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天然气管道突袭引发的战场突变

一次天然气管道突袭引发的战场突变

——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场正濒临全面崩溃

2025-03-10

这两天,俄乌冲突的战场焦点重新转移到库尔斯克地区。

在今年三月初发起的例行反击中,俄军不但已经基本巩固了在库尔斯克西部地区以达里诺水坝为中心的前沿阵地,解放了列别焦夫卡,右翼将前锋线整体向东持续推进到临近小洛克尼亚河流域。

500 

在北部最终打下了反复相峙得太久的波格列布基、奥尔戈夫卡、新苏里南等地逼近乌军北线防御枢纽小洛克尼亚,由此乌军在库尔斯克的北部战线基本被抹平。同时,俄军在南部突入了乌克兰苏梅州境内并占领了茹拉夫卡、巴西夫卡并已逼近巴索亚卡等地,并已进入亚历山德里亚森林。还在东南部形成了愈显强硬的“库里洛夫卡锲子”。 

500

这样,俄军就在已经通过强大的地空火力打击基本瘫痪了乌军库尔斯克集团补给主动脉R200高速公路之后,对入侵乌军形成了日趋明显之“关门打狗”的合围态势。 

500

500

目前陷入这个合围圈的乌军部队,包括第1坦克旅,第17重型机械旅(原第17坦克旅)、第21、第22、第41、第47、第61机步旅,第36陆战旅,第80、第82、第95空突旅,第92突击旅(原第92机步旅),第101、第103、第116、第117国土防御旅,第4、第6游骑兵团,分别改编自西部特种作战中心、海军特战中心和北方特战中心的第8、第73(海军)、第140特战团和第210特战团,第78空突团,以及第36步兵营、第253突击营、第156防卫营,车臣雇佣军“谢赫曼苏尔”营(1)。

在3月9日前后战场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可能就是一支俄军志愿突击队穿越直径1.45m、长达15km的原输欧天然气管道苏票段2)的俄军突击队,潜伏四天突然出现在位于苏梅镇东北部的乌军战役后方,由此直接导致乌军在库尔斯克东部防御地幅完全陷入崩溃。 

500

这支突击队由来自车臣“阿赫玛特”特种部队、第72师30团侦察连、第11旅、老兵旅和“东方旅”(3)等多个俄军部队的志愿兵组成。他们抱着决绝的胜利信心,戴着氧气面罩,穿过弥漫着减压后依然浓烈的天然气气味,弯着腰迈向前景不明的战场,并在五天后取得了这次战术突袭的成功。这也是在乌克兰战场上,继先后突破阿瓦迪夫卡东南角“沙皇狩猎皇宫”(中部集群第60志愿旅)、恰索夫亚尔运河防线(南部集群第96空降师)和捷尔任斯克(托列茨克)东北城郊基罗韦(皮夫尼希内)坚固防御地带(俄第60志愿旅)之后,俄军第四次对地道战术的成功运用。 

500

9日夜间传来的消息是,此前历时长达数个月之久的马来亚洛克尼亚(小洛克尼亚)和位于苏贾南部的马丁诺夫、马丁赫夫等居民点最终被俄军光复,当前战线大幅已南移动。在解放小洛克尼亚后,俄军在战场上缴获了一辆被乌军遗弃的美制“艾布拉姆斯”(4)。 

500

500

与此同时,俄媒宣称,俄军完全控制了安德烈耶夫卡以南的康斯坦丁诺波尔(君士坦丁堡)(5),从而彻底截断了从第聂伯罗彼得诺夫斯克至库拉霍沃的H-15高速公路。

500

在这次突击作战中,先声夺人的俄军管道突击队突然出现在苏甲镇以北的突袭,这是促成当前乌军战线崩溃的直接诱因。目前,担任“东方志愿侦察突击旅”指挥官的是荣膺五枚勇气勋章、四级带剑祖国功勋勋章,原瓦格纳第三突击队司令、俄罗斯英雄鲍里斯·尼热维诺克(呼号“僵尸”)(6)。 

