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上海医生有望治愈帕金森病

一名帕金森患者在上海瑞金医院接受干细胞疗法后恢复了运动能力。目前,该临床试验正招募更多患者,一旦最终成功,将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产生变革性影响。

撰文凌   骏

责编丨汪   航

自去年中国医生利用干细胞再生移植成功“治愈”糖尿病后,本月,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我国又迎来重大突破。

4月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宣布,神经内科主任刘军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陈跃军教授团队,将自体再生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注入患者大脑,使一位有着14年帕金森病病史的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这是我国首次将此类治疗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一旦最终成功,将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产生变革性影响——仅需一次治疗,就可以重塑大脑网络连接,让患者避免最终瘫痪的命运。

“治疗前,这位患者一天大概只有两小时能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其他时间都是‘僵硬着’,几乎无生活质量可言。”刘军告诉“医学界”,“此次的结果,既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为后续的‘治愈’探索奠定了基础。”

500

术后一个月,沈女士的行走能力显著恢复

重塑大脑网络的连接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高达400万,约占到全球患者的1/2。他们无法被“治愈”,长期服药虽能部分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持续发展,患者最终将完全失去行动能力,全身僵硬、瘫痪在床。

66岁的沈女士就是其中一员。在她的大脑里,一种致病蛋白经年累月地不断扩散,侵犯着不同脑区,导致大量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切断了大脑运动控制系统的连接。

“病程10年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基本属于中、晚期。此前,沈女士也尝试过各种药物方案,用药量不断增加,但病情已难以控制。”刘军告诉“医学界”,目前传统的药物治疗,对沈女士只能维持约半小时的效果,随后她又会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

此外,严重的“开关现象”还让沈女士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

据刘军介绍,“开关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后期的并发症之一,指患者用药恢复一定的运动功能后,不可预料地,会突然又陷入“无法动弹”的境地。这不仅让患者时刻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增加了发生跌倒等意外事故的风险。

在饱受疾病折磨14年后,干细胞疗法成为了沈女士最后的希望。2024年,沈女士来到瑞金医院,参与了刘军主持的自体干细胞移植研究项目,成为了该领域我国临床试验的“1号病人”。

500

刘军医生

此次移植的原理,是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能分化成生物体所有的功能细胞类型。“就像是一颗种子,我们把它‘种’进患者大脑,让它分化成全新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重塑大脑网络的连接。”刘军解释。

在和陈跃军教授团队的合作下,医生们提前采集了沈女士的血细胞送往实验室。实验室里,陈跃军团队利用血细胞创造出iPSC,再进一步将其诱导成有分化潜能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

一切准备就绪。2025年3月1日,在立体定向技术的引导下,刘军团队通过微创手术,将诱导而来的全新细胞注入沈女士大脑的特定部位。奇迹也随之发生,术后仅第二天,原本已几乎全身僵硬的沈女士开始下床活动,震颤、僵直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后,沈女士的恢复情况更是超出预期。

术后一个月,沈女士已经能实现全天自主行走,睡眠障碍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期间,我们逐步减少了她原先的药物用量,但帕金森评分量表、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检测等客观指标提示,沈女士一直在持续好转。”刘军告诉“医学界”。

“未来3至6个月内,移植细胞还将在沈女士大脑中进一步成熟,与现有神经网络建立全面连接,按需释放多巴胺。”主刀医生、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殿友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这一疗法有望最终实现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性治愈。

干细胞,帕金森病治疗的新希望?

此次研究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多年来,学界从未停止对多能干细胞的探索,试图利用它“分化再生的能力”,攻克包括帕金森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内的众多医学难题。

多能干细胞,包括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和胚胎干细胞(nESC),是在早期发育阶段提供可繁殖人类细胞的来源,具有在成人体内形成任何细胞类型的潜力。

早在几十年前,学界就意识到细胞代替治疗,具有“治愈”帕金森病的潜力,尝试了不同的供体细胞来源。直到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首次发现,可以让成体细胞“返老还童”,诱导其回到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状态,并创造了iPSC。

