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亿,伯牙绝弦捧出一个超级IPO
纳斯达克奶茶第一股,来了。
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也“喝”上了来自东方的现制奶茶。
北京时间17日晚上9点半,霸王茶姬(CHA.US)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根据发行价28美元测算,此次IPO募资规模为4.11亿美元。晚间11点43分,第一笔交易产生,开盘价为33.75美元,涨幅20.54%。当日收盘总市值约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8亿元。
作为首个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现制茶饮品牌,不少投资者在霸王茶姬IPO这条路上为之保驾护航。
霸王茶姬还为此次IPO引入了四位基石投资人——鼎晖投资、RWC、安联、ORIX亚洲。据悉,它们将购买此次发行中总价值约2.05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份ADS,约占此次发行中ADS总数的51.7%。
而早在IPO前,霸王茶姬便展现出强大的资本吸引力。拿到了知名投资机构复星集团、XVC、琮碧秋实的投资。如今随着纳斯达克上市钟声响起,这些独具慧眼相中霸王茶姬的投资机构,也将从中获得一笔不错的回报收益。
当然,IPO现场最瞩目的当属霸王茶姬创始人——堪称商界传奇人物的90后张俊杰。关于张俊杰,外界对其的标签是没接受过正规教育、18岁才会认字和写字……但却能从0开始创造出一个东方茶品牌,足以直观体现其优秀。
投资者XVC创始人胡博予在《XVC 2023年度信》中所言,“霸王茶姬的成功还与创始人的出色执行力密切相关”,或许是对张俊杰成功最直白的阐述。
对于霸王茶姬而言,上市无疑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霸王茶姬CFO黄鸿飞上市敲钟现场表示,IPO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就像上世纪70年咖啡的现代化旅程一样,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现代化演绎,激发出茶这个历史悠久、为全世界消费者广泛喜爱的饮品的活力。我们的股票代码CHA,更是世界范围内至少30多种语言中‘茶’的发音。公司上市不仅代表着我们开始面向更加广阔的投资者市场,也代表着我们朝着我们的愿景更进了一步。”
90后百亿奶茶大亨逆袭记
虽然做的奶茶生意能给人带来“快乐因子”多巴胺,但今年32岁的张俊杰在成年之前的生活难言开心。
1993年,张俊杰出生于云南昆明的一个普通家庭,但父母在他十岁时相继离世,他也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流浪生活。既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亲人的陪伴,为了生存,他只能四处奔波更别提接受教育,因此一直到18岁之前,张俊杰都是名义上的“文盲”。
2010年,17岁的张俊杰突然意识到自己该有个正经营生而不再无所事事,于是他走进了云南昆明的一家台湾连锁奶茶店求职。而这家奶茶店,也成了张俊杰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起初,张俊杰只是一个普通的店员,每天忙碌在狭小的店铺里,为顾客制作一杯杯香甜的奶茶。但张俊杰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于是,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从拼音开始自学文字,又努力学习奶茶的制作工艺、配料搭配,甚至开始研究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心理。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不懈地努力,张俊杰很快从店员晋升为店长,再被调至品牌总部工作。
再后来,张俊杰所就职的这家奶茶品牌有个加盟店老板,因为店铺经营不善考虑将奶茶店转让出去。彼时,尽管年龄只有二十出头但却在行业摸爬滚打数年的张俊杰却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一个创业机会。
但毫无根基的张俊杰在当时,即便有一份稳定工作但并未有足够多地继续去接盘这家奶茶店。于是张俊杰同老板商量,愿意在老板出价的基础上加价一万元,但条件是一年后再付这笔钱。好在此前张俊杰和老板常打交道,老板对其印象也不错,于是选择相信张俊杰将奶茶店转让了出去,但转让金却要一年后才能收取。
将奶茶店接盘到手的张俊杰,其实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店铺所处位置不好,没有自然客流。意味着在没有外卖平台的那个时候,无论奶茶味道再好、服务员再热情,店铺销量也是寥寥无几。
天生财商惊人的张俊杰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以奶茶店为中心,向四周的居民楼、写字楼发外卖传单;第二件事是想到奶茶店一公里左右地方有一所小学,于是他和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老板商量,自己在小卖部支个桌子集中销售奶茶,然后和老板按销售额进行分成。
就这样,打通销售渠道后,原来一家门前客流不是很高、濒临倒闭的奶茶店,经过张俊杰的不懈努力和经营“起死回生”,生意与之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后来这家加盟奶茶店不干了之后,张俊杰也并未立即投身创业,而是选择加入上海一家创业公司做销售,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市场洞察力和管理能力。
