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房间:感知幸福是种阿Q精神

在第六十一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韩国导演金基德凭借电影《空房间》捧得银狮奖。他伸出左手,上面画着的一只眼睛已经将这部电影的主要意涵诠释了出来。一只肉手将那只眼睛的前后世界分割开来,就如同电影中泰石在监狱里同样在左手上画着眼睛一样,永远看不到背后操纵这只眼睛的主人。

500

这部电影表面上是一部纯粹的YY电影,导演金基德用眼睛盲区将主人公泰石隐藏起来,同一对夫妻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并且和女主人公善华相爱。三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了一起。善华丈夫每天能够听到善华的“我爱你”(实则是善华对泰石所言);善华有了泰石的陪伴,从此在这个家庭中不再孤单;而泰石生活在这个家庭里衣食无忧,还有爱人作陪。结局无疑是十分理想化的,甚至有些导演YY的因素在里面,完全脱离了现实面。

这部电影虽然被许多观众叫好,但是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并不受欢迎,只是在威尼斯电影节和韩国本土的釜山电影节上崭露头角。导演这种脱离现实面的高潮YY想必给那些一本正经的学究评委们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500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在片尾揭露的意义也并不正能量,有种阿Q精神在里面,不过也符合导演金基德在本片中的逻辑——用YY来自我麻醉。

女主人公善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终于遇到了照顾她、懂她的泰石,但善华又不能离婚,因为善华和泰石的经济能力很差,需要仰仗善华的丈夫。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导演给了善华一个很完美的答案,让丈夫作为她的物质依靠,让泰石作为她的精神依靠,三个人生活在一起,让丈夫戴绿帽子,蒙在鼓里。

500

这样离奇、荒诞的故事模式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就电影中的善华和泰石而言,这样的结局却是十分美好。他们二人对于彼此依赖或可看作是逃离现实的臆想。导演借由表面和背面的二元世界揭露的意义正在于此,幸福就隐藏于你的身后,只要你愿意感知,你就会得到幸福。可电影中的感知,充满着“阿Q精神”。关于此,我们不妨由以下几点分析来看。

表里不一的强大逻辑所在

想要把整部电影的深层意义梳理清楚,我更愿意将这部电影倒叙来看。

主人公泰石是个张贴传单的青年,他每天挨家挨户在人门上贴传单,如果过一段时间传单没有撕去,说明这户人家暂时无人居住,他便溜门撬锁,进去生活一番。

500

电影中一共有六户人家被他偷偷潜入过,这六户家庭的主人回来后各有疑问。

第一户是个三口之家,一家人旅行回来后,女主人抱怨旅行糟糕,而男主人则埋怨已经满足了女人的旅行请求,有什么可抱怨的。正此时,孩子拿着玩具枪对着女主人,女主人喝斥着“开枪啊”,没想到开枪之后,里面有子弹,将女主人打伤。

第二户人家正是善华的家庭。这个家庭的疑问表现在电影结尾处,善华丈夫总感觉自己身后有人可就是看不到,除此之外,他不大理解妻子的态度为什么会忽然变好。

第三户人家是摄影师,他和女友滚床单时,感觉到有人,出去一瞧,发现墙壁上的艺术写真不见了。

第四户人家是拳击手,他和老婆吵架时,察觉到有人,跑出去找时,看到自己的照片上两只眼睛用两块纸片遮住了。

第五户家是个茶艺师,有一天有个陌生女人来到家里,躺在自己家里的沙发上睡觉,而后又默默无声地离开。

第六户人家则是一位已经死去的老人,儿子回来看时,发现来了两个陌生人,正高高兴兴吃着饭菜。

我想,除了第六户人家的设定为了将泰石送进监狱,其他五户人家的设定都是为了暗扣电影主题,即生活中看似荒诞的眼前现象实则都有看不见的强大逻辑所在。

500

第一户的三口之家,在女主人被儿子一枪打头时,一定会教训儿子。儿子一定会困惑枪里为什么有子弹。这些都是这一家三口看到的表面现象,他们没看到的是,泰石潜入了他们家里,给枪上了子弹。

