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创始人:哪吒2登顶,代价是什么呢?

160亿票房下,中国动画电影的两难之境。

干掉了全球榜上刺眼的膏药旗,《哪吒2》离全球动画电影排行榜榜首只差二十个小目标,登顶指日可待。

然而,这极可能是资本、舆论与观众情绪催生的“票房泡沫”。表面的高光时刻,难掩繁荣背后的危机,中国动画电影正面临“前有好莱坞,后无来者”的两难之境。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剑指160亿,“羊群效应”下,观众盲目跟风。《哪吒2》排片占比接近60%,票房占比接近90%,使得这部电影一家独大,挤压了同期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市场的非理性暴露无遗。资本助推之下,导演饺子可以赚到几个小目标。但是资本也是双刃剑,票房大败后,同期上映其它几部电影,如《蛟龙行动》,《封神第二部》的导演或许将开启卖房还债的地狱模式。

看似成功的文化输出,但如何赚全球的钱,是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哪吒2》北美排片虽突破700,与好莱坞大片4200家影院覆盖相比,发行滞后明显。撞档《美国队长4》后,排片劣势凸显海外发行能力孱弱。这种文化折扣现象背后,是叙事编码的失效:美国观众难以理解"混元珠"承载的道家宇宙观,日本市场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主义解读产生认知错位。中国动画需要找到类似"功夫熊猫"式的文化界面,“漫威超级英雄宇宙”这样的现代造神模式,而非简单堆砌东方符号和视觉奇观。

中国电影工业过度依赖偶然爆款,缺乏可持续工业化生产能力。《哪吒2》热潮退去,市场将面临内容供给断层。春节档6部电影5部为经典IP续作,靠“情怀收割”。头部制片公司因亏损对新片立项谨慎,科幻、史诗类大片稀缺,除《流浪地球》系列,未完成的《郑和下西洋》三部曲外,未来值得期待的科幻和史诗类大片屈指可数。

中国动画电影不能沉醉于《哪吒2》的短暂辉煌,需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冷静思考:真正的文化崛起不在于单部作品的票房登顶,而在于构建能持续输出文化话语权的生态系统。电影人应将文化自信转化为系统能力,从“自嗨式狂欢”迈向“全球性叙事”,否则票房神话如烟花易逝,只留残败落寞。

500

来源:微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