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亿,孙正义独角兽Plenty破产
一声叹息。
近日,知名农业独角兽Plenty向德克萨斯州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至此,这个曾要掀起全球农业革命的创业公司走到绝境。
曾几何时,Plenty风光无限:成立于2014年,凭借着独特农业种植技术,Plenty目标是把室内农场开遍全球主要城市,宏大的愿景赢得了一众风险投资人,身后集结着杰夫·贝索斯、软银和沃尔玛等大鳄,估值达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亿)。
其中,孙正义的愿景基金多轮重金领投。曾有中间人回忆,起初孙正义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但Plenty近乎疯狂的idea还是打动了这位“投资狂人”。如今宣布破产,这一笔投资大概率要打水漂了。
孙正义重仓
一个百亿农业独角兽陨落
Plenty的故事始于一位来自农民家庭的投资经理。
Matt Barnard在美国中北部的一个农场长大,一出生就与樱桃、苹果打交道。但他打算永远不从事农业,从西北大学获得经济学和音乐学位后,先在电信行业工作十多年,又在硅谷一家私募股权公司,负责水技术领域投资。
到了2014年,Matt意识到可以将水技术和农业结合到一起,于是与农业专家Nate Storey共同创立了垂直农业公司Plenty。
这不是传统的农业。Plenty的第一个农场建在硅谷的大楼里,而非户外。蔬菜在20英尺高的塔楼里水培生长,并配备LED灯等气候控制设施。不使用杀虫剂、除草剂,也不需要自然阳光和土壤。
当时室内农业还算是新鲜事物,横空出世的Plenty宣称自身技术实现了比传统农业高出350倍的产量,同时仅消耗1%的水资源。可以全年种植多达300种作物,不受季节限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Matt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多次公开表达要解决数十亿人的吃饭问题,在全球大城市落地开花,距离人们的餐桌“一踩油门就能到”。保证大多数人,无论贫富都能吃得起远离农药、化肥和土壤污染的蔬果。
很快,风投机构来了。成立前两年,Plenty完成了种子轮和A轮融资,Innovation Endeavors、DCM、DCVC、Finistere Ventures等机构投资了约2600万美元。
高光时刻出现在2017年,Plenty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由孙正义旗下的软银愿景基金领投,贝索斯家办等跟投。这笔融资创下了历史,成为彼时最大一笔农业科技投资,一时间风头无两。
当中有一段插曲——在一位早期投资人的牵线搭桥下,孙正义同意留出15分钟的会面时间。Matt将一座种植塔塞进了轿车,前往孙正义的加州豪宅。起初孙正义看着他卸下种植塔切掉生菜时,还有些茫然,却聊了45分钟。两周后,他们飞往东京,拿到了软银的投资。
孙正义真金白银的支持还在继续。2019年,Plenty完成1.75亿美元的C轮融资,同样是软银领投。
2020年,公司又完成一笔1.4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软银领投,JS Capital、One Madison Group、DLD Ventures跟投。2022年,Plenty宣布完成由One Madison Group 和JS Capital领投的4亿美元E轮融资,沃尔玛和软银跟投。彼时,软银多次称Plenty有潜力彻底改变农产品供应链。
势不可挡的Plenty再次刷新历史,E轮创下全球农业公司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此时,公司融资额已近10亿美元。据PitchBook数据显示,Plenty估值达到了19亿美元。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多次刷新融资历史的Plenty,终于还是走到破产境地。
为何破产?
