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搜你的朋友圈,看看艾滋病离你有多近?

从来从来从来没想过会写这个话题。

某日某大医院院长谈及中国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已非常严重,并引用deepseek的数据,达到每1000人就有1人是艾滋病患者的程度。也就是说,假如你微信朋友圈中,有中国大陆用户3000人,那么按比例大概3人确诊艾滋病。

他说完,在场的所有人仍然不当回事,都觉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圈子没问题”“我的圈子干净”“我的圈子从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的圈子星河灿烂,名流各路”。

直到他提议大家在微信朋友圈搜一搜“HIV阻断药2小时送达”小程序,看一下有多少人使用过。(也建议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们自行搜一下,就是第一个跳出来的,“荷尔健康”。)

所有人都沉默了。

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都有N多人使用过,无论之前多么自信朋友圈“谈笑有鸿儒”“名流各路”,都纷纷安静无语。

小程序“HIV阻断药2小时送达”,顾名思义,是指在暴露于艾滋病毒后的关键2小时内,用药物尽力实行感染阻断,以做最后的挽救。

自然,大规模清理朋友圈的工作开始了。

随着清理工作的开始,对这个小程序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有几点说明:

1 如果好奇,点击进入浏览,等退出之后,会标记“使用过”。但通过退出登录,“使用过”的标识将立刻消除,系统不计入使用过。

2 一旦通过该小程序进行消费,则一直标记“使用过”,且无法消除。

3 该小程序有若干小时延迟性。即如果朋友圈删除一批人,其中有些使用过该小程序,朋友圈使用该小程序的人数可能会过数小时之后,才有所减少。

4 朋友圈在对方没有删除你的情况下,删除对方后,再次添加对方,打招呼认证空白,微信系统不启动朋友认证程序。结合第3条,可精准确定朋友圈的某个人是否使用过该小程序。

5 该小程序出于隐私保护的需要,只显示使用过该小程序的人数,但不显示是哪些人。

6 使用该小程序,不意味着此人已确诊艾滋病,仅表示此人可能从事过暴露于艾滋病的高危活动。

7 该小程序中也售卖正常生计用品等,如果在该小程序购买,则也标记“使用过”。但是,这类产品,药房、网店、便利店等等大把的地方都能购买,非要用这个救命的小程序购买,怎么说呢?孤男寡女夜里单独在酒店同房共处也不是不能就只看夜光手表。更有,这个小程序出圈一定不是靠这些生计用品,都能薅这个小程序的羊毛,购买这个小程序的周边了,那一定是一位老顾客。

再次重申,艾滋病目前仍是绝症,绝对没有达到慢性病的程度。尽管这是科学家的努力方向,但目前尚未达到。由于科技进步,艾滋病的治疗有突破,包括这个“HIV阻断药2小时送达”小程序的推出,都属于科技进步的范畴,但现在仍无法根治。具体请咨询deepseek,以它说的为准。

绝对不能被不负责的博主带偏,故意淡化艾滋病的严重性。更不能让这些不负责任的博主以“不得歧视艾滋病”为由进行攻击打压。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恰恰不是歧视,而是正视。

不能任由艾滋病如“房间里的大象”,无人讨论,且任由朋友圈使用该小程序的人数仍呈增长的态势。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目前感染率已达1/1000的情况下,有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是要格外注意的:

1 对于爱美女孩而言,打耳洞,请一定去三甲医院的美容科或皮肤科。这可能是个冷知识,是的,很多三甲医院的美容科或皮肤科提供打耳洞服务。千万不要因为不知道这则信息,而去各种小店。按目前艾滋病的感染概率,如果一个小店一天接待10位顾客,三个月就能碰到一位艾滋病患者,以小店的卫生消毒条件,后果不堪设想。并且,现在有各式各样的耳夹款,想戴耳环不必非要打耳洞。

2 同理,纹眉、纹眼线等可能涉及到皮肤破损的医美行为,请一定去三甲医院。

3 洗牙、拔牙等产生口腔出血的医疗行为,请一定去三甲医院。

4 洁身自好,这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感染人数达到如此的情况下,不免有患者存在“愤懑不甘心”“破罐子破摔”甚至报复社会的行为,故意传播艾滋病当然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在这里,尤其对于情况严重,且经济条件困难不足以应对长期治疗的患者,很难“以死惧之”。

5 对青少年、大学生大力加强性教育、艾滋病防治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天天刷题,暗无天日;但不能本末倒置,缺失最关键的教育。

实际上,广大年轻朋友的婚恋观和性教育往往来自各类文艺作品,电影网剧短剧等等。对于影视文艺从业者而言,要有正确的文艺作品导向。不能对“一夜情”“见面连名字都不知道就发生关系”“约X”等行为,采取轻佻的态度,变相鼓励青年轻易发生性关系,把“对发生关系不当回事”作为时尚潮流去引导,把“严肃对待发生关系”当做“无趣”等反面进行讽刺与批判。影视内容创作的管理条例中应添加有关此项的条款,进行规范与约束。

最后,说一个不相干的,“古惑仔”陈小春早已是惠州政协委员,其政协开会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有网友留言:“因为学你,进了公安局;而你却进了大会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