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不想有“慢”动作

500

快手讲出了新故事,但可灵也有短板

作者:风车车

编辑:白帝

在抖音、视频号盛行的时代,或许有人有些忘记快手这个“老铁”了。

但近期快手交出的2024成绩单表明,这个早年以幽默搞笑起家的互联网平台,在商业化道路上并未掉队,甚至通过AI赋能实现了2024年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

与此同时,快手也不得不面对用户增速放缓、直播和电商疲软、海外亏损等多重问题,如何化解是快手亟待突破的瓶颈。

业绩双增与隐忧并存

整体看快手2024年业绩表现,“双增”是最为亮眼的一个词语。据财报显示,快手去年总收入约1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利润端表现亮眼,年内利润153.44亿元,同比激增139.8%,这一增长主要依赖AI驱动的广告业务优化以及用户规模的稳定。

500

图:快手2024年财报

即使是把时间线拉长到5年周期来看,增长依然是快手的主题,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不足600亿到如今已多出2倍,从这个角度看,快手商业化进程在加速。

但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快手的营收增速却一直在下降,走出了一条长长的下滑线。

500

图:公开资料

分板块看,各项业务呈现分化态势,公司核心业务营收大增,广告扛大旗,但直播遇冷。

在线上营销领域,全年收入达到了724.19亿元,同比增长20%,占总收入接近六成,流量效应带来的广告是快手的核心基本盘。

但直播业务全年收入同步下降5.1%至2024年的371亿元,第四季度收入为98亿元,同比下降2.0%;其他服务年收入为174.18亿元,同比增长23.4%。

500

图:快手2024年财报

利润增长也是一大亮点。从2020年的亏损千亿到目前利润突破150亿。

2024年快手年内利润为153.44亿元,同比增长139.8%,净利润率亦为14.0%,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这样的营收和利润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快手的用户规模和AI商业布局。具体来讲,快手在第四季度月活跃用户达到了7.36亿,同比增长5.0%,财报显示平台平均日活有近4亿,这意味着用户的停留和粘性尚好。

但用户数据也暗藏隐忧,第四季度日活增速从2023年的8.3%降至4.8%,用户增速腰斩,抖音日活8亿的压制效应十分显著。

500

图:快手2024年财报

AI商业化布局是业绩双增的第二个原因,得益于AI驱动的精准投放系统升级,广告ECPM(千次展示收益)实现高单位数提升,构成核心业务的增长。

尽管全年数据表现亮眼,但快手四季度增长显著放缓,单季营业收入353.84亿元,同比增长8.7%;经调整净利润47.01亿元,同比增长仅7.8%,四季度增速不如全年给力,季度增速放缓显然成为一个特征。

500

图:快手2024年财报

快手的业绩靠的是用户规模来维持,而恰好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日活同比增速从2023年的8.3%降至4.8%,跌幅近50%。

其背景是目前抖音、视频号的用户规模快速崛起,抖音日活突破8亿,领先快手一半,加之腾讯不断加大视频号的投入,用户分流现象在未来必将更为明显。

另外一大暗点是海外,2024年,海外营收46.96亿元,亏损9.34亿元,这表明国际化战略尚未形成有效闭环。

种种迹象表明,快手的成绩单是基于存量用户和市场,以及拥抱AI取得的成绩,而其隐患也在于此。

基本盘承压:高增长能否持续?

目前快手的核心盘是在线营销,收入占比近六成,但过度依赖外部广告主投入,内生增长引擎乏力。

快手目前主流收入利润来源客户的商业化营销投入,这算得上是“外功”,自身内功略有不足,这与百度可谓同出一辙,百度同样以在线营销为核心业务,其他支撑性内在业务一直难以发力。

未来几年,快手需练好内功,否则其商业化高增长势头在未来大有止步不前的可能。

直播和电商被视为平台生态的两大内生动力,其与广告业务一样,依托于庞大用户规模存在。

只不过前者更被视为平台自身的增长引擎,后者多靠各行各业的企业资源投放,这一点往往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现实的情况是,快手在直播和电商方面还不够成熟,一方面是占比远低于在线营销,另外一方面是近两个季度收入都受到挤压。

外观竞争压制同样严峻,与对手抖音的生态逻辑相比,快手还不够快。

先就电商而言,快手2024全年GMV为13896亿元,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4.4%至4621亿元,电商月活跃买家数也同比增长10.0%至1.43亿。

