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工伤康复协议机构已达到19家 覆盖至各区市
“发生工伤后,单位同事帮我申请工伤认定时了解到工伤早期康复有关政策,我在工伤康复机构得到了及时的康复训练,现在恢复得比预期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很多。”青岛某电商公司李先生说。
2024年,青岛市入选全国首批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为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制度优越性,加快推进工伤康复工作提质增效,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印发了《青岛市推进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探索构建“医疗康复为基础、职业康复为核心、社会康复为纽带、再就业扶持为延伸”的新型工伤康复体系,有效提升工伤康复成效和服务水平,助力工伤职工尽早回归社会、家庭和岗位。
近年来,青岛市以“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有特色”为标准,努力搭建工伤康复服务平台,合理布局工伤康复机构,持续扩大工伤职工康复受益面,让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工伤康复服务。目前,全市工伤人员已累计达20.3万人,其中近30%的人员存在工伤康复需求。鉴于工伤康复需求量的加大、原有工伤康复资源布局不够充足的情况,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严格按照工伤康复协议机构评估准入制度,将10家具有康复技术特色优势、功能完备的区市级医疗机构纳入工伤康复协议机构,进一步拓展工伤康复机构覆盖范围,为工伤职工提供集医疗康复、职业康复与社会康复相结合的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青岛市工伤康复协议机构已达到19家,覆盖至各区市,逐步构建起公立医院、专科医院、伤养机构衔接顺畅、功能互补、层级分工明确的工伤康复服务体系。
依托工伤康复协议机构,青岛市积极推进工伤康复早期介入,抓住工伤康复最佳“黄金期”,全力打造工伤康复“3+3”模式,即以优越的医疗环境、先进的设施设备、专业的技术团队,为工伤职工提供优质的伤情评估、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服务,更好地提升职工生活自理能力、职业劳动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帮助其尽快回归工作岗位,提升生活质量。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以全国工伤康复联系点城市为契机,加强部门协同,积极探索多元化工伤康复服务模式,推出更多工伤康复配套措施,让广大工伤职工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康复服务。文/李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