2018年,京都大学医院团队首次将iPSC来源的多巴胺前体细胞,注入帕金森病患者体内。今年4月16日,该团队在《自然》发布最新I/II期临床试验结果,7名接受治疗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在“给药期”“停药期”,患者的帕金森症状量表评估均获得改善。

但和日本科学家使用的“异体干细胞”不同,刘军团队选择了“自体干细胞”的技术路径。正因如此,沈女士在完成此次手术后,无需接受任何抗免疫排斥治疗,规避了排斥反应的发生。

把干细胞注入患者大脑只是第一步。“除了要避免排斥反应,在脑微环境的影响下,如何更好地让干细胞长期存活?同时,我们还要精确干细胞分化的数量、确保它能定向朝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分化,避免形成‘杂质细胞’。”

“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不足会影响疗效,但分化量过多,反而可能造成患者过度兴奋,导致异动症等。分化的纯度则会影响治疗的安全性。”刘军对“医学界”表示。

据刘军介绍,针对这些技术难题,2020年他和陈跃军团队展开合作,先后进行了前期的细胞、动物实验验证,细胞分化纯度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4年12月,该技术获中国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许可,成为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帕金森病干细胞疗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刘军团队唯一在开展的帕金森病治疗探索项目。

去年年底,刘军在瑞金医院牵头成立了我国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包括干细胞移植、深度脑刺激(DBS)、无创神经调控、基因治疗等,目前有多项创新疗法研究,正在中心内同步开展。

500

瑞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专家组

“干细胞移植疗法的最终定位是‘一针管终身’,我们希望,一次治疗提供的全新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就能彻底重建患者正常的大脑网络。”刘军表示。

但刘军坦言,在此之前,还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长期来看,新植入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是否还会受到患者大脑病理状态的影响?”

“同时,帕金森病分不同疾病阶段,何时才是最佳的移植窗口期?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也不同,如何为不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最终病情能改善多少,能不能达到‘功能性’治愈?”

据刘军介绍,此次的I期临床试验计划招募12名患者,除了沈女士外,另外11名患者将在年底前陆续完成治疗。“在持续推进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将一点点找寻问题的答案。”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9
最热 最早 最新

  • 铁拳爆局日出临高 仗剑行天涯,壶酒话江湖
    jf18
    中国帕金森患者占全球1/2,想过为什么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疾病越来越多,依附在健康产业链上的吸血鬼越多!
    当然是人口基数大,人均寿命长,你要人口少,人均寿命低,哪轮的上得这种病啊
  • 铁拳爆局日出临高 仗剑行天涯,壶酒话江湖
    泵喷推进
    高度存疑,干细胞治疗成了神学了,啥都能治?又是帕金森,又是糖尿病,又是阿尔茨海默的
    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类细胞,这本就是它为啥一直是热点的原因。“将自体再生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注入患者大脑”,这个手术难度不大,但能把干细胞分化成“自体再生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这难度可太大了
  • 高度存疑,干细胞治疗成了神学了,啥都能治?又是帕金森,又是糖尿病,又是阿尔茨海默的
  • guan_15774436151980
    我发现某些人的脑子有病理变化。
    愣是要把中国人对医学的研究贡献归为“西医”。
    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东北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这群脑疾病患者是不是也要把上面这两项医学贡献归纳为“西医”啊?
    什么叫“中医”?
    不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医学治疗方法和药物吗?
    你们凭什么把这些做出医学贡献的中国人的国籍给改了?
    中华文明5千年了,一直有人在研究医疗技术,到今天更是有大量的人才在研究医疗技术。
    这些脑疾病患者凭什么把现在研究医学的中国人的成果归为“西医”?
    西医的传统放血术知道吧,华盛顿都死于放血,现在有用的吗?
    西医的木乃伊大补术知道吧,愣是把埃及木乃伊盗挖吃光了,现在有用的吗?
    西医的脑额前叶神经切断术知道吧,害了无数的被精神病人了,现在有用的吗?
    我就知道这帮人是放了血吃了木乃伊又被切断了额前叶神经,所以才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伍连德屠呦呦跟中医有个毛关系!你个脑子一团浆糊的货!
  • 全部楼层
    大扑棱蛾子
    哎,可惜这套明朝的医疗手术器械,也治不了你脑子的病啊!~~~~~哇哈哈哈哈哈
    主要是给你脑子治病的。
    但很可惜,你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
    不过,你的中医落后、中国人自主创新创造医疗技术都不行的观念是谁输入给你的呢?
    出土的实物证据摆在面前,还能继续坚持错误信息的人,真的是脑子彻底恶化了。
  • 全部楼层
    guan_15774436151980
    你还真是脑子有病。
    技术的发展是不是从简单到复杂?
    医学的发展是不是从1到100?
    中国人在这5千年里是不断的发明创造医学技术的,这是有传承和变化关系的。
    医学技术是不断试错、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完善的过程。
    就是经络穴位,从黄帝内经的30多个,到明清时的3百多个,这都是历朝历代的中国人的不断发现增补的。
    历代医书的修订都有对错误内容的修改。
    中国人本就一直在用实践来不断修正医学技术,也不知你在哈哈哈个啥?
    给你看看明朝的医疗手术器械,知道同时代的欧洲在用什么治病吗?
    jpg
    哎,可惜这套明朝的医疗手术器械,也治不了你脑子的病啊!~~~~~哇哈哈哈哈哈
  • 全部楼层
    大扑棱蛾子
    什么叫“中医”?不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医学治疗方法和药物吗?