虽然GMV在增长,但因低价策略导致的货币化率偏低却是一大漏洞,按照经济常识来说,货币化率偏低难以支撑营收持续高增长。

反观抖音,借助品牌商家、品牌主播投入策略和用户流量黏性的增加,其将“直播+电商+流量”合为一体,2024年‌电商GMV达3.5万亿元,是快手的2.5倍左右。

还一点不能忽略,抖音有千川巨量的广告加持,这样的品牌化策略本身就是对营销的投入,不排除会将客户有限的广告预算往抖音平台挤,这反过来也影响快手的在线营销业务。

再来看直播,快手2024年全年直播收入为371亿元,同比下降5.1%,过去三季度下滑为15%,数据逻辑的背后不难看出,快手做直播缺乏特别强劲的势头。

对快手而言,曾经的和现今的“老铁”是最为核心的资本,在海外业务还在巨亏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用户去构建庞大的直播业务生态并体系化,是快手破局的关键。

快手能否通过AI技术进行内容创新并突破流量瓶颈,进而持续吸引用户留存和新增,这或许是快手的未来机会。

AI,快手的新故事

快手悄悄押注了AI,旗下可灵AI作为快手大模型团队自研的视频生成工具,问世仅半年,商业化已初见成效。

过去一年,快手明显加大了AI对各业务的支撑效应,并打造了“C端订阅+B端API服务+定制化场景解决方案”的多元变现模式,持续产业商业化赋能。

500

图:快手官网

快手通过可灵AI优化广告投放效率,贡献广告收入的13.4%。在广告业务上,快手通过AI大模型优化推荐模型预估能力,使得素材投放及转化效率有了很好的提升,推动全自动投放解决方案和全站推的广告消耗目前超过50%,全年基于AIGC的广告素材消耗已经超过3000万/日,占广告收入的比重超过13.4%。

赋能即是通过内容理解与推荐的升级,带来快手社区用户规模和活跃度提升,通过将AI能力更加全面地开放给平台的广告主和电商商家,为他们提供包括视频营销素材生成、数字人直播、AI试衣和智能讲品等多种能力,让经营的效率变得更高,进而为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和电商服务带来一些新的增量。

500

这在结果上也带来了回报。截至2025年2月,可灵大概有1亿元营业收入,按有关方面预测,可灵AI在未来带来的预估达100亿元,显示出市场对这一AI模型的普遍乐观情怀。程一笑在电话会上直入AI主题,“预计在2025年,可灵AI将实现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看好AI源于内部对产品的自信和持续投入,目前该工具大致历经有20来个版本,内部对其研发和技术创新还是抱着开放态度,其中可灵1.5 Pro版本在知名AI测评网站artificial analysis的全球视频大模型评测榜上,与Google Veo 2一起占据前两名的位置,而2025年快手方面表示,会进一步加大AI研发支出。

但只是把AI应用于在线营销上肯定是不够的,短视频平台长期存活的标准还是图生优质内容。

程一笑也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及了可灵AI最新的1.6版本,称其在“图生视频”场景下的综合效果较前代版本提升近200%。

但可灵也有短板。在产品本身能力上,至少目前AI做出来的东西往往还需要人来改造优化,效率尚不能保持。

另外,如何在性能与成本之间作出选择,在短视频创作行业,用户可以选择的产品众多,产出真正商用级的AI视频作品,很难只看单一产品完成,比如目前很多人用DeepSeek做文案,用剪映做视频,原因在于企业受限于开发综合性功能所需付出的高成本。

至于生态则是更大的难关,这关系到用户粘性。基于快手的“老铁经济”,快手需要在AI技术与视频大模型上重塑,有老铁们自己的“全流程内容视频生产工具”,并提供极致的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

按程一笑的规划,可灵未来定位为——面向普通创作者的视觉叙事工具、面向专业创作者的图像及视频生成工具、广告主及电商商家的素材工具、短剧创作者的内容工具。

为此,必须保证视频大模型的技术先进性。快手的策略是,在2025年继续进行算力采购,以确保可灵AI的训练算力充足,并与小米、亚马逊云科技、蓝色光标等数千家国内外企业客户合作,形成合力。

很明显,快手想尽快讲好“内生、开放和生态”的AI新故事。未来,可灵能否带来持续的用户粘性,并带来更大的商业回报,只能留给时间来回答。

头图来源|AI制图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