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斯坦国,中国老板正在涌入

最近几年,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如火如荼,除了深耕传统的东南亚和欧美市场,许多极具潜力的待开发热土,逐渐进入了中国企业的眼中。

这其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近几年出圈的,还是其能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总统托卡耶夫先生

这位总统,曾在中国生活了近八年时间

(图:壹图网)▼

500

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它的故事?是世界最大内陆国?是主要出口产品为石油和天然气?是农牧业很OK?是自然景色和北疆基本相同?还是男足经常打得中国队满地找牙?除此之外,貌似啥都没有了。

那么,这么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存在感不是很强的国家,何以成为中国老板的青睐之地?

500

地理位置?太巧了

自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它的一大身份被中国人耳熟能详,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它有多大呢?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9位。直观一点,新疆加西藏再减去安徽,就约等于哈萨克斯坦的领土面积。

然而,中国人往往只知道世界最大内陆国,但哈萨克斯坦的另一个属性,却鲜为关注。它其实也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约有15%的土地属于欧洲部分。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人口主要集中在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奇姆肯特三个直辖市,以及南部、东部各州。

中国人在哈萨克斯坦,主要从事商品批发等业务,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的阿拉木图州、杰特苏州和江布尔州以及各直辖市。

或许有人会说,哈萨克斯坦欧洲部分的领土面积不算多,只是该国领土主体往西的一小部分延伸,人口也不多。况且,所谓欧洲、亚洲的概念本身就是人为定义的,洲界线也经常变动,搞不好过几年定义和界线就又变了。

所以所谓“欧洲的哈萨克斯坦”,更多是一个偏名头上的象征意义,实际意义和作用不大。

但再怎么说,这也是物理上进入了当下定义的欧洲部分了,背后折射出来的利好,便是地缘条件的优越

它西濒里海(海岸线长1730公里),北邻俄罗斯,东连中国,南与乌兹别克、土库曼和吉尔吉斯三斯坦接壤。

阿克套,里海沿岸的港口城市

(图:壹图网)▼

500

这就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无人能比的先天优势——它是中国、中亚、高加索地区、俄罗斯的核心交通枢纽,其在中哈贸易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这一点,往往被许多企业所忽视。虽然哈萨克斯坦的市场有限,人口不多,但是它可以连接的国家和地域足够多,足够广啊!不只面向哈萨克斯坦的单一国家市场,而是面对整个独联体的市场,乃至更远。

只凭地理位置,其实还远远不够,当下交通设施的加成才是重点。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和人们印象中的哈萨克族游牧骑马不同的是,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公路体系较为完善,铁路更是重要“利器”。

繁忙的阿拉木图火车站

(图:壹图网)▼

500

这得“感谢”前苏联时期的卖力基建,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和公路条件相比中亚邻国都要优越得多。

就以中欧班列为例,当下新疆经铁路出入境,唯一能抵达的国家只有哈萨克斯坦。相当于就是说,中国往西,要从新疆出境,只要走铁路,必过的就是哈萨克斯坦,和其它中亚邻国毫无关系(中吉乌铁路还未开建,预计今年7月动工,预计2031年建成)。

新疆仅有的两个铁路边境口岸,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还有正在建设的巴克图铁路通道,都是对接哈萨克斯坦,从这里进一步延伸至欧洲腹地。

哈萨克斯坦,可以说是中欧之间重要的中转站

横屏观看,中欧班列通道规划部分示意▼

500

再加上,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尽管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仍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基建优势+地缘优势+政策优势+落后的发展,天时地利人和,就差大老板们来光顾了!

“搬不走的”邻居——哈萨克斯坦

尽管中欧班列的主要红利对象,并不是中小企业。但是哈萨克斯坦的地理枢纽位置就天然摆在那里,这是搬不走的。尤其是中哈目前的主要进出口贸易形式,或许很多人都想象不到。

这就是中哈之间的商业贸易,大多数还是个人行为,很少有大型企业出海。

霍尔果斯口岸的货运列车

(图:壹图网)▼

500

打一个比方,现在已经2025年了,但是目前中哈之间的贸易模式还很“古老”与“原始”,还是像古代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的粟特人式的贸易方式。也就是国内进货,中间人负责物流、零售以及售后。

中国外贸中的明星产品——电动汽车,便是一大典型。哈萨克斯坦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一些中国知名品牌电动汽车更是青睐有加,甚至部分政府要员以乘坐中国电动汽车为荣。

随便一个滑雪场的停车场内

都能看到很多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

(图:YouTube)▼

500

由于中哈两国的进出口政策因素,外加厂商自身的考虑,许多中国电动汽车大厂并未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直接经销商。

这时候,经过“粟特人”中间商的操作模式,这一过程往往就加了“狠价”。所以很多在国内感觉不算特别贵的汽车,放到哈萨克斯坦,转眼就变成了“豪车”,这便是当地人以购买中国汽车为荣的一大原因。不过说实话,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具体操作方式,则是“0公里二手车”。所谓“0公里二手车”,指的是车辆在中国门店售出后,即使未使用过,按照行业规定也视为“二手车”,随后通过轿运车等运输工具出口到哈萨克斯坦。

一列满载汽车零部件的中欧货运列车

(图:壹图网)▼

500

这一特殊现象,便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商机。由于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哈萨克斯坦缺乏官方售后支持,当车辆出现故障时,维修服务的需求便凸显出来。

中小企业可以在汽配供应和维修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供零部件供应、技术支持以及维修服务等,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在哈萨克斯坦做买卖,机会多多!

随着中哈贸易的不断升温,大量货物涌入哈萨克斯坦,这也为仓储和冷链相关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仓储方面,企业可以建设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提供货物存储、管理和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通过优化保税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实施高标准仓库建设,提升仓储服务能力。

阿克托比的一处物流仓库

(图:壹图网)▼

500

在冷链方面,随着哈萨克斯坦对农产品、食品等易腐货物进口需求的增加,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可以投资建设冷链物流设施,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确保货物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品质不受影响。

同时,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其机场免税店的商品种类相对有限。但随着中亚地区开发热潮的推进,免税店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在免税店领域进行创新和拓展。例如,通过提供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新加坡樟宜机场免税店被誉为全球最佳之一

商品种类齐全,购物体验极佳

(图:shutterstock)▼

500

企业可以结合哈萨克斯坦市场特点,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或许直接把免税店本身,打造成当地的一家知名景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甚至,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免税店还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化购物平台,提供个性化推荐、在线预订等服务,提升购物体验,也都是机遇。

除了商机多多,哈萨克斯坦对华的政策也充满诚意。2023年11月10日,中哈两国之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就已经生效了,中国公民持普通护照入境哈萨克斯坦,就可实现单次30天免签。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国人员的交流往来,也便于中国企业人员到哈萨克斯坦进行商务洽谈、项目合作等活动,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阿斯塔纳城市美景

(图:shutterstock)▼

500

在哈萨克斯坦做生意,还有一大优势,这就是哈萨克斯坦国内整体上对中国的接受程度较高,中哈两国在历史上也没有重大纠纷。

再者,目前很多在哈萨克斯坦重要岗位的工作者,之前的国籍是中国籍,而且在中国长期生活、学习,所以他们也能为中国的出海商人提供语言、工作上的帮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