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好像放弃推“大黄山”的概念了…
2024年安徽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立全域联动机制,开展业态融合创新,加快发展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集群。”
2025年安徽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医疗康养、体育赛事等产业。”
有媒体人对比注意到,安徽省今年没有提“大黄山”战略了,而是改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并评论称这体现了一种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务实做法。
以下内容摘自评论文章《谨慎使用“大黄山”概念是务实的做法》:
201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提出将该区打造成世界一等旅游目的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示范。该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七市,共47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
2022年2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出台,“大黄山”战略首次被提出并被定义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其区域规划范围也从最初的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全域,以及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和安庆市潜山市、岳西县、太湖县、桐城市,共1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扩容”到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28县(市、区)全域,国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
从2022年提出到2024年基本定型,再到2025年谨慎使用,“大黄山”战略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2022年初甫一提出时,“大黄山”这一概念即被社会各界提出了各种商榷意见。这些建设性的意见主要包括:
第一,在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四市当中,黄山市GDP总量最小,以“大黄山”的概念来统率发展这一区域的文旅产业,是否有“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第二,这四个市的历史文化过于丰富,仅用“大黄山”一个概念是否能够统率得了?除了黄山为代表的徽州文化、黄山景观,安庆拥有桐城派文化、古南岳天柱山,池州拥有佛教文化、佛教圣地九华山,宣城拥有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宣文化,“大黄山”概念难以合适指代这一区域的丰富文化内涵。
第三,四市都属于历史文化传统相当深厚的区域,“大黄山”概念在短期内恐难获得四市区域广大民众的广泛文化认同。
……
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建设性的意见之后,“大黄山”概念在官方活动和文件中被谨慎使用,是一种务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