第二户人家中善华的丈夫不明白善华为什么忽然变好,他看不见的是自己身后站着泰石。

第三户人家中,摄影师困惑为什么写真不见了,可他永远想不到,泰石潜入他的房间取走了写真。

第四户人家中的拳击手看到两只眼睛被纸片遮住,他并不知道这是泰石潜入家里所为。

第五户人家的茶艺师,看到陌生女人来去一定好奇,可他不知道曾经有对恋人在这里相爱。

这五户人家虽然都在讲一个主题,即“表里不一的强大逻辑”,但并不是做无意义的重复。而是围绕着电影主题,推动故事的发展。

500

第一户家庭的出现是点明泰石素爱潜入人家里生活;第二户家庭中泰石遇到了善华;第三户家庭中泰石和善华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第四户家庭中泰石和善华相爱了;第五户家庭中泰石和善华进入了热恋期,开始滚床单了。

破碎背后的幸福面相

将电影“表里不一”的二元逻辑梳理清楚后,电影的本质意涵已经昭然若揭。

泰石潜入的六户家庭都存在着矛盾,但是泰石潜入之后,无论是他自己生活,还是和善华一同生活,都和六户家庭矛盾形成了强烈反差。

泰石潜入第一户家庭后,他洗澡、洗衣服、拍照片、看电视,就算是一个人过活,这个家庭也温馨之极。当这户家庭的三口人旅行回来后,同样的家居环境一时间由温馨转变到了冷清。只要听听女主人各式各样的埋怨以及紧皱眉头的脸颊,如果观众刚刚还颇有兴味地欣赏有泰石存在的家庭面相,此时恐怕好感全无。

500

泰石潜入第二户善华家庭更不用多说。善华脸上的淤青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家庭的不幸。

第三、四、五、六户人家是泰石和善华一同潜入的。二人在这四户人家里由陌生到熟悉,由相知到相爱,他们虽然身处陌生环境,但一点不感不适,反而温馨十分。他们洗衣做饭,他们亲吻爱抚,他们相依看电视,这四户家庭无论原来家庭成员如何,有了泰石和善华就显得温情动人。

可每次家里人回来时,这种充满温暖的画面会立刻骤变。第三户人家里的摄影师同女友间各种猜忌;第四户家里的拳击手同妻子关系不和;第六户家庭中老人死在家里,儿子却浑然不知。唯有例外的是第五户家庭,茶艺师和妻子生活融洽,没有藩篱。算是为这个残酷的表面世界增添些光彩。

500

同样的家庭,因为不同的人存在气氛有了很大不同。导演用泰石和善华的温情动人来对比原来家庭的矛盾重重,实则想要说明的是,如果家庭中的每个人能够感知幸福,如泰石和善华那样生活,幸福触手可及。

这样的幸福颇具阿Q精神

电影全片隐隐约约在告诉观众,面对人生矛盾,我们不妨转变思路来看。如果我们是善华,整日遭受丈夫的欺凌,不妨幻想一个爱人,整天陪伴于自己身边。就算是对丈夫说“我爱你”,也不算违心,心里想着的是另外一个所爱之人。无疑,电影传达的理念是充满阿Q精神的。

500

电影中除了善华这一充满阿Q精神的人物外,另外一个主人公泰石实则同样充满阿Q精神。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失败者。他没有一份正经的职业,每天只能贴传单为生;他没有女朋友,只能打手枪解决生理欲望;面对警察的诬陷,他只能默默忍受,锒铛入狱;面对狱警的欺凌,他只能抱头承受。

我们再来看看他所做的反击。他不再贴传单了,而是隐藏在善华的家庭里,依靠善华丈夫的钱财过活;他有了女朋友——不过是一个不愿离婚的女人,他也没有勇气让人家离婚,娶了人家,却只能躲人家丈夫背后;面对那个诬陷了自己的警察,只能躲在暗处用高尔夫球打他;面对狱警的欺凌,他只能躲起来,不让狱警看见。

500

在光明面处,泰石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面对周围人的欺凌他根本不会反抗,只能忍受。于是他努力避开光明面,到暗面处将自己隐藏起来,再来报复那些打击自己的人。电影中他隐藏起来了,可现实里,这样懦弱的人永远都隐藏不了,只能无条件遭受周围环境的摧残。

我更愿意把泰石隐藏起来的现象看作是“阿Q精神”的投射,背面是不存在的,或许电影中泰石所有的报复不过是他YY的幻想而已。

500

电影全片都在揭示着“幸福需要感知”这一意涵,但是故事的内核却充满了逃避现实的“阿Q精神”。这种消极的自我麻醉虽然不被电影节上的评委欣赏,但现实生活中,人心深处时常可见。

在本文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一定程度的“阿Q精神”或可提倡;但如果我们能够改变现实,请鼓起勇气,正面面对,拒绝“阿Q精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