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镇中年的生态保护观察
01
一转眼,我在和顺县就要住满一年了。
2023年底的时候,我在和顺县租了个房,打算来参与驻地保护。
去年11月猫盟在村里开丰收宴时,山西组的猫盟伙伴们在村子里合影 ©王烁
山西组早两年就在这边扎下根来了。巧巧、蓓蓓、峰峰等人2022年就在县城租了房子,后来赵莹、汉娜、君姐等也纷纷加入租房的行列(我的房子就是汉娜帮着找的)。如今,人员来来去去,但山西和顺县本地的团队却已经稳定下来了。
去年4月春耕节时,大猫和老乡们合的影 ©周梦爽
以往我到山西这边来都属于出差,虽然来得很频繁,但终究还是“从北京去山西”,即便是我们当初有了铁桥基地、每年都会在这里住一两个月,也没有改变这种状态。而一旦住在山西了,人的心态也就变化了,逐渐的从“回北京”变成“去北京”。
我们的基地 ©猫盟
心态转变当然会包含更多。拿保护工作来说,不住在这里,就很难带入一些当地人的想法和情绪,而我们都知道,保护工作最终都是在解决人的问题。
选择驻地,会让保护工作变得更真实。
就比如说,现在每当我要出差的时候都很纠结,因为和顺没有高铁,2025年1月以前连绿皮火车都没有,我得先去太原,而去太原真是很折腾。
首先我需要叫个拼车去太原(还不是随叫随有,每天就早上和中午后两趟车的机会,否则就要花300块叫个专车),光是到太原就需要3个小时左右。实际上从和顺县到太原机场距离就145公里,但是沿途省道需要翻越两座山(正好从华北豹栖息地的南侧兜过去),汽车速度起不来。
所以当我去太原次数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觉得比较能体会当地人都希望升级337县道(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和顺马坊乡-县城段)。因为路通了,从县城到马坊乡时间可以缩短到40分钟以内,从马坊乡再上新修的昔榆高速到太原,大概不到1小时。也就是说,开快点的话,能比现在走省道省将近一半时间,或者至少省1个小时。
337县道工程对民生带来的好处是切切实实的,但它也割裂了和顺的华北豹栖息地,如今我们的态度更加矛盾 ©hannah
而这个公路正好从华北豹栖息地穿心而过,是我们之前试图阻止、现在努力优化的一个公路项目。
作为一个保护者,我的立场很明确;作为一个和顺人,我的答案很纠结。
02
当初之所以决定来和顺县住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豹乡田在2024年就要正式开张运营了。
这是猫盟在保护上前所未有的一个重资产项目。虽然之前已经试着种了一年地,但是真要搞起来,我心里还是觉得忐忑,到这边来呆着心里就踏实些。
其实来之前我并不知道能帮啥忙。山西团队总体是比较强的,因为本身就有王杰、王刚、郝耀华等和顺本地人,因此干事儿都比较高效可靠。豹乡田是什么、要做什么,通过2023年的实践也基本明确了:
我们租农民的土地,让他们赚到第一笔钱;
然后雇他们种地,让他们赚第二笔钱;
我们雇佣老乡帮助管理豹乡田 ©周梦爽
种地的同时要做好保护,无论是田里还是附近山里,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的保护成果与农产品一起进行销售(共建者和守望者),其收入除了覆盖成本外,需要通过合作社反哺村民,包括垃圾清理、文化活动、取暖补贴等,以及分红,这是他们能赚到的第三笔钱(或者福利)。
参加丰收宴的老乡们 ©王烁
君姐把豹乡田种的蔬菜送给饮马池老乡 ©王君
我们希望以此来达成社区参与生态农业,通过生态保护为当地的生态农业增值,实现社区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可持续发展。
看上去是个对所有人都好的事情,对不对?
但真干起来就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幺蛾子。当你住在县里乃至村里,就会面对最真实的人性。
我们的地在被我们租下来之前,是个搞中药的老板租的,他在这里种中草药。
地头还留下了著名中医的雕像
由于种种原因,中草药也没搞下去,人也跑路了,欠了村里不少租金和劳务的钱也没给。按说大家都该恨他吧?还真不全是。
有个村民,名字就不提了,就还老说那个老板好。不但抵制我们搞生态种植,豹乡田有点啥事儿还给那老板通风报信,偶尔见到我,还跟我说就该像那个老板一样种啥种啥。我说跟我们干肯定有实惠,你跟着他啥好处没得到咋就还觉得人家好?他那表情就一副“我家祖上也阔过”的样子。这让我觉得这莫不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现实表现?
年底了,他还让牛进到我们的冬小麦地里,把冬小麦都啃光了。君姐杰哥去找他,他还教训他们说牛就是要进地里吃,你们自己不看好地。
那您夏天的时候咋不敢把牛赶到各家的地里去吃玉米?
