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听说一种新的可能性,聚变堆的顶端不装偏滤器…

【本文来自《整理:聚变新闻的等离子体和电子温度概念混乱是普遍现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云胡不喜
  • 感觉你还没有完全理解温度是平均动能。举个例子吧,大气层里电离层温度可达三千度,这里已经接近真空,温度指的是粒子动能类似聚变装置里的电子温度而不是环境温度。空间站也运行在这个高度,背阳面温度低于零下100℃,这还是有热传导和地面热辐射,没有的话会更低。空气粒子单个动能或温度高,但数量少碰撞时传递能量总量极少,完全无法起到加热作用。同样,聚变堆芯的电子或离子速度快也就是温度高,如果到达第一壁的粒子数量少,传递的动能或热量就有限,这是设计时就会计算考虑的,不会出现加热钨到超过熔点。

    可控聚变当然有很多工程难题,不然不会总还要50年。但工程问题是有希望解决的,经过多年积累也可以看见曙光了,所以已经出现商业投资。具体的专业问题对我们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深入了解,可能讨论和判断的意义有限。

这两天听说一种新的可能性,聚变堆的顶端不装偏滤器,防止其被等离子体小撕裂时溅射高温伤害烫化一些钨隔热栅,然后滴落到等离子体里产生污染降低聚变效率。

只在下面的中间装多个偏滤器构成一组,偏滤器出口好像是磁感线的交叉中心点,叫X点,有个靶板结构。似乎其吸气孔比较长,像个地道似的。

这个在WEST里似乎叫单零偏滤器?

然后突发奇想,吸气孔末端做成烟囱形状,凸出来一点点,之后周围全部填充液态锂,液态锂用电磁场驱动令其流动,有专门的电磁泵不断泵入新的。这样小撕裂溅射的等离子体,会因为液态锂的相变蒸发而吸收大量伤害,而不至于摧毁偏滤器。

秘塔AI下的DeepSeekR1,甚至猜测可以在预测到小撕裂要发生时,紧急泵入大量的液态锂来吸热。

个别“烟囱管”如果运气不好被烫化堵塞了,只要整体上呈雪花状分布的多个烟囱管不是全堵了,凑合就还可以用。

而且烟囱管被烫融化了,也是往下滴,不会往上滴,除非是大撕裂才会有钨蒸汽往上冒。不过大撕裂可以用主动小撕裂来拖延发生时间。

只是小撕裂如果还是经常发生的话,估计等离子体核心温度损失总是发生,还是难以保持在1.6亿摄氏度这个理想的劳森判据温度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