一直到2017年,一个全新的奶茶品牌霸王茶姬在云南昆明注册成立,并开出了第一家奶茶店。2019年,霸王茶姬开始了海外市场的布局,同年首家海外门店在马来西亚成功开业,随后又进入新加坡和泰国市场。这一系列的海外扩张,不仅让霸王茶姬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也让张俊杰的全球化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时候,也有资本向张俊杰抛来了橄榄枝。
胡博予曾回忆,2020年底,XVC调研霸王茶姬的时候,公司大约有200家店,集中在云南、广西、贵州,当时单店数据和喜茶、星巴克相比差得很远,整体表现平平。
当时还有个小插曲。彼时公司有三个合伙人,张俊杰是创始人兼董事长,另外两人分别是CEO和另一位高管。关键点在于,另外两个人的股份加起来多于张俊杰,换言之,另外两人在实际管理着公司,但是他们两个对公司的发展思路和张俊杰很不一样。
于是,XVC进场调研之后得出结论,老大张俊杰是更加长期主义的,更适合做CEO并把公司做大。《XVC 2023年度信》记载着,“我们用了一整晚的时间,访谈了老大,并和他计划引入的新高管们逐一进行了沟通,对话持续到凌晨4点。然后我们在现场迅速召开了一个简单的‘投决会’,决定帮创始人把老二和老三持有的股份全部收购回来,并完全替换现有的管理团队。”
胡博予更是直言,“现在想来,这其实是非常疯狂的一个举动,要知道这笔投资在那个时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我们没有写过这么大的支票。”
而从结果来看,XVC无疑是赌对了。
创始人张俊杰,也一举逆袭为百亿富翁。
“东方星巴克”,何以撑起百亿市值?
在中国新茶饮行业的激烈竞争中,霸王茶姬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中国高端现制茶饮市场的领军品牌。从2020年的200家门店,到2024年底的6440家门店,霸王茶姬不仅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还成功将触角延伸至海外,成为行业内的现象级品牌。
那么,霸王茶姬究竟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如此高速地增长,并撑起百亿市值的?
霸王茶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清晰的产品策略——大单品聚焦。自品牌创立以来,霸王茶姬便将“原叶鲜奶茶”作为核心产品,通过不断优化产品配方和制作工艺,打造出具有强烈品牌辨识度的招牌饮品。2022年至2024年,招牌原叶鲜奶茶在中国市场的GMV贡献率分别达到79%、87%和91%,其中最畅销的三款原叶鲜奶茶产品分别贡献了44%、57%和61%的GMV。
消费者熟知的,必定是霸王茶姬大单品“伯牙绝弦”——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时间里,这款茉莉雪芽为茶底的茶拿铁产品,已经在霸王茶姬卖出了超过6亿杯。而这种高度聚焦的产品策略,不仅降低了研发和供应链的复杂性,还通过集中资源打造爆品,提升了品牌的市场认知度。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奈雪的茶同期上新了70款产品,但其GMV贡献分散,核心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霸王茶姬仅在2024年上新了15款产品,却通过优化前三畅销茶拿铁产品的配方,实现了更高的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这种“少而精”的产品策略,不仅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品牌,还为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基础。
此外,霸王茶姬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其依托加盟模式实现的门店高速扩张。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在全球拥有6440家门店,其中中国境内6284家,海外156家。2022年至2024年,公司门店数量分别净增139.8%、233.6%和84.0%,三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5.06%。加盟模式的高效性,使得霸王茶姬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全国32个省份,并逐步将触角延伸至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海外市场。
在区域布局上,霸王茶姬采取了“西南为基本盘,华东为核心发力点”的策略。西南地区作为品牌的发源地,2021年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比例高达96%。而华东地区则成为近年来扩张的重点,2024年底门店数量已达1945家,位居各区域之首。此外,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成为门店扩张的主要阵地,2024年新一线及二线城市门店数量达到3110家,占总门店数的近一半。
加盟模式的成功,不仅体现在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还反映在财务表现上。2024年,霸王茶姬的加盟店收入达到116.33亿元,占总收入的93.8%,而直营店收入仅为7.73亿元,占比6.2%。加盟模式的轻资产属性,使得公司能够以较低的资本投入实现规模扩张,同时通过严格的加盟管理确保了品牌的标准化运营。
反映到业绩表现上,“东方星巴克”实力不俗。