    好,那么,双盲测试的概念在中国的提出者,李景均。也是中医咯?
    所以双盲测试也是中医方法咯?你倒是遵守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还真是脑子有病。
    技术的发展是不是从简单到复杂?
    医学的发展是不是从1到100?
    中国人在这5千年里是不断的发明创造医学技术的,这是有传承和变化关系的。
    医学技术是不断试错、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完善的过程。
    就是经络穴位,从黄帝内经的30多个,到明清时的3百多个,这都是历朝历代的中国人的不断发现增补的。
    历代医书的修订都有对错误内容的修改。
    中国人本就一直在用实践来不断修正医学技术,也不知你在哈哈哈个啥?
    给你看看明朝的医疗手术器械,知道同时代的欧洲在用什么治病吗?
    jpg
  • 大功德!
  • jf18
    中国帕金森患者占全球1/2,想过为什么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疾病越来越多,依附在健康产业链上的吸血鬼越多!
    那你倒是说啊
  • 全部楼层
    相忘於风中
    不能一蹴而就~等成熟了 肯定会降低啊~
    前段时间也是在观网看到上海某医院也有类似的白血病治疗方法,是从患者骨髓内提取造血细胞,经过十几天或几十天培养到一定数量后,再输回患者体内。和这种治疗帕金森病方法一样,相等于给每一位患者专门定制特种药物,所以代价非常高。记得那篇报道是说成本在几十万元以上百万元以下。那个技术是细胞层面的,而这个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则是基因层面的,技术上更高一筹,难度上应该也是更大一些,成本更高一些。因为只能一药一用,不能工厂化生产,如果要降低成本很困难。我设想,如果能够把治疗某种疾病的基因与与防止排异性的基因相结合,那么获得的药物就可以通用,这样治疗成本就可以降下来了。但人体排异性反应实质是自我保护的免疫机制,如果制止了排异性反应,会有怎样的后果又很难说,毕竟这是基因疗法而不是服用抗排异药物,当然这些都是专家们要考虑的问题了。
  • 中国帕金森患者占全球1/2,想过为什么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疾病越来越多,依附在健康产业链上的吸血鬼越多!
  • guan_15774436151980
    我发现某些人的脑子有病理变化。
    愣是要把中国人对医学的研究贡献归为“西医”。
    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东北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这群脑疾病患者是不是也要把上面这两项医学贡献归纳为“西医”啊?
    什么叫“中医”?
    不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医学治疗方法和药物吗?
    你们凭什么把这些做出医学贡献的中国人的国籍给改了?
    中华文明5千年了,一直有人在研究医疗技术,到今天更是有大量的人才在研究医疗技术。
    这些脑疾病患者凭什么把现在研究医学的中国人的成果归为“西医”?
    西医的传统放血术知道吧,华盛顿都死于放血,现在有用的吗?
    西医的木乃伊大补术知道吧,愣是把埃及木乃伊盗挖吃光了,现在有用的吗?
    西医的脑额前叶神经切断术知道吧,害了无数的被精神病人了,现在有用的吗?
    我就知道这帮人是放了血吃了木乃伊又被切断了额前叶神经,所以才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严格来说应该是现代医学~
  • l258abcd
    这种治疗方法,大概每个患者所需费用在几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
    不能一蹴而就~等成熟了 肯定会降低啊~
  • 仅第二天,原本已几乎全身僵硬的沈女士开始下床活动,震颤、僵直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么神奇吗? 好事啊~
  • guan_15774436151980
    我发现某些人的脑子有病理变化。
    愣是要把中国人对医学的研究贡献归为“西医”。
    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东北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这群脑疾病患者是不是也要把上面这两项医学贡献归纳为“西医”啊?
    什么叫“中医”?
    不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医学治疗方法和药物吗?
    你们凭什么把这些做出医学贡献的中国人的国籍给改了?
    中华文明5千年了,一直有人在研究医疗技术,到今天更是有大量的人才在研究医疗技术。
    这些脑疾病患者凭什么把现在研究医学的中国人的成果归为“西医”?
    西医的传统放血术知道吧,华盛顿都死于放血,现在有用的吗?
    西医的木乃伊大补术知道吧,愣是把埃及木乃伊盗挖吃光了,现在有用的吗?
    西医的脑额前叶神经切断术知道吧,害了无数的被精神病人了,现在有用的吗?
    我就知道这帮人是放了血吃了木乃伊又被切断了额前叶神经,所以才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什么叫“中医”?不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医学治疗方法和药物吗?

