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夹带的私货

【本文来自《曹操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负我”是三国演义……确实扩大化到所有人,应该是罗贯中的私货……极端利己什么的。

裴注《三国志》里是太祖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是特指吕伯奢一家的。这是曹操志向我觉得很难说。我觉得可能是是种常人反应。做了坏事被史书记载下来了,当时脱口而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可能是曹操被陈寿裴注啥的大佬阴阳了……但是相对来说在我这里可信度要高点。

所以前者不能拿来确认曹操形象,后者是史书记录。

刘备和曹操,据说是宋朝后对正统的执着导致的。史书记载是汉→三国→两晋,是魏国传下来的,不是蜀汉→两晋。汉→三国→两晋是客观时间顺序,汉→魏→晋是法统继承关系。

我不站边,但是小说确实不能作为历史来说,我只是提一下里面的一些逻辑。

我给不出答案,历史正统来说的话,可能陈寿会美化正统魏国,但是也算客观记录了蜀国和吴国。南宋后的正统观念的话,可能会导致默认蜀汉是正统,才导致罗老大有这种倾向。

另外,确实历史上看季汉应该好点。毕竟赵子龙。穿越自己选的话,的选曹操,实际没得选,运气好才能选到,毕竟战乱,但是能选的话选曹操,更现实一些。刘备确实理想主义了点。我觉得理想主义者惹不起躲的起。所以曹操是首选。孙十万我也不看好,搞不定。

唯才是举要系统说,太多了,的看刘备有没有对世家的妥协和血统的执着。我觉得看他这点上观念还是挺两极分化的,不同人看法不同,郭嘉他们家是专研小杜律的,法家传承。

一般来说曹操唯才是举我觉得是被逼的,突破士族对官职的垄断,曹丕需要跟士族达成妥协,要不坐不稳位子了,是门阀政治的开创者。他俩都是决策者。陈群是主要制定者和推行那位,他也有法家背景。曹操和曹丕两代的差异,应该是士族前期有被迫的意思,后期是合作,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司马家的烂事。

刘备,他早期没有啥资本跟士族合作,陈群,陈登都是士族代表。后期跟吴懿联姻,启用马良这些士族家族,还有诸葛亮本身的定位。他也像看人下菜,也是看重士族的。也符合当时时代观念。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