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口牛肉反而比国产牛肉更便宜?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国内西北根本不配叫做“牧区”的。
国内传统意义上的“牧区”并不是因为适合放牧成为了牧区,而是因为不太能产粮食,只能放牧,所以才成了牧区。假设我们现在把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全部推平,改种牧草。那么在该地区出产的牛肉成本应该就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巴西的牛肉掰掰腕子了。也就是说,只需要把中国GDP第一的省份推平,我们就能收获少量物美价廉的牛肉。但是这事别说干,想都别想。
其实,我们的牧草区和产粮区,其划分主要靠经济性而不是谁更适合。粮食价值更高,所以土地优先拿去种粮食。牧业大国都是不差粮区,拿着种粮食地放牧。成本能高么?只需要划地轮牧就完了。哪怕集约化养殖,也有一年365天不间断的牧草供应。我们的牧区呢?青海,甘肃,内蒙,新疆,西藏还有我这宁夏这都算传统牧区吧?沟槽的地方。就产半年多的牧草。剩下的小半年牛吃啥?当然吃美国佬的进口货了。世界牧草进口排行榜,中国常年高居榜首,这成本能低么?
所以费老大劲把牧草从澳大利亚买回来,一路运到大西北,养牛吃肉。为什么不直接一步到位,从澳大利亚买牛肉拉到大西北给我吃?这两个方案哪个更省钱不必多说。要不是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需要养殖业安身立命,早就放飞自我了。当然了,这个操作大家都在干。比如隔壁的日本,牧草进口世界第二。比如隔壁的韩国,牧草进口世界第五。第三第四是沙特和阿联酋,看着也不像出牧草的地方,再往后数就是类似于欧盟内部流通或者美国农业进出口置换了,不能作数。
也就是说,全世界的牧草,基本都卖给中日韩了。呵呵,什么吃不起肉的东亚三姐妹。国内真的不是啥种粮食的好地方,雨水少,温度低,山岭多,平原少。有内河航运的平原都得优先考虑搞核心城市区,搞工业。然后的平原还要考虑种粮食,搞农业。等工农二位大爷把风水宝地都挑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地才能匀出来点给牧业。哎不是,我们国内拢共才多少好地方?这其实也是我们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价值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