我们与老乡聚会 ©青峰
而且出这种事情,得了豹乡田好处的村民也没见有啥反应,只有一位正义感爆棚的大姐去骂他几句。
类似的事情其实不少,所以我一向不赞成把偏远地区的农民简单贴上“忠厚、老实、淳朴”这样的标签,事实上农村的社会关系也挺复杂。
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你让他受益,他也会感谢你。
老乡把自家种的水果送给我们 ©江涛
但你指望他有机会占你小便宜的时候而不去占,那可就未必;你指望他理解你,那就不一定;你指望改变他,那非常难。
这就更加体现出君姐、杰哥、瑞萍等人在这里做社区工作的不容易。到如今,三个村里参与到豹乡田工作的村民有多认可豹乡田的生态保护我不好说,但基本都很认可他们几个人。
君姐给老乡送王烁为他们拍摄的照片 ©王烁
社区保护工作,不是简单的模式+好听的故事,是需要扎扎实实去探索和坚持的,时间的投入和对自己所做之事的确信,缺一不可。
03
再说个事儿。我们发现当地村民冬季取暖是个问题,他们舍不得买太多煤,用于补充的许多薪柴都来自于自家附近的田边或山上。有些有年头的大树被砍掉在我看来真的很可惜。暂且不说这些杨树栎树会给多少动物提供食物和繁殖巢穴,光是这种村里人对自然的情感缺失,就会让人觉得保护太难搞。山坡光秃秃、大树被砍掉,似乎没人觉得可惜或者不好看,能换几百块钱或者烧几天炉子更加现实。
山头被砍掉的树 ©大猫
我们现在想出来的办法,是从豹乡田的资金里拿出一部分来给大家买煤(当地叫碳),村民自己1:1配套资金,这样相当于能让愿意参与的村民用半价买到煤来取暖,以此换取村民少砍些树。
拉煤的二乐叔 ©姐夫
当然有人会从森林的科学管理、碳排放等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试图去找到“砍树”的合理性和发展可能。但这其实根本不是关键问题。
关键在于,如果村民们连村口这些几十年的大树都不珍惜,连树上每年有多少只鸟在筑巢繁殖都未曾注意过,如果他们对这些都没有感情,那么当真正的保护威胁来临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指望有来自于本地的抵抗或反对的声音。
我们为豹乡田周围的树编号,并观察在这些树上筑巢的鸟类 ©静静
山麻雀在树上寻找营巢的树洞 ©大猫
山里修一条路、修一座风电场,我想我看到的更多是麻木、旁观。似乎这和自己根本没啥关系。他们对身边的山林没有感情,自然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这一点在过去的一年里愈发体会得深刻。
被砍伐过的山坡 ©小童
事实上这是我在内地很多地方山区探访,和在藏区一些环境很好的地方探访所感受到的一个根本的区别。
我有个特别清晰的印象:当我2024年10月在甘肃玉门的豺之谷拜访牧民那音的母亲的时候,她当时对我说的话。
她当时愤愤不平地指着不远处的矿场用不流利的汉话说:“那么好的山,看看被毁成什么样了!”
甘肃开矿挖山的痕迹 ©心悦
所以我其实很期待有一天村民们能来找豹乡田,说我们也不想砍树,砍掉了很可惜(而不是违法),但取暖问题确实不好解决,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就是豹乡田的保护工作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04
县城生活其实很惬意。我上班需要开车10分钟,这还算是我们同事里住得最远的。除了外卖没有大城市那么丰富便捷(我甚至不能通过外卖买鸡蛋),似乎别的都比大城市更舒服。这里房租便宜,冬季暖气很足,夏天凉快也不用空调。人生活在这里就会觉得大城市里每天白白浪费的那些时间和生命,在这里都被找补了回来。
你会选择慢节奏的生活吗?
但是年轻人们却还是更向往大城市。
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文化生活,这确实是太行山里一个小县城越来越无法提供给被今天的价值观训练出来的年轻人的东西。
但这里有大城市没有的东西:保持完好的森林、丰富的野生动物、松弛的生活。问题在于人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在张贴宣传保护生态的海报 ©王烁
我有时候觉得我们在这里,也并不光是在保护豹子。扎根于和顺县的豹乡田和猫盟其实也在探索一些关于生活的可能性。未来和顺的年轻人有可能在这里河边的一个装修现代化的工作空间里制作一些关于野生动物的影视作品或文创产品吗?大家会在某个幽静山谷的古老村庄的咖啡馆里谈论该怎么把自己的民宿或者体验营地做得更好吗?
保护总要去想一些未来的可能性,否则老盯着山里最近有没有打猎的、那条路是否又开工了、最近又有哪些工程要进驻……那一方面会累到抑郁,终究也不能解决长远的保护问题。
人生还是要有一些愿景的(图中是红尾水鸲亚成鸟) ©大猫
在山西和顺县住了一年,于是有了不少思考。再住一年,或许会想得更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