2024年,霸王茶姬实现收入124.06亿元,同比增长167.4%;净利润25.15亿元,同比增长213.3%,净利率达到20.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蜜雪集团2024年的毛利率为32.5%,净利率为17.9%;古茗的毛利率为30.6%,净利率为17.0%。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营收达到33.34亿元,同比增长62.9%;净利润为6.44亿元,同比增长107.6%,净利率为19.3%。这一强劲的财务表现,不仅反映了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也为未来的资本市场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制茶饮新一轮排位赛,正在进行时
成立于2017年、成名在2021年的霸王茶姬,是现制茶饮江湖近年来跑出的一匹现象级黑马。
从市场来看,现制茶饮依旧是一门“好生意”。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茶饮市场规模(以GMV计)从2019年的474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1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1.5%;其中,现制茶饮市场增速最快,2019—2024年CAGR为21.7%。分价格带来看,2019—2024年,高端现制茶饮店(单杯平均售价不低于17元)/低价现制茶饮店市场规模的CAGR为45.1%/17.6%,其中高端茶饮店市场占比从2019年的10.9%持续提升至2024年的25.9%,主要为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以及健康认知的不断提升。
简而言之,现制茶饮市场快速增长,高端细分市场占比不断提升。
故而,现制茶饮行业自2024年起便迎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过去几年一级市场的消费投资虽有降温,但新茶饮市场仍是资本的拥趸。在2024年,蓉小茶、盖是茶、茶韵东来、茉蓝山、邓氏阿嬷手作、茶山颂、茉莉奶白等品牌先后完成融资。
与此同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包括今日在美IPO的霸王茶姬等头部品牌在2024年和2025年先后冲刺资本市场。此外,沪上阿姨也在2024年2月完成C轮融资1.215亿元,并启动港股IPO。
不难看出,在资本的加持下,新品牌迅速崛起,老品牌加速扩张,行业格局正在被重新书写。
在融资热潮的背后,头部品牌的竞争也正在加剧。从门店数量来看,蜜雪冰城以45000家门店的规模稳居行业第一,2021—2023年,蜜雪冰城分别实现收入104亿元、136亿元、20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更是达到186.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利润为34.86亿元,增幅超过40%。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标准化运营能力,使其在平价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
相比之下,中高端市场则呈现出更为激烈的竞争格局。霸王茶姬通过“大单品聚焦”策略,2024年GMV突破200亿元,门店数量攀升超6400家。而喜茶则在2024年调整战略,放弃同质化竞争,转而推出差异化产品和品牌活动。
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运营能力,正在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壁垒。头部品牌正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库存周转天数、提升门店运营效率,构建了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与此同时,现制茶饮竞争也在放缓。
数据显示,近三年现制茶饮门店关店数量显著上升。浙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106家连锁茶饮品牌2024年开店总数约为30000+家,相对2023年略有减少;而闭店数超过了20000家,相对2023年有所增加。对比2022年来看,近两年现制茶饮品牌的开店数和闭店数均有大幅提升。闭店数量的持续提升显现出赛道竞争的激烈程度。
2024年相较2023年,仅100—500家规模品牌略有增长,其余规模品牌平均新开店数量均有所下滑。从绝对量来看,除了100—500家规模的品牌2024年平均开店数多于2023年,其他规模段的茶饮品牌平均开店数相对2023年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平均增长率降低最多的为0—100家规模的茶饮品牌。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现制茶饮品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全球化布局已初见端倪。霸王茶姬以马来西亚为桥头堡,逐步拓展至新加坡和泰国,2024年底海外门店数量达到156家。茉莉奶白也在加速海外布局,计划未来进入更多国家。
与此同时,瑞幸咖啡在2024年宣布大规模进军茶饮市场,推出“轻轻茉莉·轻乳茶”等产品,首月杯量突破4400万杯。瑞幸的加入,不仅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也对中小茶饮品牌形成了潜在威胁。
从融资热潮到IPO冲刺,从供应链优化到海外市场扩张,品牌们正在全方位展开竞争。头部品牌凭借资本优势和运营能力,构建了难以逾越的壁垒,而新品牌则通过差异化策略和创新产品试图突围。未来的现制茶饮市场,将在资本、供应链和消费者需求的多重作用下,迎来新的格局。
可以肯定的是,谁能在这一轮排位赛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