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上的“勇敢”争议:当历史沦为政治工具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赴硫磺岛出席美日战死者悼念仪式。他在讲话中称要“牢记美日双方士兵的勇敢精神”,这种精神“在美日盟友关系中永垂不朽”。这一罕见对二战日军的公开赞扬,引发轩然大波。
当日,赫格塞思与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共同主持了悼念仪式。赫格塞思在致辞时称:“我们不会忘记在硫磺岛作战的美国和日本士兵展现出的勇敢精神。这种精神,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以及美日两国的盟友关系间永垂不朽,他们的英勇事迹永不褪色。”
此访之前,赫格塞思已因“群聊泄密事件”饱受诟病,如今又公然称赞日军,这让美国国内舆论对他的质疑愈发高涨。
硫磺岛,这个曾见证太平洋战争最惨烈战役的岛屿,如今成了美日同盟的“秀场”。然而,当赫格塞思将“勇敢”一词同时赠予交战双方时,美国民众的怒火被瞬间点燃。
美民众愤怒声讨:是作秀还是缅怀?
有网友质问赫格塞思:日美之间的战争,他支持谁?他能回答是谁袭击了珍珠港吗?
有网友称,赫格塞思此番言论,是在羞辱自己曾在太平洋参战的亡父。
硫磺岛战役中,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以“每人死前杀死10名美军”的命令,将战斗变成屠杀游戏。据记载,日军曾用刺刀逼迫平民跳崖,甚至将战俘绑在树上用机枪扫射。
然而,赫格塞思的致辞刻意淡化了这些暴行,将日本侵略战争包装成“英勇的牺牲”。这种对历史的“选择性失明”,彻底激怒了美国老兵群体。
社交媒体上,网民贴出日军虐待战俘照片,痛斥残暴的日军根本不配被纪念;更多人批评此举是对7000名阵亡美军的亵渎,尤其在美国国防部近期删除硫磺岛战役英雄、原住民士兵艾拉·海耶斯的纪念页面后,赫格塞思的“缅怀”更显虚伪;还有网民批评赫格塞思“牢记美军士兵”的说法只是政治作秀,因为其领导下的美国国防部在废除“多元化政策”时,删除了大量美军少数族裔士兵的事迹。
硫磺岛战役的惨烈程度堪称太平洋战场之最,但是赫格塞思口中“日军勇敢精神”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修辞手法”,本质是对战争残酷性的商业包装。正如美国网友晒出的日军暴行照片与《父辈的旗帜》主角艾拉·海耶斯纪念页面被删形成的讽刺对照,美国的政治叙事正在系统性地解构这段真实历史记忆。
而赫格塞思这种通过共享战争记忆强化美日军事纽带的不耻做法,实则是用历史伤痛为现实同盟注射强心剂。
还有,在特朗普政府废除多元化政策、删除少数族裔士兵事迹的背景下,赫格塞思的“缅怀”实为转移矛盾的表演。正如美国老兵家属质问:“当国防部删除原住民英雄页面时,这种纪念有何真诚?”
当赫格塞思站在硫磺岛的黑色火山灰上,将二战日军的“勇敢精神”与美日同盟绑定歌颂时,这场精心设计的悼念仪式仿佛早已异化为地缘政治的手术台。
当历史记忆、现实利益与政治操弄的三角关系变得混乱模糊之时,深深的暴露出美国亚太战略的深层焦虑。
正像赫格塞思在参加硫磺岛战役纪念仪式上,誓言要加强与日本的联盟那样,这是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关键落子。
赫格塞思在访问菲律宾时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在日本对历史进行强行粉饰,一边要求日本将驻日美军费用分担比例从当前的55%提升至75%,相当于每年多支付90亿美元;一边又施压菲律宾将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10%,远超北约成员国的标准,这套组合拳暴露出的是美国要通过对亚太盟友的“双重勒索”策略,来推行亚太战略的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眼见中日韩达成20多项经济合作共识之际,美国更试图通过军事动作制造紧张氛围,这就是为什么赫格塞思刻意选择中日韩外长会结束次日启动访日行程的原因。
这种策略的荒诞性在格陵兰岛事件中达到顶峰:万斯一边批评丹麦“防务失职”,一边试图通过经济渗透控制稀土资源。
当“美国优先”遭遇“盟友觉醒”,这位前福克斯新闻主播出身的防长,正在用真人秀逻辑解构国家安全,其硫磺岛的“表演”恰是美国霸权衰落的应激反应。
硫磺岛战役的纪念活动,本应是反思战争残酷的契机,却在现实中被异化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赫格塞思的争议言论,折射出美日同盟复杂的历史纠葛与利益交换。当“勇敢”一词被剥离具体历史语境,其背后的政治意图与民众的情感撕裂,或许才是这场风波更深层的注脚。
正如硫磺岛战役美国幸存者后代在社交媒体写道:“我祖父从未想过,他战友的鲜血会成为政客谈判的筹码。”当战争记忆沦为地缘利益交换的商品,赫格塞思们正在书写的,或许是一曲帝国黄昏的冰与火之歌。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