,让第三排座椅可以电动调整角度,也让腾势 N9 拥有了行业唯一的全平大床。
豪华感,还体现在服务中。腾势 D9 / Z9GT 车主曹先生,在一次去往长白山的旅途中就曾意外发生车祸。长春腾势中心在接到求助后,工作人员立刻驾车四小时,三百多公里,在零下 20 多度的东北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救援。
贴心服务的关键,是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洞察客户的需求痛点,高频的车主活动,也是腾势的一大特色,网上一位真实车主如此评价:
我们一家先后参加了腾势周末吃烤全羊,过年的家宴活动,元宵节看舞龙活动,露营活动,腾势迎新会活动等等,几乎每月甚至每周都会有车主活动,媳妇孩子都玩得很开心。
—— 腾势车主 奥特曼们小怪兽
从功能体验,到售后服务,再到社群氛围的营造,豪华感藏在细节之中,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从 2010 年成立至今,腾势走过十五年的征程。
曾经顶着光环出场,期间也经历许多挫折,甚至一度沉寂,像一颗不断积蓄能量、深埋地下的种子,直到近几年,终于等来了春天。
所以最后,腾势是一个怎样的品牌?
这是一个曾顶着舆论压力,在市场挫折中不断摸索试错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先行者;也是用诚意配置和硬核科技,努力打破传统豪车格局的中国第一个新能源豪华品牌;还是比亚迪全力托举、寄予厚望的门面担当。
发布会上,它可能网感不如友商,别人讲段子,他在讲力学分解方程式,虽然不太好理解,但最后出来的技术,却常常让人惊掉下巴。
这就是腾势,朴素的表达背后,是对技术的绝对信仰和痴迷,对极致的产品体验报以最大的敬畏。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腾势一定能打造出属于世界级的科技豪华,把中国的豪华刻进世界汽车工业的历史里。
—— 王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