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老照片的张冠李戴(连载之十)

这个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养肥了一大帮靠流量活着的历史作家。这些粉丝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大V二V,往往并不去下功夫读书阅档求得甚解,而是整天忙着抄袭洗文,以讹传讹,胡编乱造,这就必然要造成特别泛滥的历史人物的张冠李戴。

下面这些错讹的老照片及其注解,全部截图自网络(对过于花哨的部分做了裁剪)。

———————————

(一八一)

500

这不是李默庵,这是罗卓英。

(一八二)

500

这不是陈诚,这还是罗卓英。

同一幅罗卓英的老照片,一忽是李默庵,一忽是陈诚。以上两图及标注文字,出自同一个历史博主“闹市孤猴”。为了日日更新,真的是一点脸也不要了。

(一八三)

500

这不是霍揆彰,这是陈诚。

500

这才是霍揆彰。

(一八四)

500

这不是李弥,这是余程万。

500

这才是李弥。

(一八五)

500

这不是卢汉,这还是余程万。

500

这才是卢汉。

这两个拿余程万照片的胡诌,也来自同一个历史博主“闹市孤猴”。

(一八六)

500

这不是国民党军中将陈长捷,这是我军五五上将刘亚楼。

这仍然来自粉丝多多的历史博主“闹市孤猴”。

(一八七)

500

这幅老照片,很多几万几十万粉丝的历史博主都搞错了。图中左起一、三、四、五、六都是对的,左二不对。不对的版本有多个,除了这个何应钦的版本,还有李宗仁、邵百昌的版本。

图中左二,那既不是何应钦,也不是李宗仁,也不是邵百昌,那是林蔚。

500

就是这个人,林蔚,蒋介石长期的铁杆幕僚,曾任侍从室一处主任、铨叙厅长、远征军参谋团团长、军政部次长、参谋本部次长和国防部次长。

(一八八)

500

这不是李仙洲,这是王耀武。

(一八九)

500

这不是李玉堂,这是李仙洲。

(一九〇)

500

这也不是李玉堂,这是刘震东。

(一九一)

500

这不是蔡炳炎,这才是李玉堂。

500

这才是蔡炳炎。

(一九二)

500

这是谁不知道,但仅凭那军服军衔,一眼即可否定,这绝对不是李延年,不可能是李延年。

此人所着的这型军服,在民国史上使用时间很短,仅存在于1946年前后。往早说,不早于1945年的下半年;往晚说,不晚于1947年的上半年。军衔两杠两星,中校。

你们想一想,1946年前后,李延年可不可能佩中校军衔。

500

这是1935年一本出版物上的李延年的标准照,那时的他就已经是中将师长了。

(一九三)

500

这不是金崇印,这是谢晋元。

没能找到金崇印的照片。

(一九四)

500

这不是戴安澜,这是郑庭笈。

500

这才是戴安澜。

(一九五)

500

这不是黄维,这是顾祝同。

500

这才是黄维。

(一九六)

500

这不是唐式遵,这也是顾祝同。

500

这才是唐式遵,曾经的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一九七)

500

这不是黄百韬,这还是顾祝同。

(一九八)

500

这也不是黄百韬,这是丁治盤,直鲁联军徐源泉的部将,曾经的四十一师师长、二十六军军长、青岛警备司令,儒将一员。

500

这才是黄百韬。

(一九九)

500

这不是陈仪,这是汤恩伯。

500

这才是陈仪。

(二〇〇)

500

只要逮到一幅国民党女兵的老照片,要是不编点狗血的煽情的故事出来,怕是这些果粉就活不过去。

500

那照片是一组照片中的一帧,这组照片有五十多帧。上图第二排左起第一人也是该女兵。

500

这也是她。

放大细看她的胸标:“26A”。“26A”是啥?这是大陆解放后逃到缅甸丛林中的国民党二十六军的残部。

1953年,该部残军5400余人撤离缅甸,飞往台湾。

500

那所谓牺牲于1938年的名叫周晓慧的不知名女兵照片,即是该女兵1953年撤离缅甸登机前的留影。

(待续)

——————————

治史,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出错,即便史学泰斗,也不敢保证回回正确。但出错和出错又不一样,有的是认真考据后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偶然的误判,有的是为了流量而全无良心的胡诌八扯。以上所列,九成以上属于后者。

辨识未必准确,欢迎纠正和补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