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那些攀比流水的“国产二游榜单”,数据都从哪来的?
这是我们推出的一档精选栏目
每周日更新
本周焦点:聊聊怎么看手游数据
今天聊个和游戏本身不太相关,但挺实用的话题吧。最近我在整理一个"猴子看了也能在BB姬上班"的说明书,主要是给 BB 姬编辑部内部作参考用的。
其实就是一些经验汇总,像公众号文章的排版格式怎么设置、Gif 动图和封面图的制作方法,还有一些实用网站工具推荐等内容。
以前这类经验,都是师傅手把手教、或者纯靠自己摸索。起初我觉得,有了 Deepseek 这类 AI 工具后,整理这些信息可能是白费力气。
但AI毕竟是死的,很多东西需要你主动问才会有答案。信息爆炸的年代,一个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愈发重要,尤其是在数据工具的运用方面。
今天拿出来随便聊聊。
大家都知道,BB姬是小团队,草台班子。那些规模更大的自媒体矩阵号,通常会和面向企业(to B)的数据网站展开深度合作。当然,有些网站也会开放部分免费内容。
就比如说,要是想了解游戏公司有没有版权纠纷、侵权打官司这类事情,可以借助「天眼查」进行查询。它会把所有公开资料整合起来,方便我们查看。
要是想知道有哪些新出的 PC 游戏、查询游戏史低价格,或者观察像 CS2、Dota2 这类网游的在线人数,免费的「SteamDB」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现在使用 SteamDB 的频率,甚至比 Steam 本体还要高。网上还有一些预估 Steam 游戏销量的站点,在《黑神话:悟空》发售那段时间,大家都见识过它们的作用。
手游的数据获取更为复杂。
像我经常使用的「点点数据」,是一个偏向行业领域的网站。支持流水统计、ASO/ASA 关键词分析(后面会讲)、用户画像分析,以及 APP 下架监测等功能,数据维度比较全面。
如果你只是单纯想制作一个二游榜单来攀比流水,除了点点数据,还有七麦数据、app annie、Sensor Tower等。
(注意,这是AI的回答,细节其实并不准确,这里知道个名字就好)
或许有朋友好奇过,B 站上那些 “国产二次元手游观察” 视频里展示的流水数据到底从何而来?——其实,就源自上述这些工具网站。
但现在新出的国产二游基本都是多平台运营,包括iOS、安卓、PC、PSN等等。
目前只有iOS端公开了部分数据。安卓端和PC端完全是黑箱,无法具体统计,所以只能以“数据网站给出的iOS端流水”作为参考,按一定比例换算。
有些数字单看蛮有意思的,就拿2024年的《原神》来说。根据点点数据统计的《原神》中国地区内购收入,¥648和¥30几乎撑起半壁江山。
「60创世结晶¥6」销量占比56.1%,占内购收入的11.05%
「¥648」销量占比1.19%,占内购收入的25.31%
「¥30」的销量和收入占比都接近25%
(↓↓↓蓝柱子是内购收入,绿柱子是销量,最高的两根蓝的就是30和648)
只不过,很多网站的详细数据需要会员才能看,比如像Sensor Tower,看产品的下载、收入都是要收费的。
点点数据和七麦数据一样,每天可以免费看3个国内APP的下载收入。点点数据还有一点好就是支持Google play,七麦不支持。
反正BB姬的经验就是哪个方便白嫖用哪个。
(↓↓↓这是《原神》海外地区的每日收入估算,包括iOS和Google Play)
不同的UP主做视频有不同的换算比例,全凭个人经验。国内安卓一般是iOS的1.5~2倍;PC端系数比较复杂,低的可能只有零头,高的比如《鸣潮》PC端能有0.6~1倍。
还有像《尘白禁区》这样不走寻常路的,PC端才是主力,相比iOS流水能翻上好几倍——西山居内部郭炜炜透露过尘白2024年收入超过10亿(注意这不是流水)。
这种闷声发大财的特殊选手,就很不好估算,系数高了被人吐槽“界王拳”,低了又被人质疑真实性。所以每次二游流水榜单一出,评论区弹幕总是鸡飞狗跳节奏拉满。
