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专生的逆袭:造出的机器人,一个前空翻值2亿

500

  作者:吴垢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一次前空翻。

  2025年2月23日,深圳南山一间实验室里,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1.3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PM01站在测试区中央,微微调整姿态,像蓄势待发的运动员,突然,它腾空而起,完成一个干净利落的前空翻,稳稳落地。

500

  ● 图片来源:B站@众擎机器人

  视频上传网络,三天播放量破千万,央视新闻点赞,网友惊叹:“这机器人比我还灵活!”更震撼的是,这个前空翻让其背后的公司——众擎机器人——一举拿下2亿元融资,估值飙升至15亿元。

  要说这家伙的辉煌战绩,可远不止于此。

  前不久在深圳街头狂奔,引得路人连连侧目,震撼了全球科技界的,是它;

500

  ● 图片来源:B站@众擎机器人

  手持两把斧子,与真人舞者同框演绎《功夫》里斧头帮舞蹈的,也是它;

500

  ● 图片来源:B站@众擎机器人

  和“甲亢哥”同框斗舞的,还是它:500

500

  网友直呼:“这家伙强得像假的!”

  一个前空翻拿下2个亿,跳舞丝滑到被质疑“开了倍速”,凭实力赢得“甲亢哥”的认可,圈粉无数。

  这个机器人,为何这么“野”?

  答案藏在一个名叫赵同阳的人身上。

  他没有名校光环,只有大专学历,野路子出身,却“暴打”一众高精尖同行,在清北天才云集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杀出一条血路。

500

  ● 赵同阳和他的机器人。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这个“学渣”,比他造出的机器人还要“野”。

500

  草根创业

  2016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尚在萌芽,赵同阳在“阿莫”电子技术论坛发出一则招募帖,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一位年轻人跟帖,两人聊得火热,惺惺相惜。

  赵同阳想拉他入伙,可惜技术方向不同,未能同行。

  后来,两人都闯进了机器人赛道,却选择了不同路径:赵同阳“玩人”,钻研人形机器人;那个年轻人“玩狗”,专注四足机器狗。

  而那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

500

  ● 王兴兴

  彼时,两个年轻人同样为资金发愁。

  2017年,宇树的早期融资阶段,初心资本管理合伙人田江川曾接触过王兴兴。

  见完王兴兴后,田江川写下四个大字:“背景屌丝”。

  7年后,宇树腾飞,悔不当初的田江川写了一封公开信,反思自己因“精英傲慢”导致的巨大误判。

  可王兴兴至少还有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而赵同阳呢?只有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大专文凭。

  在技术壁垒森严的机器人赛道,赵同阳是草根中的草根,谁也没料到,他能生生开辟一片天。

500

  曲线救国

  2012年,赵同阳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那年,他刚从大专毕业,兜里没几个钱,脑子里却装着对未来满满的憧憬。

  按理说,他可以找份安稳的工作,过上小城青年该有的生活。

  可命运偏偏不让他安分。

  早年间亲人的意外离世,像一记重锤砸在他心上,悲痛中,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21岁的他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爱与记忆永存?

  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如果机器人能承载情感,延续记忆,是不是能让人类以某种形式“永生”?

500

  ● 电影《机器管家》

  这“永生”的想法听起来像科幻小说,可对于赵同阳来说,它是一团火,点燃了他整个人生。

  那时候,机器人行业还是一片蛮荒。

  波士顿动力的Atlas在实验室里磕磕绊绊,特斯拉的Optimus连个概念都没有。

  赵同阳的起点低得不能再低:大专学历,普通家庭,没有人脉,资金为零。

  空有梦想有什么用?得先活下去,攒够本钱,才能去追那个遥远的机器人梦。

  他决定先“曲线救国”。

  2012年,物联网的风口刚露苗头。

  智能硬件、传感器,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正悄悄改变世界。

  赵同阳嗅到了机会,果断创立了安信可科技,专注物联网解决方案。

  别看他学历不高,自学能力却堪称bug级。

  从电路设计到市场营销,他硬是啃下了一堆专业书,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

  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他从零开始,把公司干到四年营收破亿,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安信可科技甚至被称为“物联网行业的小米”。

  这段经历,像极了武侠小说里主角的“练级”阶段,表面看跟机器人八竿子打不着,实际上为他后来的创业攒下了资本、经验和人脉。

  可赵同阳心里始终惦记着那个机器人梦。

500

  转折之机

  2016年,他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都捏把汗的决定:卖掉安信可的股权,带着几千万资金,杀进双足人形机器人赛道,成立了深圳市终极进化科技有限公司。

  为什么选双足机器人?

  赵同阳有自己的执念:如果机器人不能像人一样自由行走,谈什么智能,谈什么未来?

  这想法大胆得有点离经叛道。那时的中国,双足机器人几乎是无人区,技术空白,人才稀缺,市场更是一片迷雾。

  他像个孤胆侠客,带着一腔热血就冲了进去。

  很快,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双足机器人研发的难度超乎想象。一个关节电机的优化,可能就要烧掉几百万。算法、传感器、供应链,每一步都是坑。

  更要命的是,市场压根不成熟,客户摸不着头脑:“这东西能干啥?”

