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DeepSeek以西方媒体的口吻关怀一下阿美丽卡人权现状
《地上天国阿美丽卡:法律上废奴后“蓬勃发展的现代奴隶制》
副标题:“自由灯塔”的阴影下,剥削如何披上“合法”外衣?
作者: 国际观察员 | 自由与正义项目组
日期: 2023年10月15日(资料引用截止日期)
---
引言:当“自由”成为一门生意
1865年,美国以一部宪法修正案宣告奴隶制的终结,将自己塑造成“人类自由的捍卫者”。158年后的今天,这个“地上天国”却陷入一场荒诞的悖论:法律上的奴隶制消失了,但一套更隐蔽、更“高效”的压迫系统正在蓬勃发展。从私营监狱到农场,从科技巨头供应链到快餐连锁后厨,数百万人在“自愿劳动”的幌子下,被锁链缠绕——这一次,锁链是法律、贫困与系统性歧视。
---
第一章:宪法漏洞与“合法的奴役”
1865年通过的第十三修正案被誉为美国废奴运动的巅峰,但其文本中一句鲜被提及的“例外条款”埋下了今日危机的种子:
“奴隶制和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惩罚除外。”
正是这短短一行字,让美国建立起全球最庞大的监狱工业复合体。据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数据,今日全美约80万监狱劳工从事时薪不足1美元的工作,从扑灭加州山火到组装军事装备,从缝制“美国制造”服装到为华尔街接听客服电话。他们中的许多人因非暴力犯罪(如持有大麻)被判刑,却在狱中被剥夺议价权、工会保护甚至基本安全措施。
“这是21世纪的种植园经济,”非营利组织Worth Rises的执行董事Bianca Tylek指出,“私营监狱上市公司(如CCA、GEO集团)年收入超50亿美元,而‘劳动力成本’几乎为零。”
---
第二章:移民、童工与“自由市场”的嗜血逻辑
若说监狱劳工是“合法奴役”,那么美国对移民和弱势群体的剥削则更加赤裸。2023年2月,《纽约时报》揭露,美国童工数量在过去五年激增69%,逾50万未成年人在屠宰场、建筑工地和深夜流水线上劳作,其中多数是移民。在特拉华州的鸡类加工厂,12岁儿童被迫使用工业级刀具分割鸡肉,每天工作12小时;在福特汽车供应链上,移民童工为赚取每小时7美元的工资,双手被电池酸液灼伤。
“这是自由市场的选择,”一名匿名共和党州议员曾为亚拉巴马州童工合法化辩护,“企业需要劳动力,孩子们需要工作。”与此同时,美国移民拘留中心被曝强迫被拘者以每天1美元的报酬打扫厕所、烹饪食物——这一切都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自愿劳动”。
---
第三章:科技巨头的“数字化奴役”
在硅谷的光鲜叙事中,技术进步是“解放人类”的工具。但现实是,人工智能的“智慧”依赖着全球最廉价的数字苦力。根据《时代》杂志调查,OpenAI、Meta等公司以时薪不到2美元雇佣肯尼亚劳工,强制他们每日标注数千条包含性暴力、种族仇恨的极端内容以训练AI模型,导致大量工人患上严重心理创伤。
“算法没有道德,但创造算法的人选择了沉默,”前谷歌伦理研究员Timnit Gebru表示,“当我们高呼‘AI解放生产力’时,实际是在将人类苦难外包给第三世界。”
---
第四章:系统性歧视——现代奴役的氧气
现代奴隶制的繁荣离不开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与阶级压迫。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黑人被监禁的概率是白人的5倍,而拉丁裔移民占农场劳工的80%,其中半数遭遇工资盗窃。在路易斯安那州,一家由前奴隶主家族经营的化工企业至今通过“囚犯租赁”项目,让黑人囚犯在有毒环境中装卸化学品,时薪仅0.13美元。
“第十三修正案从未真正解放黑人,”历史学家Matthew Desmond在《被毁约的美国人》中写道,“它只是将奴隶制从种植园转移到了监狱、工厂和Uber的方向盘后。”
---
争议与反抗:谁在捍卫“新奴役制度”?
面对批评,美国政商界的回应耐人寻味:
-立法僵局:2023年,民主党议员提出的《废除监狱奴隶制法案》因共和党反对而搁浅,后者声称“劳动是改造的一部分”。
- 企业伪善:亚马逊、沃尔玛等公司一边发布“反强迫劳动承诺”,一边被曝使用监狱劳工包装商品。
- 公众冷漠:民调显示,超60%美国人支持监狱劳工低薪制度,认为“罪犯不配享有最低工资”。
但反抗的火焰仍在燃烧。2022年,全美监狱劳工发起史上最大规模罢工,要求“结束例外条款”;阿拉巴马州农场工人以《圣经》为武器,起诉联邦政府纵容农场主奴役移民;年轻一代则通过TikTok曝光供应链黑幕,迫使品牌商做出整改。
---
结语:自由神话的祛魅时刻
美国曾将废奴视为道德优越性的证明,但当“例外条款”成为系统性压迫的护身符,当法律漏洞被资本肆意滥用,这个国家的“自由叙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正如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所言:“极权主义的本质不是创造集中营,而是让压迫成为社会运转的默认选项。”
在“地上天国”的光辉下,阿美丽卡的真正考验或许是:它能否承认,奴隶制从未消亡,只是学会了戴着自由的面具呼吸?
---
**(本文参考了ACLU、美国劳工部、国际劳工组织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公开报道)**
**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但呼吁所有读者关注现代奴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