实际上,财务数据属于商业机密。一般游戏公司里,普通员工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级别(比如项目负责人或更高级别),是接触不到具体数据的。
这些数据网站给出的 iOS 流水 “估算值”,都是通过其自身的模型计算得出。作为参考,虽然无法保证百分百准确,但趋势必须准确,背后有着一定的算法逻辑。
这样“知情人士”用自己手上的真实数据,可以反向推导。这正是专业数据网站的价值所在。而网上的二游榜单,是在数据网站预估的基础上再次预估,误差较大也很正常。
比起单纯关注流水数据,平时不妨多留意ASO(应用商店关键词优化)和ASA(苹果的搜索广告关键词)方面。
iOS不是有免费榜、付费榜、畅销榜吗?可能有人觉得 畅销榜=流水排名 ,其实并不是,流水只是影响排名的一部分因素,二者呈正相关。
在 10 年前,内购流水在榜单权重中占比很高。当时手游推广有三件套,叫“自充、刷榜、积分墙(下载APP完成任务得积分)”,可能听着不太光明,却是业内习以为常的方法。
后来,苹果多次对榜单规则进行调整,使其变成了一个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榜单。比如会参考下载量、活跃度、活跃时长、留存率、评分,以及搜索词热度、卸载率等。
再加上,采取了一系列降低榜单展示权重的措施(现在在苹果首页都很难看到这些榜单了),这使得大家将竞争方向转向了其他方面,ASO/ASA 就是其中之一。
ASA 是一种短期的付费推广方式。通过竞价购买关键词,让 APP 能够出现在应用商店的搜索结果中(带有 “广告” 标签)。比如当我们搜索 “原神” 时,顶部可能就会跳出《鸣潮》等游戏的广告。
ASO 则是一种长期、持续的优化策略。通过对关键词进行优化,提升应用在应用商店自然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比如当我们搜索 “鸣潮” 时,《鸣潮》下面紧接着可能就会出现《崩坏:星穹铁道》之类竞品。
本质上讲,就是传统SEO(搜索引擎优化)的应用商店版。优化结果能吸引自然量,进而影响 APP 在榜单中的位置——这块才是各家手游厮杀的战场。
有趣的是,像《原神》《鸣潮》推出的云游戏版,与原本游戏的搜索关联度更高,甚至能把其他竞品挤到搜索结果的第二页,这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这些数据需要借助工具进行监测,但不同网站给出的数据可能存在差异,大家都是管中窥豹,需要注意辨别。
其实,不止是手游领域,像之前 TikTok 的下架又复活、小红书 APP 在北美市场的爆火等事件……BB姬追热点的时候也要用到这些,不然吃瓜都吃不明白。
工具不仅能监测 iOS、Google Play、TapTap 等各大应用商店的数据,还能查看 Steam 榜单、Play Station 榜单、任天堂 eshop 榜单等。
很多做新游推荐的 UP 主也会使用类似的数据网站。他们可能并没有亲自体验过推荐的游戏,但游戏的好评率、销量等数据不会说谎,进而第一时间发现潜力股。
现在有点影响力的数据网站,每年也会出一些综合性的市场调研,标题类似《XXX游戏市场白皮书》《XXXX年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研究报告》等等。
你可能在某些垂直领域博主的转载帖子里,见过自己喜欢的游戏的数据分析,偶尔注意到署名的“点点数据”之类名字,但一直没有仔细瞧过。
比如这条提到的2024年《明日方舟》数据分析,可以参考↓
个人的精力和视野毕竟有限,这些数据网站跟“开了挂”一样,用好了能避免盲人摸象。包括现在流行的 AI,本质上也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来提升自己效率。
像我现在写一篇稿子要开三个AI交叉查阅各种资料,互相印证。越是在这样信息繁杂的时代,你会发现,越凸显出一个人对数据的分析总结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