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为什么山东大学等高校要讨好留学生?

近几日,以山东大学为首的一些高校不断曝出讨好留学生的新闻,具体是哪些学校,想必不用赘述。这一篇文章咱们主要是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高校要讨好留学生。当然,如果您非要说山大等高校没有讨好留学生,咱们可以另开一章详聊,这里不作为讨论点。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说山东大学是单纯地为了国际友谊办出这些事情,那我肯定是不信的,你说高校教学队伍里有一部分这么“纯洁”的人还有可能,走行政口的,多是八面玲珑之辈,复杂得很。

那么这个“利”字出于何处呢?在过去,我国很多大学校长有行政级别,几年校长当下来,转身就去当官。所以,大学校长就成了某些钻营之辈的晋升之阶,至于任满之后学校变成什么样,他也不关心。那么,什么样的功劳才能让大学校长被火速提拔呢?当然是创办国际一流大学,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再没有比这来得更好的功劳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按照正常的手段,提升一个学校的质量难之又难,除非出几个邢立达那样可以直接提升学校排名的科研工作者,否则没有个七八年提升不了多少。而七八年的光阴对于钻营之辈来说,太长了。所以他们要剑走偏锋,或者说要多管齐下。

而偏偏在众多西式的世界大学排名评分体系下,有这么一条捷径,那就是大力招收留学生。

我们以QS排名为例,在它的评分标准中,第六项明确表示留学生比例要记入分数。那么显然,多招留学生,可以直接提升高校的国际排名。

500

而且大家不要觉得只有QS排名一家是这样的,之前和QS合作的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也这样,没和它合作过的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Colleges Ranking也把留学生比例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所以,既然多招留学生就能提升大学排名,这对于某些大学校长而言简直是特大喜讯,这要是不招,他得多难过啊。至于经费啊、国内学生待遇啊,哪有这个重要。

况且,招纳留学生的费用,又不是大学自己一家掏,我手头刚好有一份《教育部 2018 年部门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里有留学教育一项,留学教育里又有来华留学教育一项。换句话说,只要有招留学生,就有这一笔额外的预算,没有招留学生,就没有这笔预算。既然是官方肯出钱,那大学校长还愁什么?既然钱不是问题,那其它的还不是他说了算。

500

至于什么把宿舍腾出来给留学生,什么留学生生活条件更好,什么鼓励异性的那个学伴,那还不是领导们商量一下就决定了。这种提升学校排名的事情,学校里哪个领导不获益,反正去的又不是他们家女儿,他们不关心的。

说归说,虽然有些大学做得确实过分,但我们还要认识到一点,大量引进第三世界留学生是值得支持的(支持引进但不支持当下管理模式)。我大学的时候经常去某院校交流,见过一大群留学生。等到大概前两年,光有报道的,他们里面出了十几个国家级干部。

什么干部咱先不管,国肯定也是弱,但再小它也是个国,在它国培养亲华派系,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生意欧洲做过、北美做过、连日本都做过,那咱们为啥不能做。哪怕他最后不那么亲华,留个对话渠道也是好的。

500

所以,这并不全是上面的决策出了问题,只能说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些领导班子没有把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个别校领导为了一己私利,扭曲了教育部的意图,而招纳留学生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并没有问题。

当然,这些高校的错误操作也和现在的社会风气有极大关系,不光是学校,很多职能部门也把涉外的事情当做头等大事。在这样的风气下,一些大学对于留学生的讨好,自然也在意料之中。毕竟留学生出了问题,比本国学生出了问题,要严重得多。稍有不慎就要落得晋升无望,对于那些领导而言岂不是亏大了。

可以说,最近几年,某些大学的所谓提升,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些不正确的基础上。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当然欢迎各国友人前来学习,但是某些超国人待遇,却是一种歪风邪气。如果连膝盖都跪在地上,还谈什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呢?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