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上职高?扩大高中学位供给能否打破“分流困局”|两会·言事(四)

近年来,“中考分流”成为牵动无数家庭神经的敏感词。根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9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85万人,普职比大概在2:1,而非网传的“1:1分流”。

500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但这一比例在部分人口密集或资源紧张地区仍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某些县域因学位不足,实际普职比可能接近1:1。  

分流争议的核心在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足。家长普遍担忧职高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及就业前景,认为职校“学不到真本事”“容易让孩子学坏”。更现实的压力是,职高毕业生在升学(如职教高考)、就业市场中面临隐形歧视,加剧了“一考定终身”的焦虑。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陈众议建议:“尽早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

陈众议认为,“中考‘定终身’为时过早。应把亿万孩子从十四五岁定终身的不科学的‘中考普职分流’中解放出来。从目前我国少年儿童成长的普遍情况看,初中阶段恰逢孩子叛逆期,大多数初中生尚未显示出实际智商和情商水平,更谈不上职业兴趣和人生规划。”

对此,许多网友也表示非常赞同。

500

针对这个问题,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并强调推进职普融通、建设综合高中等多样化办学模式。

500

这一政策目标直指两大痛点:一方面,2016-2017年出生高峰期的学生将于2032年前后进入中考,提前扩容高中学位可避免“挤独木桥”现象。 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科技高中、艺术高中、综合高中等特色学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探索普职课程互通,拓宽升学路径。  

对此,许多网友都很赞同,并表示“中考分流”的比例需要得到改变。

500

500

尽管政策方向明确,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且复杂,如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固化问题等等。

所以,“扩大高中学位供给”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对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考验。政策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打破“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并为学生提供真正多元的成长路径。

观网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

1. 扩大高中学位供给,是否真能缓解教育焦虑?  

2. 如何改变社会对职高的固化认知?  

3. 除了扩大学位,还有哪些措施能根本改善分流困境?  

500

【每年全国两会前后,经济民生领域话题备受瞩目。2025年是 “十四五” 收官、“十五五” 谋划的关键节点,全面深化改革浪潮澎湃,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在发展棋局中,何处加,何处减,何处进,何处退,都需我们以高度责任感反复权衡。广泛征集民意,是让决策更科学合理、契合人民需求的重要途径。观察者网时评推出 “两会・言事” 系列,围绕经济民生话题提问。诚邀关心自身权益、心系国家发展的读者朋友建言献策,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