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0后,抢占全球70%份额,刘靖康登顶全球智能影像第一人

500

500

宇树科技王兴兴、月之暗面杨植麟、Manus肖弘、云鲸智能张峻彬……90后创业者全面涌现。

其中,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有望成为第一个成功登上科创板的90后。

2月2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创新”)科创板IPO注册申请,这是2025年科创板第一家注册通过企业。

作为智能影像设备巨头,影石已经有诸多光环,连续6年霸榜全景相机全球第一,2023年市占率达到67.2%,上半年营收超越“鼻祖”GoPro……

如果成功上市,影石将成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

500

90后5年冲刺科创板

刘靖康出生于1991年,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毕业。

2014年,刘靖康偶然看到一段由好多个相机拍摄、复杂软件处理的360°视频。随后萌生了新的想法——生产一款可以让用户即拍即得的全景相机。

前期的创业历程并不顺利。2015年,刘靖康和团队把公司搬到深圳,试图重新开始。这成为了影石的转折点。

深圳得天独厚的供应链优势让影石深深受益,“连电路板打样都能上午下单下午取货”“原本需要全国调货的上千种原材料,在深圳车程2个小时范围内基本都可以满足。”

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何深圳可以跑出大疆、云鲸这样的公司。

2017年,影石创新凭借一支“老鹰视角”全景视频,成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轰动。

2018年,刘靖康迎来了又一个转折点——苹果抛来橄榄枝。

两家公司达成了经销合作协议,影石创新的产品可以直接在苹果的全球Apple Store零售店销售。仅2019年,影石创新营收就大幅增长了127.9%。双方合作的这笔收入被列入“买断式经销”。买断式经销模式在影石创新总营收中的占比一直在45%左右。

500

凭借于此,影石创新业绩突飞猛进。

2021-2023年,影石创新营收从13.28亿元增长到36.36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65.5%。2024年上半年营收24.82亿,大概率将维持高增速。在消费下行周期,呈现逆周期增长。

营收增长的同时,影石也拥有不错的盈利能力。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4.07亿元、8.30亿元,同比增长53.30%、103.66%。去年上半年为6.06亿,已经接近2023年全年利润水平。

虽然为硬件公司,影石的毛利率较高,2021-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50.41%、51.49%、55.95%,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还在持续增长。

此外,2021-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分别为2.93亿元、4.54亿元、7.62亿元,持续净流入。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4.71%、30.83%、28.25%,偿债压力极小。

只从业绩表现看,影石创新是难得的优质标的。上市原本只是水到渠成。

500

四年饮冰,创始人呼唤“公道”

然而,影石创新的上市路远比想象的要艰难。

2020年10月28日,成立仅仅5年后,刘靖康便开始冲击上市。

7月,影石创新向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上交所在同年10月正式进行受理,计划募资金额4.64亿元,次年9月成功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

不过,此后影石创新却迟迟没有获得证监会批文,其IPO一事也就此陷入僵局。

2022年1月影石创新首次提交IPO注册并接受现场检查,同年7月,上交所披露暂缓影石创新审议,在核查意见中提出了若干问题。

多项财务数据真实性存疑,是影石创新的一大疑点。

比如影石创新的总营收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2018年至2020年,影石创新的总营收分别为2.57亿元、5.85亿元和8.37亿元,呈现出等额递增的趋势。

有观点认为,这一规律性的增长在实际经营中极为罕见,尤其是2020年疫情冲击、旅游业受冲击巨大等情况。

影石创新的部分产品成本数据也存在异常,其不同类别的产品在同一时期的直接人工成本竟然完全相同,有观点认为这是影石创新的成本核算存在人为操作的证据。

此外,影石创新还被怀疑是子公司承担亏损美化业绩。2020年影石创新的九家全资子公司中有七家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状态,累计亏损近1600万元,然而影石创新却实现了1.2亿元的净利润。在大多数全资子公司亏损的情况下,影石创新的毛利率高达50.74%。

这些都让影石创新的亮眼成绩疑点重重。

IPO期间对关键高管的隐瞒更是让影石创新无法打消顾虑。

2022年11月,影石创新收到问询,要求说明间接股东陈斌持有发行人股份的情况,申报以来转让持股的背景、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其他利益安排等。

陈斌的身份十分特殊。他在1999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担任多个职务,包括高级经理、综合研究所所长助理、副主任研究员等,并一度兼任深交所驻福建省首席代表及深交所上市公司研究组组长。此外,2007年至2009年期间,他还曾借调至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及上市公司部工作。

简而言之,“陈斌”是一位证监会系统的离职人员。他与持有影石创新1.3001%股权的深圳麦高汇智成长五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及持有影石创新3.7003%股权的厦门富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均存在关联。