Plenty走到这一步,其实业内人士并不惊讶。
危机浮现是在E轮融资后,尽管与沃尔玛达成战略合作,Plenty进军零售业的速度仍慢于预期,几乎没有进展。
真实的市场说明了一切,消费者愿意为蔬菜支付的价格与成本之间存在巨大差距。雪上加霜的是,创始人Matt将重心转向其他创业项目,唯一的农业专家高管Nate也无限期休假。
事实上,Plenty成立十多年来一直亏损,从未盈利。据破产文件披露显示,Plenty负债总额在1亿至5亿美元之间。
Plenty临时首席执行官将破产原因归咎于融资环境变差,表示尽管该公司曾不止一次成功,但自2022年以来,Plenty多次试图融资以及寻求卖身却以失败告终。去年,甚至一度传出融资估值暴跌99%的消息。
此前披露的计划里,公司将在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中东等地的全球大城市建立500个农场。然而这一切没有实现。Plenty最初开设的三家农场中,目前只有一个草莓农场还在运营,而且产量刚刚开始扩大。
尽管Plenty从未公开透露成本,却一心想要规模化。在创始人的理念中,依靠技术跃升,投入越来越少,作物产出越来越多。就像电视、半导体或电脑一样,农业领域的成本曲线正在变成现实。而上一个提出成本曲线说法的公司,是早已失败的WeWork。
与其说Plenty是个农场,倒不如说是名副其实的硅谷公司——从总部位置到软银、贝索斯的支持,再到创始人的讲话方式,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他们用了很多大胆的措辞来宣扬食品革命。这种说法对投资人来说很管用,但在农业领域却毫无用处。”一位硅谷投资人称,为了吸引投资机构,不少农业科技公司不惜制定了事后看来无法实现的商业计划和财务模型,大多数过分依赖资本输血来进行业务开拓。
不止Plenty,农业科技独角兽公司近年来接连遭受破产重创。2024年11月,同为垂直农业公司Bowery Farming筹集了超过7亿美元的资金后宣布倒闭,该公司在四年前的估值为20亿美元。更早前,AppHarvest也申请了破产保护,此前曾融资超过7亿美元。
诚然,洗牌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FOMO情绪(Fear of Missing Out)渲染下,投资人总是害怕错过下一个时代。
如今回头看,Plenty当初宣称的愿景成了一个个牛皮。然而当企业面临着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供应链挑战以及资本获取渠道逐渐受限,不去关注如何盈利,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潮水退去
独角兽融不到下一轮
那些充满遗憾的故事里,似乎总是离不开孙正义的身影。
不久前,孙正义还被牵扯进更为荒诞的“融资骗局”里。农业科技曾是孙正义极其看好的蓝海市场之一。正因如此,他还投出了另一个暴雷的独角兽项目——印尼水产养殖创业公司eFishery。
通过智能手机操控投喂鱼食,eFishery的故事曾吸引一批全球知名风投机构,其中孙正义的软银愿景基金多轮押注,最终持股比例超过8%,捧出了全球水产养殖行业的首家独角兽企业。但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根据内部调查,该公司宣称2024年前九个月营收达7.52亿美元,实际数字仅为1.57亿美元。
直至今年初东窗事发,一众投资人损失惨重。放在今天的投资视角看,这种漏洞百出的错误并不难发现,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其融资依旧顺利,令人难以置信。
如今再复盘,孙正义以往豪赌的投资风格被摆上桌面。“要赌就赌大的”——细数他流传甚广的投资项目,往往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大手笔。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孤注一掷的打法缔造了硅谷诸多投资神话。但同样的方法论复制在其他独角兽身上,却成了软银一个个窟窿。
江湖已经不是过去的江湖,眼下全球独角兽正在集体面临融资难,被资金堆起来的泡沫终究要散去。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当估值泡沫退去,投资人集体反思投资逻辑,变得愈加谨慎务实。那些曾无限风光却没有盈利能力、一味依靠输血的企业,率先被摆上遗弃的桌面。
这是全球独角兽共同面临的困境:如何融到下一轮。实际上,更多初创公司正在默默挣扎——降低估值、出售资产或不声不响地关门。PitchBook数据显示,2024年持平或折价融资比例接近25%,创十年来新高。
敬畏风险,认清现实。这是眼下所有创业者都要直面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