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0后,全面开打!

500

用实力证明不是“垮掉的一代”。

作 者大南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6年零3个月,最高领导层再次举办的超高规格民企专题会,可谓反响强烈、意义深远。

座谈会上不乏一些老面孔,如任正非、马云、马化腾、王传福、刘永好等,与这些久经沙场的商海巨擘相比,有一张新面孔格外吸睛。

他不仅是与会企业家中年纪最轻的,而且还作为六位代表之一现场向领导人做了汇报,如此丰富的话题性,使得他一出会场就被记者们举着“长枪短炮”围追堵截,一通提问采访。

这张神秘的新面孔,就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出生于1990年的他,自幼沉迷于电子科技,连家里的电器都要拆开研究,19岁刚上大一的他就开始尝试研发机器人。在同学的评价中,王兴兴是一个英语屡屡不及格,数理化却能轻松拿满分的“怪才”。

如今这位偏科少年所掌舵的宇树科技,已斩获10亿人民币融资,旗下产品四足机器人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69.75%,H1人形机器人更是亮相蛇年春晚,引发全网热议。

与王兴兴一样,月之暗面的杨植麟、云鲸智能的张峻彬、影石创新的刘靖康等撼动业界的企业家都是90后。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见新一代创业者的共有特质,他们拥有天才的实力,具备极客的疯狂。比起前辈,他们更追求原始创新,更能够平视世界。

如今他们正在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500

2023年1月,ChatGPT月访问量突破6.7亿次,助推OpenAI跻身全球50大网站,震惊科技界。

正在新加坡的张一鸣急匆匆赶回国内,密集会见了多位AI领域的“大咖”,以谋求在大模型市场破局,其中包括1993年出生的杨植麟。

500

这位被AI界誉为天才少年的90后,生于广东汕头,中学时期曾“三过清华大学录取线”。第一次是获得奥林匹克联赛广东区一等奖,拿到清华大学保送资格;第二次是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成功过线;第三次是2011年高考,以汕头理科状元身份被清华录取。

在校期间,杨植麟师从AI权威唐杰教授,醉心于研发。不过他并非典型意义上的“理工男”,而是从小喜欢摇滚乐,在大学里他组建了“Splay”乐队,担任鼓手和词曲作者,游走于人文与科技之间。

2015年,杨植麟考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导师是苹果公司首任AI总监Ruslan Salakhutdinov和Google AI智能首席科学家William W. Cohen。

500

出色的技术天赋,让杨植麟在六个主流语言建模数据集上保持世界第一,成为中国35岁以下NLP(自然语言处理)论文被引用量最高的学者。

此外,他还曾参与研发Google Gemini、Google Bard、悟道等大模型,并主导开发了华为盘古NLP大模型。

在硅谷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列出的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版OpenAI”的五个选项里,除了四家科技公司,还有一个选项就是杨植麟本人,作为唯一的“个人”入选。

2023年4月,杨植麟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AI公司,因为恰逢英国摇滚乐《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暗面)》发布50周年,喜爱摇滚的他于是以月之暗面作为公司名。

同年10月,月之暗面推出AI智能助手“Kimi”,是全球首个支持输入20万汉字的AI大模型。

Kimi上线后一度超越微信,雄踞App Store免费应用前五。月之暗面公司也累计斩获超过10亿美金融资,估值超过33亿美金,成为国产大模型中的超级独角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植麟除了谈业务,讲得最多的是技术趋势,“我想的是,接下来10到20年如何改变世界。”

杨植麟能否改变世界还是未知数,但以他为代表的90后技术天才们,如今正一批又一批地从实验室走向商业界:

立志追赶马斯克的姚颂出生于1992年,曾放话要与SpaceX一较高下,不到3年时间里,他不仅成功发射了火箭,还创下多个民营火箭记录。

从小痴迷智能硬件的张峻彬出生于1990年,他创办的云鲸智能深耕扫地机器人产业,如今员工超过1400人,销售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个。

曾用技术手段破译周鸿祎手机号码的刘靖康出生于1991年,在拒绝了大厂高薪岗位后,创办了影石创新,如今已占据了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67.2%的市场份额,年营收接近40亿元。

在胡润对35岁以下创业者投身行业的调查中,以AI为主的软件业上榜人数最多,占比高达27%,而在企业价值超过5000万美金的年轻企业家中,工学专业背景人数更是占比达45%。

这些技术极客尤其擅长原始创新、从0到1,如今他们逐渐崭露头角,向巨头发起挑战。

500

除了技术天才,90后创业者中还有一类代表人物也很典型,那就是海归精英。在胡润U35创业先锋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创业者占比多达29%。

他们具备国际视野和敏锐嗅觉,擅长整合全球资源,懂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东北姑娘王硕,在16岁时远赴美国巴尔的摩生活。经商的母亲长年从事中美贸易,将中国生产的摩托车、滑板车销往美国市场。在耳濡目染下,王硕的商业天分得到启蒙,每到周末她都会在当地的跳蚤市场摆摊卖滑板车。

这段经历让王硕意识到差异化产品的重要性。“如果其他人都在卖蔬菜、水果和食品,而我们在卖滑板车,我们就有优势。”

500

这种对商业的敏锐洞察力,在王硕大学期间再次迸发。在麻省理工攻读硕士时,王硕发现欧美空气净化器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于是她毅然选择退学,回到北京创立了空气净化器品牌Aeris。

