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封锁芯片,意外助力华为崛起?

500

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施加越来越紧的科技出口管制,尤其集中打击人工智能(AI)芯片领域,似乎意图彻底斩断中国在新一代高科技战场上的崛起路径——然而,这一战略真的奏效了吗?或许,它带来的“副作用”正在悄然反噬其初衷,甚至为中国科技巨头华为的回归与崛起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

华为AI芯片“升腾910C”的横空出世,似乎正是中美科技战焦点转移的一个风向标。

从封锁英伟达到激励“中国制造”

拜登政府和延续其政策的特朗普团队,近年来采取逐步升级的方式针对中国的AI发展核心——算法、算力与数据三者之一的“算力”逐项出手。继禁止英伟达(NVIDIA)H100、B200芯片对华出口之后,本月又进一步阻断了H20等专为中国市场定制产品的销售,这似乎是在补全出口限制链条的最后一环。

表面上看,这一连串的禁令一度打乱了中国AI企业的芯片供应计划,让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纷纷“抢货”,前期下单H20总金额高达160亿美元。但在这危机背后,却是一场国产替代战略的“实战演练”正在加速。包括华为和寒武纪在内的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企业,终因无法再依赖进口,被迫提前奔赴科技产业链的“无声战场”。

华为的反弹:压力下的升腾

本该在2019年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打击中沉寂的华为,如今却再次赢得市场注目。据路透社消息,华为计划最早从5月起,批量出货自研的AI加速处理芯片“Ascend 910C”,该芯片虽非绝对的技术突破,却采用双芯片封装、能在性能上逼近英伟达H100的水准。据称中国AI公司已经开始测试和接收这一替代品。

华为的这一布局,凸显出其在芯片“无厂”设计上的持续深耕与快速回应市场的能力。评论家指出,华为早已不是一家单一通信设备公司,其芯片设计能力及生态部署,成为其在封锁中求生的真正核心竞争力。

然而,技术替代之外的现实制约也不容忽视。如Morningstar分析师所言,即使华为芯片设计成熟,但依赖于中芯国际等国内代工厂的制造能力,仍难以与台积电代工英伟达芯片时所呈现的制程工艺、产能调配与供应链支撑相提并论。由于中芯本身亦被纳入制裁名单,缺乏国际最先进的光刻机与半导体设备,产量与良率始终存在瓶颈。

500

禁止也无法封死的“科技洄游”

问题在于,美国设想中的“科技围堵”并不是严丝合缝的“孤岛模式”。

SemiAnalysis的报告揭示出一个讽刺现实:即使华为芯片可在中芯生产,其高阶内存自韩国进口,其晶圆案例仍曾涉及台积电代工,整条制造流程不可避免地牵涉来自美、荷、日等地的设备与技术。这说明,即便美国扼紧对单一产品(如AI芯片)的出口,其在全球化供应链中的“蒸发效应”始终有限。

在联动、交错的技术链中,即使一个焊点、一段指令,亦可能自行“过关跳板”形成替代。技术封锁的绝对化执念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供应体系中,很可能徒留漏洞。

芯片禁令:制敌之术,反成自困之网?

对美国而言,芯片禁令无疑是战略遏制手段之一。但就眼下局势来看,正如寒武纪、阿里平头哥等中国设计公司的快速转正所示,“压制”政策或正在制造意外推手。一旦中国亲手完成芯片闭环再工业化的拼图,就可能变相催生比“科技引进”更强的“科技自立”。

这将是一个长期爆发的后果,也可能成为特朗普团队未来回顾决策时难以忽视的“战略悖论”。

特朗普升级AI芯片管制的决定若视为“战术上正确、战略上冒进”,即为恰当形容:它在短期内可能扰乱了中国的科技布局,但却极大地刺激了以华为为代表的本土芯片生态的发展动力,同时暴露了全球科技产业链无法断裂的现实极限。

一场以阻断为目标的制裁风暴,或已变成另一个超级科技竞争者真正崛起的催化剂。

华为的崛起,正是特朗普“科技冷战”下最具讽刺意味的回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