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带货,腾讯要走自己的路

 

500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过去一年,腾讯在电商领域动作频频,其“电商梦”似乎也有了新的打法。

去年初,腾讯CEO马化腾还在高调表示,“要全力发展视频号直播电商”,但在去年下半年,风向已经开始变了。

去年8月,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进一步打通了商品与微信生态的连接;12月,微信小店推出“送礼物”功能,开始探索“社交+”的电商新模式。

近日,微信宣布已开通视频号橱窗带货的达人,可升级为“微信小店带货者”,能够在视频号、公众号、服务号等微信生态内进行全域带货,实现全域流量运营。

如果说过去腾讯做视频号电商,是摸着“抖快”过河,那么腾讯如今显然已经意识到,“熟人社交”这块“流量富矿”,才是腾讯圆“电商梦”的关键。

诚如腾讯总裁刘炽平所言,如果能够以系统的方式在微信内建立电商生态系统,利用微信内的所有力量来源,就能够建立一个更大、更有意义、上限更高的电商生态系统。

腾讯电商,正在把朋友圈变成“新大陆”,当私域流量加速涌向全域生态后,其又会否孵化出更繁荣的电商生态与消费场景?

01 腾讯电商,以慢打快

过去几年,尽管视频号一度被马化腾视为“全鹅厂的希望”,但跟同行相比,视频号的发展还是较为克制。

从GMV规模来看,去年抖音、快手的GMV分别为3.43万亿、1.39万亿。根据亿邦动力报道,视频号2023年的GMV在1300亿元-1500亿元之间。

根据腾讯披露,2024年微信小店全年GMV同比增1.92倍,订单数量增长2.25倍,虽然保持着高速发展,但仍大幅落后于“抖快”,离万亿GMV也还有一定距离。

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视频号的GMV跟同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去年快手间接承认了自己身为“行业老三”的位置,而追上来的“老二”正是视频号。

根据国海证券此前估算,视频号在2023年的日活跃用户数便已达到了4.5亿,早已超过了快手去年的规模。

但同时也能看出,尽管视频号背靠微信14亿的用户规模,但其用户转化率却并没有想象中高,为什么用户宁愿舍弃平均日均使用时长超5小时的微信,也要跳转到“抖快”刷视频购物?

首先,视频号电商和微信社交理念之间是有冲突的。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一直坚持用户体验优先的目标,因此,微信的商业化也比较克制,视频号不扶超头,也不兴买量。

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曾在 2023Q3 业绩会上透露,腾讯视频号广告加载率不足 3%。而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快手 2023 年广告加载率预计超 7%,抖音则超 10%。

“抖快”在流量分配机制中一直遵循“中心化”原则,少数头部主播掌握大多数流量,商家也可以通过不断买流量怼出超级大爆品,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平台流量主导了消费者的喜好。

相较之下,视频号则更注重私域流量的沉淀和转化。不过,这种模式虽然能够提升用户的信任度和转化率,却很难以像抖音、快手那样,通过大规模流量倾斜来快速提升GMV。

其次,视频号“社交属性”这一优势,恰恰也是其电商化的最大桎梏,当用户刷到朋友点赞的带货视频时,第一反应往往是“他是不是被割韭菜了”而非“这商品真划算”;部分用户更会因为自己点赞会被朋友围观,而羞于表达。

这与“抖快”的“陌生人信任”形成鲜明对比,比如抖音用户更易被专业人设(如测评博主)说服,而视频号的社交推荐机制,反而会让带货内容陷入“朋友觉得好≠我需要”的怪圈。

所以,虽然私域流量是视频号电商完成冷启动的关键,但随着流量结构不断优化,如今已逐步向公域倾斜。根据东方证券研报,视频号公域流量占比已从2021年的50%上升至2023年的67%。

几年前,张小龙就提到,优质商业化的终点,是让用户忘记流量的存在,公域推荐占比应该达到75%左右,才是流量占比最理想的状态。

因此,去年视频号的一系列动作,也有意让视频号电商由私域转向公域,乃至全域。

去年8月,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直播电商可以增长很快,但随后会有一个非常自然的增长上限,(腾讯)能够建立一个更大、更有意义、上限更高的电商生态系统。

随后,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能够支持店铺及商品信息在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聊天会话、社群、朋友圈等多个微信场景内流转。

12月,微信推出了“送礼物”功能,极大地促进了社交互动与电商之间的交易转换,也为商家和消费者创造了更多新的交易场景。

近日,视频号带货达人全面升级为“微信小店带货者”,带货者的触角进一步延伸至社群、公众号、服务号以及小程序,交易生态内正衍生出新流量场景。

500

充分利用“流量富矿”的微信电商,正是腾讯圆“电商梦”的关键。

在社群场景下,带货者可以发挥私域运营优势,通过强互动形成转化;在公众号场景下,带货者可以通过图文种草的方式,引导用户对商品产生兴趣;在原来的视频号场景下,带货者可以通过多维度商品展示,促使用户成交。

