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相亲标准来看,明显就是资源匹配型而非情感匹配型
【本文来自《浙大回应“副教授相亲”事件:相亲内容未经本人确认,当事人已报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sonicman
奶茶这个例子恰恰说明,存在双方年龄较大差异的夫妻,当事人双方愿意即可。
从你的金斧子砍柴推论,奶茶只是看上东的钱,那是你自己的想法。就算退一步按你的推论,你把这些显性条件等同于奶茶,那这些条件对应的人群基数和东哥条件对应的人群基数,哪个多?
哪个多我不知道,所以亲历者用征婚相亲公开显性条件的方式,进行撮合匹配,进行价值和感情的发现和匹配,很正常。
另外,能接受36就能接受56是荒谬的想法,你只能说自己这样,不能从别人接受36岁的一个综合条件,就单纯判断接受56岁的所谓资本家。
简单来说,从这个相亲标准来看,明显就是资源匹配型而非情感匹配型。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发布信息的人就在寻求一个符合现实需求而非情感需求的人。如此以来,情感匹配型的人不符合他的要求,资源匹配型的人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卖更高的价钱。用刘强东做比喻只是个例子。说明资本家的择偶偏好是“年轻漂亮学历高”的女性。既然是赤裸裸的资源交换,那年轻漂亮学历高的女性哪怕找个当地资本家,也比找个大学教授更赚。除非这个女性本身不是要钱,而是把大学教授看成是自己事业的垫脚石。但如此一来,就免不了利用完了被甩。
综上所述,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还达不到如此高标准的“选妃”水平。只能贻笑大方。
至于你说的36岁综合条件。什么样的综合条件比年龄大、遗产多更强。而且一个明码标价选妃的人难道还会和小姑娘玩儿“真爱”?既然情感是注定没有的。那不看实际价值难道指望一个36岁事业有成的老男人会和25岁小姑娘玩儿蓝色生死恋?
还是说,要求年龄最大25就是为了筛选出那些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带着对知识渊博的成功男性的滤镜,搞感情诈骗?那还不如明码标价,至少愿打愿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