  用赵同阳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坐了10年的冷板凳,当年我们(王兴兴)都拿不到钱,因为行业没有人相信,它(机器人)的未来是怎么样的。”

500

  ● 图片来源:B站@闻某相对论

  2017年,资金链断裂,公司轰然倒塌,赵同阳的第一次创业以惨败收场。

  换成别人,可能就此认命了,但他不甘心。

  2018年,他卷土重来,再次创业,依然死磕双足机器人。

  这次他优化了团队,调整了方向,可市场还是冷冰冰,第二家公司又倒了。

  两次失败,积蓄清零,梦想却没熄灭。

  这时,机器人赛道起了新变化。

  2019年,麻省理工开源了四足机器人方案,全球“机器狗”热潮兴起。

  赵同阳冷静下来,选择和王兴兴汇入同一条河流——四足机器人。

  2019年11月,他创立了第三家公司——Dogotix(多够机器人),转战四足机器人。

  有了前两次的技术积累,新公司成立仅一个月,就造出了第一代机器狗Dogotix,定价1.8万元,不到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的十分之一。500

500

  ● 可以后空翻的Dogotix

  彼时,赵同阳的团队只有8个人,被媒体称为“中国最草根机器狗团队”。

  2020年11月,赵同阳在朋友圈写道:“第一个‘思密达’客户居然是三星,我们会做出让全球兴奋的产品,但是居然穷得没官网……”

  不过,这只“草根机器狗”却吸引了大佬的注意。

  2020年秋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亲自开着刚发布的P7,从广州跑到深圳固戍,找到赵同阳,直截了当抛出橄榄枝表示:你这小作坊能赚点钱,但干不大。要不要一起搞点大事?

  一个月后,小鹏汽车收购了Dogotix的管理层,赵同阳和何小鹏合资成立了鹏行智能。

  第三次创业,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失败”了。

  但加入小鹏,对于赵同阳来说是个转折点。

  他担任鹏行智能总经理,负责人形机器人PX5的研发。

500

  ● 最右机器人是小鹏公司自研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PX5

  这三年,他像块海绵,疯狂吸收顶尖的AI技术、供应链资源和管理经验。

  更关键的是,他攒下了一支硬核团队——几个从清华、北大、伯克利出来的技术大牛,愿意跟着这个大专生一起干。

  兵强马壮,如何不图?

  赵同阳知道,这一次,他真的准备好了。

500

  技术突围

  2023年10月,赵同阳带着团队和知识产权,正式离开鹏行智能,创立了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这回,他不再是那个一头扎进技术的“愣头青”。

  他给众擎定下的目标清晰到骨子里:造低成本、高性能的双足人形机器人,让它走进科研机构、工厂,甚至千家万户。

  众擎的节奏快得像开了挂,不到半年时间发布了4款机器人,且个个“身怀绝技”。500

500

  ● 众擎的“四大金刚”

  2024年4月,首款双足机器人SA01发布,定价3.85万元,直接把行业价格底线砍了一半。

  2024年10月,第二款机器人SE01问世,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主打家庭陪伴和工业场景。繁华的深圳街头,经常能看见它遛弯的身影,步伐流畅,摇摆自如,带着几分“六亲不认”的嚣张气势,头部的星环之眼闪耀光芒,活脱脱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降临人间。

500

  ● 图片来源:B站@众擎机器人

  2024年12月,PM01亮相,官网定价8.8万元起,瞄准科研教育市场,计划2025年二季度交付。

  这位更是重量级,就是它一个利索的前空翻,给众擎直接翻出了2亿融资。

  一个前空翻,为什么价值2个亿?

  早在2017年,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就完成了后空翻,震惊业界;2024年,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也实现了国内人形机器人的首个后空翻。

  既然后空翻早已有先例,众擎的前空翻为何还如此稀奇?

  答案在赵同阳的技术打法里。

  “3年前,所有机器人都弯着腿、屈着膝,动不动就摔倒,那时候没人相信机器人是能被大规模使用的。”

  双足机器人的核心难题是“行走”。

  你可能觉得,机器人走路有什么难的?

  但实际上,要让一台机器像人一样稳稳当当迈步,背后是机械结构、AI算法、传感器融合的硬核组合拳。

  过去,行业多用“屈膝步态”,机器人走路像鸭子,费电又别扭。

  可赵同阳团队却另辟蹊径,研发出“直膝步态”(机器人行走时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状态),让机器人步伐更自然,耗电量还低了30%。

500

  前空翻要求机器人向前翻腾,落地时需更高精度的平衡控制(相比后空翻的向后缓冲),对关节电机、传感器和算法的协同要求更严苛。

  众擎的成功证明其技术能应对复杂动作,为未来场景(如搬运、救援)打下基础。

  用赵同阳的话来说:“我们只是想向世人证明一下,人形机器人它的体能、运动控制能力,基本上跟正常人差不多了。”

  更关键的是,众擎的前空翻来得正是时候。

  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因AI大模型和算力飞跃而沸腾,资本正寻找“性价比”王者。

  波士顿动力的Atlas价格高不可攀,宇树的H1虽惊艳但偏重科研,众擎却将机器人价格压到10万元以内,PM01甚至正式量产上市。500

  这次前空翻,成了众擎向市场喊话的“扩音器”:我们能造高性能、低成本的机器人,量产指日可待!

