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出租車可成智慧都市亮點

作者:王辑宪 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香港大學地理系前系主任。

500

平衡、管制、新科技,香港网约出租车新点。

500

不久前,香港特區政府有效化解了的士提出罷工的短期危機,並決定幾個月後出台正式關於網約車如何與傳統的士一起為市民服務的新政。

這件事貌似不大其實不小,因為它至少涉及三個方面。

的士多部手機操作已落後。

500

首先,它涉及如何解決多年來民眾對香港的士服務不足而價高的問題。

港英政府1964年自以為高招,將的士牌照拍賣以後,的士牌就成為了投資品。多年以來,一旦有人提出增加的士數量,就會遇到的士牌照持有者團體的反對,因為這可能導致牌照的市場價格下跌。

然而,從城市交通管理的宏觀角度,從停止發的士牌的1998年起,香港人口從650萬增加到了750萬。

香港1970年代後期開始的公共交通優先政策,也是靠對私家車牌照高價限量和發展有上蓋物業的地鐵這雙管齊下,才獲得的成功。

對於大多數本來買得起車的中產階級而言,通勤靠地鐵,既準時又環保,香港已經領先世界。

同時,出租車是無車一族平時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補充,也是不熟悉地鐵系統的外來遊客重要的交通工具。從目前客流量看,在香港交通運輸工具中排在地鐵、巴士、小巴之後的第四位,每天有90多萬人次。

不過,彈丸之地的香港卻因歷史原因,的士服務一直有服務範圍和價位的分別,包括15250輛市區的士(紅色)、2838輛新界的士(綠色)和75輛大嶼山的士(藍色),據稱由於市區之的士乘客比較多,因此分類後可以避免郊區缺少的士載客。

還由於郊區交通不便,居民比較依賴的士服務,因此有需要設立一種車費較便宜之的士服務。然而,幾十年間香港交通環境和活動分布都已大變。

人人可以手機叫車的今天,政府應該趁着網約車加入競爭、調整實際出租車(含網約車)總量的時候,考慮取消這種過時的劃分,讓需和求更好的匹配。

第二,網約車帶來的是新的競爭和服務方式,需要新的管制方式。

這幾年用過Hong Kong Taxi或者「飛的」的乘客都知道,的士也可以是網約的。網約車的對立面是「巡遊車」,即在街邊招手即上的車。

導致香港的士司機抗議的,是一些用高德等軟件可以約到的「白牌車」,而不是網約平台這種方式。

即是說,政府需要規管的是如何讓市面同時存在適量的網約車和巡遊車,並讓它們在合理的競爭環境中為乘客提供最滿意的服務。

這幾年由於Uber的灰色存在,已經把的士牌照的價錢從600多萬推低到200萬元左右。政府已經毋須投鼠忌器,擔心的士總量增加影響牌照價格。

新問題是如何讓所有出租車都可以獲得更好的軟硬件支持。

硬件方面,在中國內地,很多城際交通接駁點,比如深圳福田口岸、深圳機場、深圳北站等地,都設有與巡遊車分開的網約車停車場位和相應的指示牌。

軟件方面,不僅網約車平台例如滴滴打車、高德等給網約車提供鏈接,巡遊車(傳統的士)也可獲得軟件公司提供大數據服務:司機可收到建議,哪條街的哪一側在未來一段時間出現乘客的機率高。

我在深圳問過一位的士司機,他願意付出幾百元買某平台服務,幫他選擇下一個接客人的地段。而在深圳、成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城市向政府和出租車公司提供大數據服務的一家內地公司的CEO,也向我展示了他們的軟件如何可以幫司機決定是否到機場或火車站等地去接人。

這裏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需要政府參與提供交通方面的實時大數據,二是車輛需裝相應訊息設備。香港的士司機多部手機同時操作,已經是落後的方式。

解決這兩個關鍵問題,政府要有新思維。

一方面需要有內地多個先進城市在硬件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和設計,同時需要找到可持續的財務支持方式。

澳洲悉尼等地經驗值得借鑑。他們向Uber司機每11元進賬收取1元的GST(Goods and services tax)。累計的稅收,可專用於向他們提供大數據服務等。

至於在香港收多少,可能需要與投放多少網約車牌照掛鈎。這需要做研究。香港學者在的士票價優化上的研究是國際領先的,香港在實踐中也應該領先。

做好訊息系統開放大數據。

用城市交通大數據優化出租車服務,不僅讓司機和乘客都受益,還因為減少了人和車在時間和地點上的錯配,而減少堵車、排隊和碳排放。使用數據平台服務會導致收費略高於巡遊車,這正是現有的士業界認可的價格關係。

第三個方面,是能否藉這次的士業的改革,將出租車服務智能化,跟上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潮流。

500

香港過去幾十年的公共交通優先是世界一流,九成人通勤通學用公共交通。但隨着社會富裕程度提高,仍然愈來愈多的人買車,其目的並不一定是代步。

然而,若靠私家車通勤,每輛車每天有20多小時停在車位上,對空間和車的利用率都是巨大的浪費。

買車為了周末活動使用,就更是如此。

因此,車輛共享(包括網約車)作為減少汽車總數量和碳排放都是未來城市的方向。政府如果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做很多城市智慧交通的事情。

比如,在做好出租車大數據訊息系統之後,將其改進並逐步開放給各種非專營巴士,例如保姆車、旅遊車等,從而優化城市車流。

再如,向港鐵學習倫敦地鐵經驗那樣,讓香港的士的支付方式更多元和直接,除了線上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也可以直接用國際信用卡支付,讓國際遊客和內地遊客一樣感到方便。

政府已經展示了今年夏天將有色彩繽紛而且環保的新車型,如果在管制和智能化應用方面也能出彩,將對香港這個亞洲大都會增光不少。的士也可以成為網紅!

(本文转载自明报)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