产品在中国设计投产,市场则主打海外,在这样的全球资源整合下,Aeris利润空间被放大,这种跨国经营模式,显然是深受母亲的影响。

Aeris亮眼的业绩,吸引了美国机器人公司iRobot出价1亿美元收购,这成为王硕的第一桶金。

而王硕之所以选择卖掉公司,是因为她有更“正确”的事要做。在创办Aeris期间,由于公司雇员分布在多个国家,在签合同、缴税款、发工资等方面异常麻烦。

“各国间的法规不同,就好比你到餐厅吃饭,菜单上每道菜都是用不同语言写的,你不得不耗费时间在读懂菜单上。”

王硕想让“点菜”这件事变得简单。

于是她创立Deel,从解决跨国企业雇员发薪的痛点切入,打造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远程办公需求快速兴起,Deel的业务水涨船高,年营收从2020年的400万美元猛增至2021年的5400万美元。到2023年,Deel营收突破5亿美元大关,成为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SaaS公司之一。

如今Deel估值120亿美元,全球员工超3000名,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之一。而年仅35岁的王硕,凭借85亿人民币身家蝉联胡润百富榜90后白手起家首富。

以国际化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在中国和世界之间做加法甚至是乘法,这也是很多具有海外背景的90后创业者的独特优势。

500

很多90后没有亮眼的学历,没有天才的技术,也没有国际化的背景,但他们仍然可以在广袤的中国市场里捕捉到机会。

2023年7月12日,Keep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运动科技第一股”。 

这个坐拥3亿用户,营收达21.38亿的公司,曾吸引苹果CEO库克登门拜访,也引得马化腾连续参与4轮投资,并在朋友圈亲自为其代言。

而缔造这一切的Keep创始人王宁,彼时只有33岁。相比于杨植麟的天赋异禀和王硕的跨国背景,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王宁显得更为平凡。

500

时间回到2014年夏天,王宁和女朋友分手后,在感情失利的刺激下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减肥50斤,于是在6个月的时间内,他从180斤减到128斤。

面对突然瘦下来的王宁,同学们纷纷追问瘦身方法,一次次重复回答让王宁灵机一动,索性就把自己的经验做成健身App,传播给更多人。

在王宁的自述里,他自幼就是一个不愿活在条条框框下的孩子,高中时期就想创业。带着这个想法,王宁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Keep的初创团队。

经过为期数月的打磨,Keep App于2015年2月顺利上线,上线第105天注册用户数就突破100万,第289天更是突破了1000万。

这得益于王宁在猿辅导、新东方在线等多家公司的实习经历,他非常熟悉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手段。在创业初期,他和团队化身为“增长黑客”,没日没夜在各大平台发布健身内容引流。

另一方面,随着2014年中国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体育健身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相较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达3%,中国只有不到1%,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为Keep的起飞送来了“东风”。

在当时移动互联网风投热潮的催化下,Keep所选的健身行业成为热门赛道,而Keep的增长曲线自然成为资本所喜的“好故事”。

自Keep成立至上市的9年时间里,共获得9轮融资,合计约6.5亿美元。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腾讯、软银、高瓴资本、GGV等,这为Keep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500

而追溯王宁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略——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Keep公司60%的员工是90后,而产品70%的用户也是90后,就像它的Slogan“自律给我自由”一样,它精准地唤醒了年轻人的共鸣。

与王宁一样,在广袤的中国市场中,有大量出身普通的90后创业者,也正在各自的行业里绽放光芒。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10岁时父母离世,17岁进入奶茶行业,从店员做到区域负责人。在红海厮杀中,90后的他更懂年轻人青睐的东方文化,将中国茶文化与潮流文化相融合,创立了霸王茶姬,如今门店总数超6000家,GMV达200亿元。

海马体的创始人黄逸涵与吴雨奇,敏锐地捕捉到年轻人“颜值即正义”的心理,以一张“最美证件照”撬动市场,改造传统的照相馆生意,如今门店超过600家,营收达20亿元。

Chikoku的创始人吴志伟,通过抓住年轻人的猎奇特性,把鲨鱼形状的拖鞋卖出1000万双。

还有潮玩手办、谷子店、痛包等快速增长的新消费市场,都是专属于年轻人的天下,在前辈创业者们还看不懂、看不上的时候,90后的创业者已经在其中淘金。

这些平凡英雄,与技术天才、海归精英一起构建出新一代创业者的拼图,如今他们正成长为中国商界的增长引擎。

他们与前几代创业者有着明显区别,前辈们的人生轨迹是恢复高考、乡镇企业崛起、民营经济萌芽、加入WTO……在野蛮生长的大背景之下,他们创业维艰,深感商海浮沉。

就如同当年马云、牛根生等企业家倾情演唱的《在路上》:“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歌词中除了饱含着对冲破藩篱与改变命运的渴望,也透露出一丝心酸与迷茫。在那个年代,很多下海经商的创业者,还未必清楚创业为何物,很多人都是在懵懵懂懂中闯出一条新路。

不同的集体回忆造就了不同的群体特征。

90后创业者的人生轨迹是中国崛起、全球化高潮、高新科技蓬勃发展……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拥有全球化眼光,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看世界。

他们选择创业的原动力,不再是迫于养家糊口,而是基于理想和热爱,他们的创业脚本是把兴趣变成事业,把爱好转为商机,顺便改变一下世界。

他们的人生信仰也不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老一代创业者歌颂的吃苦精神,虽然依然有榜样作用,但让新一代创业者更有共鸣的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样的信条。

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评价,认为90后是“垮掉的一代”,就像曾经评价80后一样。但90后正在用事实证明,他们不但没有垮掉,而且会飞得更高。

韩国KBS推出过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明见万里》,其中第一集是:《可惧的未来——中国的90后时代》。在节目中,韩国教授金兰都神色凝重地对韩国人说:“现在中国的90后眼里已经没有韩国了,他们追求的是怎样和美国看齐。”

是的,中国90后更加自信,更加目光高远,他们平视欧美日韩,出手就是世界第一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