500

根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2号》,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公司IPO受到了明确的限制和规定,并要求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在提交发行申请文件时一并提交专项说明。

影石创新未能进行披露,显然不符合规定。

此外,对于另一位创始人陈金尧,影石创新也没有过多介绍。据报道,陈金尧是江苏影智科技CEO。天眼查公布的陈金尧简介中,也明确其是Insta360联合创始人。

另据南都报道,陈金尧与刘靖康为大学室友,2015年加入了刘靖康的创业团队,负责市场销售。2021年7月,陈金尧在扬州成立了江苏影智科技,主要提供全景信息采集硬件(如全景音视频采集仪、全景监控等)、AI+人脸识别技术、无限防抖算法等。

在业务上,陈金尧执掌的公司与影石创新有很大相似性,双方可能构成构成同业竞争。

因此,一直到2024年,影石创新的上市依然没能成功。

2024年8月,刘靖康在朋友圈发文称:“公司在2022现场检查后,无收到监管劝退。我不求批文,仅求公道定性,别让真正想通过科技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智造和科技崛起的2000个90后伤了心。”

500

对于陈斌的问题,刘靖康表示,其并非任审核岗,入股时出价最高(比深创投高50%),非隐瞒入股,《规定》是IPO申报后半年才出的,在《规定》出后一两个月内已给监管提交专项核查报告,一年半前已清理。

随后的一条朋友圈中,刘靖康表示会跟监管积极沟通变更或撤回IPO计划。

2024年11月,有消息传出,影石创新正考虑在香港进行IPO,可能寻求至少15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

最终,刘靖康的呼唤得到了回应,今年年初,影石创新成功得到了批文。

500

诉讼缠身,掌控力存疑

促成影石创新上市的,离不开其在全球市场的亮眼表现。

2021-2023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9.3亿元、16亿元、2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1.17%、79.43%、80.83%,是营收的绝对主力。

2023年,公司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达到67.20%,超过美国本土品牌GoPro,成为行业第一。

有说法称,全世界每3台全景相机,就有2台来自影石创新。

但这也不可避免地会招致国外企业的针对。

美国时间2024年3月29日,GoPro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337调查申请,指控影石创新及公司美国子公司美国影石相关产品及配件、照相系统侵犯其在美知识产权;同年5月1日337调查正式启动。

除此之外,影石创新还涉及到了与睿魔智能科技、Cedar Lane Technologies Inc、Maurizio Sole Festa、Alexis Fernandez等多家公司的专利纠纷中,这些纠纷多以影石创新支付和解金最终和解。

多起专利诉讼,很有可能削弱其“硬科技”标签的认可度。

事实上,虽然号称“技术至上”,影石创新的研发投入并不多。2021-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5亿元、2.56亿元、4.48亿元,2024上半年为2.8亿元。研发投入占比在11-13%之间,始终低于销售费用。

同时,影石创新的社保缴纳问题,也让这家“硬科技”公司,显得不够硬核。

招股书显示,2021 年度该公司社会保险费以员工工资总额测算金额与实际缴纳金额的差异金额为 688.07 万元,虽然公司已于 2021 年8月开始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实际控制人也已出具承诺,承担因此而可能产生的一切费用开支、经济损失。但未来发行人仍存在因报告期内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事由被有关主管部门要求补缴相关费用的风险。

面对外部的竞争,影石创新表示,营业收入增速可能因政策转变、竞争加剧、产品迭代速度不及预期以及市场变化等原因出现放缓或下滑的风险……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存在上市当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2019年,CYZone和苏宁润东以5000多万元的总对价,将其股权转让给了多名股东,而且创始团队也套现了2000多万元。

事实上,刘靖康的控制力本身已经存在风险。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刘靖康可支配公司 34.0043%的表决权,间接持有公司 29.8891%的股份。发行上市后实际控制人的表决权、持股比例将进一步稀释。

500

与之相比,IDG资本通过香港EARNACE持股发行人13.3239%,启明创投通过香港QM101持股9.4001%,香港迅雷持股8.7327%,合计持股31.45%,该三者分别位列发行人的第二、三、四大股东。三家投资机构合计直接持有31.45%股权,要高于刘靖康的股权。

投资方与创始人的控股权相差不多,这对于未来的经营埋下了隐患。此前,公司曾存在董事会成员数量为偶数的情况,目前已变更为9人,但影石创新也明确表示:“仍可能存在董事会无法形成一致意见从而导致董事会僵局、公司治理有效性或决策效率不足的风险。”

90后创始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这些光鲜的标签背后,依然是暗流涌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