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免税店”火爆,美关税政策可能带来潜在利好
A股市场免税店概念股再度火爆,多只相关个股涨停,引领市场热潮。这一波上涨行情主要受到近期多项政策利好的推动,以及市场对免税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
今日盘面上,中百集团、王府井等个股实现2连板,中国中免也再度逼近涨停。此外,格力地产、东百集团、欧亚集团等个股同样表现抢眼,涨停收盘。这一波免税店概念股的集体爆发,无疑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政策层面,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的公告》,明确从8日起,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在全国推广。这一政策不仅提升了境外旅客的购物体验,也进一步刺激了免税市场的消费需求。
同时,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部门近日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免税店政策。这一通知不仅丰富了市内免税商品品类,还重点提出了鼓励“国潮”品牌,有利于刺激市内免税消费行为、助力国有品牌影响力提升。此外,新设8家市内免税店的举措也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市内免税行业的发展。
市场方面,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免税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免税业务。中国中免作为全球第四大免税业务运营商,其业绩在政策的支持下有望实现持续增长。王府井、春秋航空、海南机场、众信旅游等企业也通过不同方式涉足免税业务,并有望在未来实现业绩的显著增长。
美关税政策可能带来潜在利好
近日,美国对华关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包括加征额外关税以及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政策。然而,经过深入分析,发现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免税店的影响相对有限,甚至可能带来潜在的利好。
免税店的核心业务是免税商品销售,其商品本身已免除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美国加征关税主要针对的是一般贸易商品,对免税渠道并无直接影响。免税商品的价格优势在关税上调的背景下反而可能得到凸显,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免税渠道进行购买。
其次,消费回流趋势的加强也为免税店带来了机遇。随着普通进口商品因关税导致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在免税店购买奢侈品、化妆品等商品。这将进一步推动免税店的销售额增长,提升业绩。
此外,国内消费升级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也为免税店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消费者高端消费回流趋势明显,免税渠道成为重要承接平台。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则进一步推动了离岛免税额度提升、品类扩展等政策的实施,为免税店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免税店行业的影响有限,但跨境电商等依赖进口商品的行业则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关税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商品成本上升,卖家需要调整定价策略以保持利润。然而,这也可能促使部分消费者转向免税渠道进行购买,从而间接利好免税店行业。
国泰海通证券等研究机构也表示,在关税提高的背景下,短期内有税和免税价差有望扩大,原产地为美国的进口商品销售有望向免税渠道倾斜。这将进一步提升免税店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免税购物方式。
我国免税店正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升级,以及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免税店市场取得了显著增长。特别是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动下,离岛免税政策不断完善,免税购物额度提升、品类扩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购物体验。
数据显示,我国免税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免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级,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8.6%,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800亿元。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免税店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在政策层面,国家不断加大对免税店市场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旨在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免税店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丰富了免税商品品类,还提高了免税购物限额,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市场格局方面,我国免税店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态势。中国中免作为全球第四大免税业务运营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同时,王府井、格力地产等企业也纷纷涉足免税业务,通过开设新的免税店、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等方式,与中国中免展开激烈竞争。这种多元化竞争态势不仅促进了市场的活跃,也推动了免税店服务质量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Z世代的崛起,消费者对免税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个性和体验,对限量款、联名款等具有独特魅力的商品表现出更高的支付意愿。因此,免税店企业需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政策的持续支持,免税店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免税店的服务质量和购物体验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