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v光刻机光源技术新突破,中美殊途同归✌️
2025-04-17
最近行业媒体专题报道了euv光刻机光源技术新突破。🇺🇸新兴企业取得重要突破✌️
总部位于美国的新创企业xLight专注于开发基于自由电子激光(FEL)技术的极紫外(EUV)光源系统,旨在替代现有激光等离子体(LPP)方案,并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商业化部署。
当前,ASML是全球唯一能制造EUV微影设备的厂商,其系统采用LPP技术产生13.5nm波长的EUV光,通过多层反射镜将光引导至晶圆完成芯片图案化。
然而,LPP技术存在显著缺陷:每产生500瓦EUV光需消耗1.5兆瓦电力,能源效率极低;
此外,锡液滴产生的等离子体会释放碎片污染集光镜,导致维护成本高昂,仅集光镜更换费用就占运营成本的40%以上。
ASML当前光源功率为250瓦,但3nm以下制程需要至少500瓦,未来高数值孔径(High-NA)EUV系统更需千瓦级功率支撑,而现有LPP技术已接近物理极限。
xLight提出的FEL技术路线则突破了这一瓶颈。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粒子加速器驱动电子束通过周期性磁场,激发出高功率、可调谐的EUV光束。
据悉,xLight的原型系统已实现1000瓦EUV输出功率,是ASML当前系统的四倍,且单套FEL设备可同时支持20台ASML扫描仪运行。
在成本方面,FEL的建设成本仅为LPP的50%,运营成本更是后者的1/15,综合成本降低约67%。
具体到晶圆制造成本,每片可减少50%,资本支出和运营费用则缩减三倍以上。
该公司明确表示,其FEL光源并非取代ASML设备,而是作为外接模块与现有EUV扫描仪整合。
通过电子束复用和光学复用技术,xLight系统能无缝对接ASML的投影光学系统,并实现完全冗余设计——每套设施配备两套独立加速器,确保光源稳定性。
不过,对于下一代High-NA EUV工具的兼容性,目前尚未有明确测试数据披露。
按照规划,xLight将于2025年完成实验室验证,2026年启动客户测试,2028年实现量产接入。
这一技术突破对半导体产业链影响深远。
首先,光源功率提升直接优化曝光效率:1000瓦功率可使单次曝光时间缩短75%,配合可编程偏振特性,能显著改善图案边缘粗糙度,提升3D结构芯片的良率。
其次,FEL系统30年的超长寿命周期(ASML光源寿命约5-7年)将重构设备折旧模型,晶圆厂可减少60%以上的备件库存。
更重要的是,xLight的技术路径打破了ASML在EUV光源领域的绝对垄断,为美国重塑半导体制造优势提供了关键支点。
但FEL技术仍需克服工程化挑战。
前路漫漫,到处是坎儿啊😂😂
🇨🇳研究团队也在探索类似技术,其环形加速器方案已进入原理验证阶段,但商业化进度落后🇺🇸xLight约3-5年。
随着xLight技术路线的推进,2028年后的EUV生态或将呈现双轨格局:ASML继续主导光学系统集成,而光源供应向专业化分工演变。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