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是一个单向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本文由“carlosnerson”推荐,来自《我是搞房建施工的,公摊问题我科普很多次,这本身就是一个朝三暮四的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公摊制度的问题,并不是你所科普的玩意,而是一个单向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正如你说的,---一个商品房的公摊面积到底是多少,这不是开发商算的。住建局发产权证,住建局对产权证上的数据准确性负责。而且一个项目总的销售面积和规划阶段的各种数据都是能对应的。前期是归规划局管。互相都是制约的。同时住建局颁发产权证,要先按设计图纸进行理论计算,然后再安排测绘人员去建好的房子实地测量,二者数据吻合,才会给房子进行政府层面的综合验收。---这一切,都构成了隐性成本,而购房者基本是没办法得到这些信息的。导致房价的不透明。
取消公摊,把所有成本都表现在房价上。哪怕再贵,大家可以买不起,可以不买。但至少不能“不明不白”。
从古至今,商业交易的原则都是货真价实。这房子商品,连价格组成都不透明,怎么让人相信,这不是“坑人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