    好,那么,双盲测试的概念在中国的提出者,李景均。也是中医咯?
    所以双盲测试也是中医方法咯?你倒是遵守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这种治疗方法,大概每个患者所需费用在几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
  • 全部楼层
    累土不辍
    我觉得可以把中医理解为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中医的药食同源,阴阳五行,根据体质和节气安排饮食和作息,还有针灸,推拿等等。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医里蕴含的中国人祖先的传统智慧。
    问题是现在还是把中医当做医学来对待和应用的......
  • 我发现某些人的脑子有病理变化。
    愣是要把中国人对医学的研究贡献归为“西医”。
    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东北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这群脑疾病患者是不是也要把上面这两项医学贡献归纳为“西医”啊?
    什么叫“中医”?
    不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医学治疗方法和药物吗?
    你们凭什么把这些做出医学贡献的中国人的国籍给改了?
    中华文明5千年了,一直有人在研究医疗技术,到今天更是有大量的人才在研究医疗技术。
    这些脑疾病患者凭什么把现在研究医学的中国人的成果归为“西医”?
    西医的传统放血术知道吧,华盛顿都死于放血,现在有用的吗?
    西医的木乃伊大补术知道吧,愣是把埃及木乃伊盗挖吃光了,现在有用的吗?
    西医的脑额前叶神经切断术知道吧,害了无数的被精神病人了,现在有用的吗?
    我就知道这帮人是放了血吃了木乃伊又被切断了额前叶神经,所以才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 医道乱则国乱 美国在医疗上花了太多的钱,导致国家的落后。
    全部楼层
    床护比传奇
    有多少?美国那么多枪击案,有多少是因为医疗问题导致的?
    美国40%的破产是医疗导致的。
  • 累土不辍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全部楼层
    Nanocluster
    看样子你是中医支持者,实话实说就算以前中医再辉煌,那也挡不住中医正在死亡。传统中医对中药师非常挑剔的,同一种药长在不同的地方,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炮制方法据说药效都能天差地别。而现在的中药还能讲这些?很多都是化肥催出来的,别说药效,就是味道都不一样。如果还如以前那样采药,那而中药很快成奢侈品,没人吃得,这必然导致会开中药的变少。所以就算西医画饼也只能认了。
    我觉得可以把中医理解为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中医的药食同源,阴阳五行,根据体质和节气安排饮食和作息,还有针灸,推拿等等。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医里蕴含的中国人祖先的传统智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