500

当然,这一切都是发生在2月28日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同特朗普吵翻,欧盟举行自寻出路的3月2日紧急峰会,美国随后暂停了对乌军援和全面情报支持之后,这是这时发生战场突变的基本国际原因。也因此,此时的基辅现政权不再需要什么“国际瞻观”,目前最重要的是要保住自己的基本战略利益。

事实上,乌军库尔斯克集团的主力,在此之前已经向南转移至靠近俄乌边境浅近纵深地带。

500

在此前后,俄军还先后解放了分别位于苏贾南北的尼科利斯基、尼古拉耶夫卡、维克托罗夫卡、罗斯波列奇诺耶、科西察、贝尔丁、新索特尼茨基、切尔卡斯科波列奇诺耶、库巴特金、米哈伊洛夫卡、米尔尼、伊瓦什科夫斯基、库里洛夫卡等地。

500

500

当然,我们同时也要密切看到,乌军目前在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西南科特林、乌达奇涅和乌斯佩尼夫卡,红军城东南巴兰维卡及以北连接T-0406与H-37公路、通往顿河畔君士坦丁诺夫卡(康斯坦丁诺夫卡)著名的“立交桥”地区和捷尔任斯克北部矿区的战术反击。

目前,乌军在这三个地区业已暂时得手。其中,在捷尔任斯克重新占领了市区的20%、西南郊的谢尔比尼夫卡镇和彼得罗夫卡。

500

500

从而再次呈现出俄乌两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样一种战场态势,只是此时彼此交战的地点重新发生了交换。

当然,此时乌军取得的反击成功,也只是其为了向西方国家继续证明其尚能一战而孤注一掷的短视举措,脱离既设防御阵地而去攻坚,其直接结果就是也只能是继续消耗有限的战场机动与突击力量,进一步削弱自身的战争潜力,破坏己方已显得格外脆弱的战场稳定性。

这时乌军在库尔斯克出现战线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此前其统帅部已将其中最有战斗力,装备有“豹”式坦克和M2“布雷克利”步兵战车,如第33、第225和第425若干个新编突击团已经在一月调往红军村地区。当然,这也与长期在捷尔任斯克执行攻坚使命来自原顿军俄第9、第132旅没有得到及时休整,同时中部集群司令部在处理攻克捷尔任斯克之后防御安排上的疏忽大意所致。

——战场就是敌我两军你死我活的角斗场,任何指挥上出现的麻痹大意或疏漏,就必然酿成大祸!

500

其实,在今年初解放库拉霍沃,并陆续清理完成城南的达克涅-乌拉克利突出部之后,于此俄军释放出来的兵力应该是相当充足的。目前,自库拉霍沃北调的第8集团军第150师下辖第163坦克团、第103摩步团,第102摩步团的两个营,以及第238炮兵旅已抵达捷尔任斯克前线;第20师第242、第255与第33摩步团也出现在了沃兹德维任卡地区附近(7)。

事后看,当乌军在红军城和捷尔任斯克地区发起反击时主要突击力量来自何处,是从“双子城”还是库尔斯克调来的?如果是从库尔斯克调动的话,那么在目前战争状况下,乌克兰的战时铁路运输的效率能如此之高?……不管是否存在上述疑问,战场的现实已经给出了明显的回答。估计当时乌军统帅部也在权衡,看来最终还是选择了红军城,而不再是库尔斯克。因此,目前乌军战略指导重点还是希望力争保住红军城及其在乌东的基本防御体系!

从目前的战场发展态势看,俄军在短期光复整个库尔斯克地区并向南全面突入苏梅州浅近纵深是必然的,也是能够做到的。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已经集结起来并由北部集群统一指挥的,在俄罗斯陆军中突击力量最为强大的空降兵和海军步兵部队,势必为随后在北部战线的作战带来更大的变数,……

由此,乌军统帅部去年八月发起的库尔斯克战役直接导致的战略后果之一就就是“引狼入室”,从而在北面开辟了一条更为绵延,据第聂伯河甚至基辅更近的一条新战线。

                                   初稿写于2025年3月10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