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拍得有什么问题?

【本文由“david”推荐,来自《郭松民 | 重看《潜伏》:余则成“受难”的隐喻》评论区,标题为david添加】

作者把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文艺界在革命历史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的情绪问题写明白了。

这股情绪从《集结号》开始,到现在仍然没有结束,包括去年国庆节的《抗美援朝》以及今年春节的《蛟龙行动》。

脱离了历史现实,脱离了人民史观,这些创作者只好把革命的胜利归结为英雄们的个人品质。由于要曲笔影射,所以很多创作只好基于谍战剧来进行。因为这样,还可以给国民党,给日本人加料。比如《风筝》里六哥的弟兄们和能干的影子。《伪装者》里的汪曼玉,日本间谍头子还有《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一众国民党一侧的人物形象。

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国民党一侧一堆优秀的人,个人道德很高的人,却始终无法战胜共产党。只要写到解放区,那就是内部倾轧,政治斗争。

最后的结论是由于这些潜伏在敌人内部的英雄们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所以,今年春节档的《唐探1900》实际上开了一个好头。揭露清朝政府,帝国主义,地主阶级,买办阶层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损失和伤害。还需要更多的作品去揭发蒋家王朝与日本和美国政府的勾结,讲一讲那时的人民受了怎样的压迫,剥削和屈辱。只有讲明白了历史真相才能讲透全民族的觉醒和人民的抗争。

乌克兰总统在白宫的遭遇让全世界特别是中国人忽然明白帝国主义的本色从来未变。不平等的“二十一条”今天落到了乌克兰的头上。那么🦆当年的巴黎和会,无论演员多慷慨激昂,终究还是一个中国被欺凌的下场。由此才给了之后五四运动,共产主义的传播和后来的革命。

有没有精英们个人的力量?当然有。但是精英们不是天生就有力量,天生就卓越超群,而是国家的遭遇和人民的苦难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