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寒冬下的广发基金:重仓板块巨亏,行业回暖遥遥无期
2024年,光伏新能源行业陷入全面亏损,降薪裁员、限产停厂、破产成为行业主旋律,这让重仓该板块的广发基金同样深陷困境。
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广发基金亏损815亿元,2023年亏损332.29亿元,2024年全年财报还未发布,但上半年已经亏损了48亿元。
两年半时间,广发基金亏损了近1200亿元,其中重仓光伏新能源的基金“贡献”了不少亏损。比如由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从2021年至2024年中报亏损了近100亿元,由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A从2022年至2024年中报“贡献了”115亿元的亏损。
不过在巨额亏损之下,光伏新能源依然是广发基金重仓的板块。截至2024年12月末,广发基金前二十只重仓股中,光伏新能源依然占据半壁江山,比如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等。究其原因,广发基金显然已经深度套牢,只能被动等待行业回暖,但这似乎又是遥遥无期的一件事。
成也光伏 败也光伏
时间回到五年前,彼时光伏行业进入景气周期,业内上市公司业绩爆表。广发基金从那时开始押注光伏新能源赛道,刘格菘更是凭借旗下三只基金重仓光伏包揽下2019年年度业绩前三甲,一举封神。
2021年1月17日,刘格菘新产品广发科技先锋发行时获得10倍认购,原计划募资不超过80亿元,结果发行首日认购规模就超过了800亿元;2021年8月23日,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启动募集,单日认购金额就超过100亿元,仅用时2日便提前结束募集,最终成立时募集资金总额高达148.70亿元。
在这一轮光伏行情中,广发基金新生代基金经理郑澄然也脱颖而出,其与刘格菘和孙迪共同管理的广发鑫享灵活配置、广发高端制造两只基金在2020全年分别实现109%、134%的业绩增长,排名均位于行业前5%。这位“90后”新星一时间声名鹊起,其管理规模在2022年一季度末时高达480亿元。
不过在光伏行业热潮下,行业内各大企业疯狂投资扩产,从2023年开始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厂家纷纷打起价格战,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等产品价格随即暴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开始下滑,股价狂跌不止。
行业内头部上市公司晶澳科技股价从2022年年初最高时103元/股跌至目前2月19日收盘时的12.8元/股;亿纬锂能股价从2021年末最高时152元/股跌至目前44.98元/股;阳光电源股价从2021年8月最高时180元/股跌至目前68.25元/股;天合光能股价从2022年8月最高时88元/股跌至目前17.72元/股;晶科能源股价从2022年11月最高时19元/股跌至6.37元/股。
而上述股票均出现在了刘格菘旗下多只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中,郑澄然旗下产品也多有布局,结果双双遭遇巨亏。由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A近三年的收益率为-59.24%,广发诚享A近三年收益率为-54.33%,广发兴诚A近三年收益率为-54.17%。
刘格菘旗下多只产品同样亏损严重,广发小盘成长A近三年收益率为-40.75%;广发双擎升级A近三年收益率为-40.29%;广发科技先锋近三年收益率为-39.42%;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近三年收益率为-38.88%。
光伏行业穿越无人区
刘格菘在2024年年初曾对光伏行业表现出乐观态度,认为在组件价格快速下降过程中,行业出清的速度可能会加快,电池技术领先的一体化龙头公司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对新技术下龙头公司2024年的盈利并不悲观。
不过由于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出清可能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据期货日报数据,2023年底中国多晶硅总产能达到了21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93%;组件产能更是攀升至920GW,这一数据远超全球447GW的装机需求。步入2024年,多晶硅产能预计将逼近300万吨,组件产能或可超过1000GW,然而全球新增装机量仅在430GW~470GW左右,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愈发凸显。
产能过剩带来产业链价格全线崩塌。2024年光伏行业各环节价格相比2023年高点下降幅度在60%~80%,硅料价格接从20万元/吨降至2024年初的6万—7万元/吨,年末已降至3.9—4.4万元/吨,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的价格年内跌幅均超过了30%,击穿企业成本线,导致行业整体亏损。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亏损幅度惊人。隆基绿能预告2024年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TCL中环预计2024年亏损82亿元-89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元-75亿元;晶澳科技预计亏损45亿元-52亿元;天合光能预计亏损32亿元-38亿元;晶科能源预计亏损7.5亿-10.5亿元。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2024年光伏行业大会上公开表示,“本轮周期覆盖之广、调整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破解此轮困局,没有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我们正在穿越无人区。”(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