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超35%!小熊电器,正在掉队!
潮水退去,谁在裸泳?
当前,国内小家电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近日,小熊电器披露了2024年财报,其中显示,小熊电器2024年实现营收47.58亿元,同比增长0.98%;但归母净利润仅有2.88亿元,跌至2021年水平,同比大幅下降35.37%,创下了近九年来的最大跌幅。
作为一家以创意小家电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小熊电器的市场表现一直备受关注。
截至4月11日收盘,小熊电器股价报42.87元,年内累计跌幅为10.52%,在此之前年K线已录得四连跌,相较于2023年6月高点,累计跌幅超55%,总市值为67.32亿元。
从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对小熊电器的未来预期较为悲观。从财报表现来看,小熊电器的业绩仍处于下行周期,拐点仍未到来。
为何“增收不增利”
据介绍,小熊电器是一家以自主品牌“小熊”为核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创意小家电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在产品销售渠道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创意小家电+互联网”企业,不断向消费者推出创新多元、精致时尚、小巧好用的创意小家电。
近年来,小熊电器持续推行品类扩张战略,公司官网显示,目前,小熊电器已构建3级研发体系,拥有5大智能制造基地,自主研发超过80个品类,900多款型号产品,涵盖厨房电器、生活电器、个人护理、婴童用品、家居产品等。
但小熊电器的全面扩张战略并没有带来业绩的增长,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仍然不强,在优势的厨房小家电等板块,也被其他竞争品牌侵蚀市场份额。
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小熊电器没有在财报中做出解释。但翻看其财报不难发现,毛利率下行、费用增加是其净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小熊电器的毛利率仍处于下滑趋势,据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销售毛利率录得35.29%,较上一年的36.61%下滑明显。
有分析称,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与小熊电器的收入结构发生改变有一定关系,其中,毛利率高的国内业务和线上业务收入有所下滑,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国外业务和线下业务收入却实现大幅增长。
另外,从成本结构来看,小熊电器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2.67%,其中原材料成本增长了4%,人工成本增长了10.42%。
同时,小熊电器在费用端的压力也进一步削减了利润空间。具体来看,小熊电器2024年的管理费用为2.36亿元,同比增长24.25%;财务费用为1437.7万元,同比增长171.74%;研发费用为1.95亿元,同比增长36.48%。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诸多原因导致小熊电器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强敌环伺
作为国内厨房小家电的第四品牌,小熊电器的内销收入占比超过80%。相比之下,苏泊尔、新宝股份等头部品牌则通过海外市场拓展和高端化战略,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
其中,苏泊尔的业绩亮眼,2024年实现224.3亿元的营收和22.44亿元,增速分别为5.27%,2.97%;新宝股份的营收同比增长14.84%,达到168.21亿元,净利润增长7.47%
财报显示,小熊电器2024年的外销收入为6.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但主要依赖代工,自主品牌出海进展缓慢。且小熊电器的外销收入占比不足15%,在东南亚市场尚未取得明显突破,小熊电器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仍存在不小的挑战。
在财报中,小熊电器强调,2025年将坚定品牌出海路线,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大海外产品研发,构建海外渠道力与产品力的双轮驱动运营体系。
对于关税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小熊电器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不大,海外客户分布较广,包含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等地区,关税问题对公司影响相对有限。
从业务板块来看,小熊电器的核心收入来源仍是厨房小家电,占比达到68.84%。但该业务在2024年贡献的收入却同比下降10.1%,降幅超过整体市场表现。
这或许意味着,小熊电器的市场份额正在受到头部品牌的挤压,特别是西式电器、壶类及锅煲类产品,收入跌幅超过了10%。
2024年以来,小米、海尔纷纷推出了双区洗衣机和三区洗衣机,小天鹅也推出了懒人三桶洗衣机,与小熊电器的双舱迷你洗衣机有异曲同工之处。
面对市场竞争格局,小熊电器在财报中提出了战略驱动、全球化布局、数字化转型等发展方向。小熊电器计划研发投入占比目标提升至5%,重点布局智能家电、健康个护等赛道。
虽然,小熊电器加大了研发投入,但新品毛利率低于传统品类2-3个百分点,显示出产品创新在商业化转化方面仍需努力。
在财报中,小熊电器还披露了针对2025年的产品发展规划,将在内销上优化现有产品结构,精简SKU数量。
红利正在消失
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为609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电磁炉、电饭煲、电水壶、电压力锅等传统大单品零售额变化较小;豆浆机、榨汁机、养生壶等健康养生品类和台式微蒸烤一体机等多功能集成品类零售额增长;空气炸锅、台式电烤箱等品类零售额下滑。
由此可见,行业规模增长近乎停滞,正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红利正在消失。
曾经推动厨房小家电行业快速发展的“宅经济”红利逐渐消散,消费者的产品换新周期明显延长。过去出现一些现象级爆款产品,如空气炸锅、破壁机等,市场渗透率已趋于饱和,难以再作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厨房小家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另外,线上渠道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部分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行业内卷现象愈演愈烈,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进一步压缩。
种种迹象表明,厨房小家电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未来的增长将取决于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以及对细分市场的挖掘。企业必须在高端化、出海以及成本控制这三个方面找到平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