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让我想起当年和外教一起嘲讽“MADE IN CHINA”的情景

这几天的关税战,让我想起初中时和外教一起嘲讽“MADE IN CHINA”的情景。现在回头看,中国工业化的历程真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大约是2011年,我们有了外教课。当时还是学生的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活着的”“传说中的”美国人。

上课的时候,外教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句子,一句话还没写完,三支粉笔已断作九截。外教一脸无奈地抱怨“made in China”,教室里的同学哄堂大笑。

不久后,我们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幕布在展开的时候卡住了一直降不下来。外教满脸尴尬,同学们“秒懂”,齐声笑着说这是“made in China”。最后,外教踩在课桌上连拉带拽地把卡住的幕布扯了下来,上课才得以继续。代价是,我们班的幕布彻底被扯坏了。

在当年,“MADE IN CHINA”如同苏联笑话一般,是典型的“中国笑话”。当时的我们似乎也相信,大洋彼岸的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一定比中国的好。

不知道从哪一年起,“中国制造”摆脱了粗制滥造的标签,并逐渐成为质量好、高科技的代名词,只是记得有一年央视“挑战吉尼斯”节目上那块撞不坏的玻璃。

现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生产制造体系,能持续高效低成本地提供各类工业制成品。

近些年,中国制造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快速推进。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变,中国制造一路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把历史的指针拨回到那天午后,课堂上嘲讽“MADE IN CHINA”的中国学生,绝不会想到当初如同笑话的中国制造,现在竟逼得美国赌上身家性命做最后的阻击。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孩子,他们有的成为了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有的成为了企业的管理人员,有的成为了掌握核心科技的技术人才,有的成为了政策制定的参与者。

或许他们也曾嘲讽过中国制造的水平,或许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但是一路走来 他们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壮美史诗的书写者。中国工业化的成就是每个中国人努力工作的果实,别人抢不去也夺不走。

这场关税战必将成为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史上的最完美的注脚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