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独立思考还能剩余多少?

人是个被欲望和情绪控制的生物,总以为很多判断和选择是自己的主动行为,其实就像预制菜一样,很多思考和判断包括行为都是被预制好的、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到人口萎缩会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现在很多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会开始避免选择报师范专业,看似是自己的选择,本质是社会现实让你做出的选择,你所谓的通过思考做出的这个判断,只不过是重播了一下社会现实而已,哪里是什么思考。这个专业也曾经是香饽饽,那也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造就的香饽饽。所以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社会呢!

     在社会里,资本也是欲望的外现,它最会利用的人的欲望和情绪,首先资本善于做出“分别和差异”,有了分别,人们就会去追求和攀援。阶级,豪车,名牌,豪宅等等都是如此。人类社会之所以出现了阶层,也正因为出现了分别。这个春节电影市场正是人们的群体情绪被利用和裹挟的一次爆发,一部电影口碑好,票房高,让很多人情绪高昂的不可思议,铺天盖地的自媒体舆论造就了一个现象:这部电影好,非常好,成了一个价值判断,成了一个标准答案。有多人是被这种情绪化的舆论裹挟去看的,而且在看之前,影评就已经印在脑子里了,是带着预制评价去看的。过后的观后感难道真的是自己的感受吗?还是之前的情绪舆论给你预设好的?这背后难道没有资本的操作吗?那些自媒体不过是看准了流量,跟风而已!而其他被舆论定了罪的电影,难道真的那么不堪吗?最先发难的自媒体大V,他的初心是什么?这些大V的影响力瞬间在粉丝群体中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这部电影有很多问题,然后其他嗅到流量的自媒体也马上跟进,于是一个价值判断和标准答案就又被制造出来了,很多人避免去看难道不是被这些预制好的标准裹挟选择了放弃吗!到现在,很多人依然很亢奋,还在网络上继续宣泄着被预定好的情绪。而且现在的氛围是,如果你提出了不同于舆论的观点,大概率会被群起而攻之的。

    DeepSeek出来之后,很多人的情绪又是很高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就是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在常规的领域无法突破瓶颈或没法在进步时,很多时候都会选择另辟蹊径,人工智能就是这样的产物。有些人会对人工智能可能取代很多人工的领域而焦虑,这时会有人站出来说,当初汽车的出现,马车夫也焦虑过。但这些人有没有想过,汽车的出现并不是“替代”,而是“提升”。提升了承载量,速度,驾乘感受。同时汽车的出现催生了一大批相关的产业,造就了更多的就业领域和机会。钢铁,化工,道路改善等等。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最终结果并不是提升,而是完全的替代。以前你学习了很多年才可以写出一些东西,但现在没怎么上过学的人通过人工智能马上就能写出来,不但如此,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领域会越来越多,只要资本愿意。这对于那些人口不多的国家影响还有限,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那就是颠覆性的影响。还是那句话,只要资本愿意。之前有朋友把批八字的内容投喂给人工智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人工智能批八字的准确度能达到85%。之前问过几个问题,发现人工智能的回答绝对符合法律法规,道德和公序良俗,这说明这是人为设置好的人工智能,这本身没什么错!但现在的小朋友以后会生活在人工智能的社会里,他们接受的种种影响都是被预制好的。资本可以轻松的培养和利用他们的欲望和情绪。

     现在连刷墙刮腻子都有机器替代了,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中医号脉也有机器可以替代了,可以开方子,人工智能可以很短时间就掌握网络上有的所有理论知识,留给人们通过努力掌握的技能的含金量还剩多少呢?

    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人们很难再找到入职的幸福感了!

     社会发展这一步了,也是没法再停下脚步的,出现的问题也是无解的!这里讨论的是人们的情绪的问题与独立思考的问题,但目前看,群体情绪已经成为评价标准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