02 破圈“私域”,孵化“土壤”

诚然,腾讯电商的步伐比较“慢”,但“慢”不等于“跟随”。

目前来看,微信电商有自己的运营成长路径,其更多地依赖产品驱动,而非平台驱动,虽然短期内可能无法迅速做大,但成功连接了微信生态中的商家和消费者需求。

而且,为了进一步丰富整个微信生态系统,腾讯也在努力给土壤“浇水”,从流量端、商家端、用户端几处发力,希望汲取更多能量。

在流量端,在腾讯宣布开启全域带货之前,其已经开始为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等多个微信场景引入更多流量。

微信公众号近日开始内测“朋友推荐”模块(标识为“朋友♡”),点击进入“朋友♡”的卡片,将能看到朋友阅读并点过“♡”的推荐文章,或仅阅读但未点过“♡”的已读文章。

虽然,这一功能跟此前“看一看”推荐功能相似,但可以理解为“看一看”是由用户和平台共同决定;“朋友♡”,是由用户决定,用户认可的优质内容将拥有更高的分发话语权。

另外,视频号的算法推荐逻辑也是首先依托于好友推荐,平台会根据“朋友爱看”的选项标签,向用户推送朋友推荐的内容,然后还会依据好友推荐数,提升内容曝光排序。

这些改动看似细微,实则暗藏着深意。微信希望用私域撬动公域,让带货者从“薅熟人羊毛”转向“全域经营”,就像经典的“六人定律”,世界上任何两个陌生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建立联系,信息和商品的流转也是如此。

在用户端,微信于去年12月上线了推客业务,再结合全新升级的“微信小店带货者”,能通过社交裂变驱动微信小店实现流量、销量双增长。

500

有一定粉丝流量基础的微信小店带货者,如今可以在视频号、公众号、服务号等微信生态内进行全域带货;推客在接收到带货者信息后,则能在社群、朋友等渠道进行商品推广和销售,让渠道分销实现更高效的增长。

在商家端,腾讯也以改善用户体验为目标,进一步把控商家质量。

其在去年打通了视频号和小程序等内部链接,打击低劣商家将用户引流到小程序交易的乱象;微信小店还推出了热招品牌入驻激励计划,扶持优质品牌商家,为电商生态提供更好的“土壤”,从而孵化出更多商机。

03 微信电商的想象空间

过去,腾讯视频号之所以未能爆发,并不是缺乏流量支持,而是缺乏流量的自然流动,“商家-平台-用户”三者之间有着较为割裂的连接关系。

因此,重新整合微信生态内部的诸多业务和要素,成为了腾讯开展电商变革的重要抓手,微信也在努力“拆墙”:

包括将公域和私域两个流量池打通,为整个生态浇灌“活水”;通过“送礼物”功能贯穿不同消费场景,将商家和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将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进一步丰富微信电商生态,提升了用户参与度。

不过,在新产品、新工具、新流量带动新增长的同时,微信电商的挑战依然存在。

一方面,在腾讯2024年年会上,马化腾提到,(视频号)中老年人受众比较多,还需要下沉并进行年轻化,年轻化战略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是电商生态创新,另一个是内容生态创新。比如去年推出的“送礼物”功能,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年轻人追求生活仪式感和社交乐趣的需求。

而内容生态的创新,则要求流量倾斜扶持年轻人喜欢的类型或者领域,如今微信小店的核心品类仍集中在服饰、食品等轻决策商品,虽然在“送礼物”功能的推动下,黄金饰品等品类有了较快增长,但要从根本改变用户认知心智,还是要深入内容创作这一源头。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履约体系,包括商品供给、物流售后以及商家管理等,微信小店仍有许多改善空间,毕竟,模式创新只是第一步,如果“硬基建”跟不上,拥有再多流量也是枉然。

总的来看,当“抖快”用“超级算法”缩短消费链路,淘宝以“万能货架”满足确定性需求,微信电商也在孵化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做平台、做连接、做底座”,将微信电商交给生态合作伙伴去做。

在近年头部主播纷纷退烧,商家积极开启店播的背景下,腾讯坚持“去中心化”理念,正有条不紊地推动电商生态自然生长,实现全域流量的良性循环。

张小龙曾表示,腾讯电商必须走出一条和同行不一样的路,如果学抖音,是不可能打败抖音的。

如今的微信电商,也还在不断尝试,其秉持的“慢工出细活”的理念,能否打磨出令人瞩目的“精品”,也成为了外界关注与期待的焦点。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