  投资人闻风而动。2024年,众擎已获天使轮和天使+轮近亿元融资;2025年2月,Pre-A轮2亿元到账,甚至引来了阿联酋土豪Stone Venture领投,估值直冲15亿元。500

500

  ● 图片来源:爱企查

  前空翻不仅是技术的里程碑,更是众擎商业潜力的金字招牌,点燃了资本对“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期待。

500

  乘风而起

  赵同阳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像海底捞爆火之后出了一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赵同阳的成功史,也不是每个草根都可以借鉴的。

  首先是时代风口的加持。

  2023年起,人形机器人赛道突然起飞。大模型让AI更聪明,英伟达的芯片让算力爆棚,资本像闻到血腥的鲨鱼,蜂拥而至。特斯拉的Optimus成了标杆,国内冒出“深圳十三太保”“杭州六小龙”等新势力。

  其次是对市场的深刻洞察。

  他常说:“下半身是人形机器人的灵魂。”

  这话听着玄乎,其实点出了双足机器人的核心——行走能力。

  相比四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能适配更多人类场景,比如家庭、医院、工厂。赵同阳押注的,就是这个未来。

  最后,离不开“背后靠山”的鼎力支持。

  赵同阳称“深圳像个扫地僧,出手必王炸。”

  在这片未来的赛道上,深圳的创新土壤为众擎注入了独特的气质。

  深圳南山科技园是硬科技企业的心脏地带,昼夜不息的创业热情如潮水涌动,政策扶持如春风化雨,精准滋养每一个敢于追梦的团队。

  深圳的制造业优势更是众擎的底气,从芯片到精密电机,供应链条环环相扣,让原型迭代如行云流水。500

500

  ● 深圳南山科技园。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下游高效协同,研发到量产的每一步都踩着“深圳速度”的鼓点。

  赵同阳深谙这座城市的脉搏,将众擎锻造成硬科技的深圳名片,乘风破浪,势不可挡。

  他的征途,注定要与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顶尖玩家碰撞出火花。

  深圳的“广东七剑客”与杭州的“六小龙”,这两股新势力正以各自的锋芒,掀起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风暴。

  六小龙中的佼佼者,如宇树科技,凭借四足机器人的技术积累,早已成为行业独角兽。

  而七剑客中,众擎以低成本与高性能独树一帜,赵同阳死磕双足,硬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他不一味追求技术极致,而是先让产品“用得起”,再慢慢迭代。这份务实,让众擎在群雄逐鹿中站稳了脚跟。

  当然,鲜花和掌声背后,挑战也不少。

  国际上,特斯拉、波士顿动力技术遥遥领先,国内新势力迭代如飞,硬科技烧钱如流水,2亿元听起来多,摊到研发、供应链、市场推广,可能一年就烧光。

  资本寒冬的阴云还在,下一轮融资能不能顺利,谁心里都没底。

  赵同阳却淡定得很。

  他已经在布局两条路:ToB端主攻工业场景,比如物流、巡检;ToC端瞄准家庭陪伴,比如陪老人唠嗑、帮小孩学习。

  他还甩了个大招:未来两年要把机器人成本再砍一半,降到2万元以内。

  这目标听起来有点狂,但赵同阳就是这种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天翻地覆。

  回过头看赵同阳的13年,失去亲人让他埋下机器人梦的种子;三次失败,让他学会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平衡;第四次创业,他终于抓住了风口,站上巅峰。

  赵同阳的意义,不只是造了个会翻跟头的机器人,更在于他证明了一件事:在这个高精尖的赛道,学历不是门票,只要有梦想和执行力,普通人也能抓住时代的机会,干出不普通的事。

  2025年,机器人赛道还在狂飙,赵同阳和众擎的下一个十年,会不会让机器人真的走进千家万户?

  答案,或许就在下一次“前空翻”里。

  ● 参考资料

  [1] 直面AI|清北天才扎堆的机器人赛道,杀出一个大专生

  [2] B站@众擎机器人

  [3] 路边消息社丨比王兴兴还“屌丝”的大专生赵同阳,居然能让阿联酋上门给钱投资?

  [4] ENGINEAI众擎机器人官方网站

  [5] 机器之心丨深圳一家公司造出世界上最酷机器人,卖2-3万美元

  [6] 深圳特区报丨众擎机器人创始人兼CEO赵同阳:将有灵魂的人形机器人带进千家万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