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谈判后,“乌粉”连夜换马甲

500

2025年2月18日,美俄在沙特利雅得举行闭门会谈,美方代表包括国务卿鲁比奥、国安助理华尔兹,俄方为外长拉夫罗夫及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乌克兰与欧盟未受邀。

谈判形成了“四大共识”。

第一,恢复美俄大使馆正常运作;

第二,启动“持久且各方接受”的停战条件谈判(未提及乌方参与);

第三,探讨冲突后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外界猜测或涉及美俄潜在合作);

第四,继续举行后续会谈。

在场的和不在场的国家都有事情干。

俄罗斯很疲惫。说“三个必须”,乌克兰必须非军事化,承认克里米亚及乌东五州必须归属俄罗斯,谈判必须跟美国直接对话,因为美国是冲突的“实际主导方”。

美国很惬意。说你们先别打,就地“冻结战线”,先停火领土争议后面再谈,实际上就是认可了俄的占领,然后威胁不停火就没收俄海外资产用于乌克兰重建;与此同时,又甩给了乌克兰一份以稀土资源开发权换取美国援助协议,“给你五分钟签字”。主打一个怎么样都不吃亏。

欧盟很愤怒。前两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被美国副总统万斯“爹味”十足的指着鼻子骂,欧盟叉腰喊话"欧洲的事必须欧洲说了算",下一秒发现美俄单独开席,连桌都不让上了,欺人太甚。

于是,英国提议向乌派遣地面部队,德国、西班牙反对。法国紧急召集欧洲领导人会议,但连份联合声明都憋不出来。德国,正在为万斯见了反对派魏德尔,不见总理朔尔茨而生闷气。

乌克兰很迷茫。牺牲了几十万人,国家打成一片废墟,现在好了,“打你的”和“帮你的”在讨论怎么吃你,你连插嘴的余地都没有。

真应了那句话,打你的一定是坏人,帮你的不一定是好人。

这时的泽连斯基面临很尴尬的局面,战场上要尽量维持士气不崩溃,战场下又要被迫接受美国的卖国条约,横竖都是要上祭坛。

除了泽连斯基,现在最难受的应该就是乌粉了。

美俄会谈的同一天,北约正式把“俄罗斯侵略”改称为“乌克兰冲突”。应该要注意到这一定性跟我国最开始的定性是一样的,我们一开始就是以“俄乌冲突”“俄乌战争”来称呼这场白人之间的战争。

老实说,这场远在天边的战争与我们是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并没有事实上或者道德上的亏欠,两不站队、两不相帮是我们的本分。

相反,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利益,比如说买到便宜的石油,带动黑龙江几个口岸城市的边贸,占领俄罗斯的汽车市场。

正常的中国人,都是应该以中国利益优先的,但凡以外国利益优先不顾本国利益的,可以称之为“汉奸”。有些乌粉就是。

总体上看,“乌粉”分为两种。

一种是真正反对侵略的,认为俄罗斯是侵略者,他们的逻辑可能基于国际法和道德,把俄乌战争等同于抗日战争。这种是属于国际政治和时事的幼稚儿。虽然蠢,但是不坏。

另一种是“假乌粉”,实际上是美粉,反中的人。这种就是又蠢又坏,或者说是纯坏。

对于第一种,多考虑考虑时代背景,多从“国家利益”出发思考,还是可以拯救的。

对于第二种“假乌粉”,他们的支持更多是出于反中或亲美立场,而非真正关心乌克兰。在巴以战争中会支持以色列,在孟加拉政变中支持反对派,在韩国政变中支持伊锡悦,是不是有点搞笑。

这第二种“乌粉”,已经是属于不可以拯救的范畴。因为这种乌粉本身没有悲天悯人是非观和价值观,本质上是“美粉”,或者说“反中粉”。

这种乌粉的逻辑这样的,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有争端,哪个背后站着美国,就粉哪个。哪个背后站着中国,就反哪个。

如果两个国家背后既没有中国,也没有美国,那就哪个和中国关系差就粉哪个。

不过呢,乌粉应该很快就会变成历史名词。因为美俄会谈后,很多乌粉已经幻想着美俄结盟对付中国了。

那么乌粉这个马甲自然也就不需要再用了,就地转型为“普京粉”也说不定。

可以预见,现在乌粉有多喜欢泽连斯基,未来就有多讨厌,现在有多讨厌普帝,未来就有多喜欢。原因无他,指挥棒换了。

说到“乌粉”,那么就必须提到被“乌粉”创造出来的“俄粉”。

为什么说“俄粉”是被创造出来的?乌粉自己提供了证据,他们说崇拜俄罗斯的人很多,但是移民俄罗斯的人却很少。

500

乌粉得意洋洋的说,俄粉都是假的。对呀,本来就是假的。

按照“乌粉”的理论,某粉必定是想移民某国的。前面说过“乌粉”就是“美粉”,美粉最大的愿望就是获得美国绿卡,第二大愿望就是有人能出钱送他去美国。

所以,某粉必定是想移民某国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由此看,“崇拜俄罗斯的人很多,但移民俄罗斯的人很少”就充满了悖论。

乌粉看到“移民俄罗斯的人很少”是事实,但“崇拜俄罗斯的人很多”却是幻想。

想用幻想推出事实,当然出现悖论了。

事实是:崇拜俄罗斯的人很少,所以移民俄罗斯的人也很少。

虽然我们调侃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虽然我们支持俄罗斯不要怂、打下去,但你要说我们就是俄粉,就有点污辱人了。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外国绿卡感兴趣的。

真要说我们是什么粉,那一定是“老中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