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一举投6家GP

正式出炉。

投资界-解码LP获悉,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宣布拟参投6只子基金,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前沿领域。

500

总规模100亿元,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是今年国办一号文件之后首个响应实践的政府投资基金,此前其《申报指南》中提到:长存续期设计、打破注册地限制、设立回购让利机制等,极具风向标意味。

这也是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生动写照。

100亿,上海国资出资

首批GP出炉

时间回到2024年,上海正式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这是上海由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功能性政府投资母基金,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聚焦于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以及前沿平台性技术方向的孵化和早期投资。

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的模式,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建立战略科学家委员会、科技项目经理人投研团队和概念验证经费联动投入机制。其中,直接投资主要投资未来产业领域重大战略项目,设有回购让利机制。上海国投公司已牵头组建国资控股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平台。

周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在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材料等领域支持体系化机构化创业孵化。其中,每个产业都包含若干领域,如在未来信息产业中,科学智能、大模型前沿、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硅光等将是重点关注前沿领域。

来到今年1月,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申报指南,正式开始面向全国VC/PE机构伸出橄榄枝。

《申报指南》中亮点诸多,当中印象深刻的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打破了注册地限制这一壁垒——子基金原则上应注册在上海市,同时明确投资境外标的或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对子基金的认缴出资额不超过该子基金认缴出资总额20%的可以不受此限制。

紧锣密鼓之中,入选GP正式出炉。根据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公示,这6只子基金分别是上海博联脑科学产业创投、上海安福创生合成生物学创投、木华水清(上海)创投、上海峰瑞睿佳投资中心、上海联想未来创业投资基金、中科创星硬科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为一级市场注入宝贵的募资活水。

吹响产业号角

目之所及,上海推动重大产业战略升级的决心不言而喻。

正如我们所见,上海正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目前,上海正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低空经济、大飞机、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0条重点产业链,已全面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在创投领域,上海身影活跃。3月,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正式启动,上海将通过这两只“500亿”基金,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中,上海将发展并购基金列入今年重点任务,新组建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不久前,上海科创基金三期完成首关。作为上海国资又一重磅落子,上海科创三期基金于今年1月发起设立,总认缴出资额预计为80亿元,进一步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短短三个月,上海科创三期基金首关32亿元,其中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

还有创投圈最大活水——总规模约890亿元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此前已通过首批9只市场化子基金的遴选,以36.5亿元母基金出资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实现4.71倍放大效应。

目前,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已进入第二批80家子基金遴选阶段。两批子基金带来近200个招引企业,覆盖从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的硬科技前沿。

活水灌溉,越来越多投资落在上海。过去一年,上海市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925个,总投资超1.1万亿元,亿元以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重大优质项目占40%;工业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11.1%。

“上海科创资源丰富,是年轻一代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海市投促办(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曾说。上海瞄准新领域新赛道,鼓励更多年轻人在产业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在城市发展中“创大业、展宏图”。

如此种种,一张极具想象力的产业版图正在上海徐徐铺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