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巨型石棺被无人机炸穿!2016年刚修好,谁干的?

500

就在特朗普给普京打电话,俄乌和谈即将启动之际,第二天的2月14日凌晨,一架小型无人机攻击了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安全封隔”设施顶部,设施内传出爆炸声并出现火情。

500

▲这次无人机袭击很明显针对的就是特朗普与普京的和平谈判,大家觉得会是哪一方炸的?可以留言中讨论。

据了解,该封隔设施负责保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消防人员及车辆数分钟内抵达现场扑救,所幸从目前传出的消息来看,封隔设施内层未发现破损,核电站内外辐射水平“正常稳定”。

500

▲被无人机炸穿的石棺内部

这个所谓封隔设施就是我们俗称的“石棺材”。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石棺材背后的历史故事。

500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严重爆炸事故,苏联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将大火扑灭,但反应堆炸出的大洞仍然在不断地向外排放带有辐射的烟雾,为了防止雨水或鸟类落入洞中造成污染扩散,同时也为了不让它释放的辐射影响到隔壁3号反应堆的工作人员。

500

▲4号反应堆爆炸几天后仍然在向外冒出浓烟。

500

专家们讨论出的最终方案是建造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复合避难所,或者说叫封隔设施,后来被统称为“石棺”,把反应堆罩在里面,不让污染泄露出来。

500

石棺的设计工作从灾难发生24天后的1986年5月20日开始,施工从6月到11月底结束,9万名工人参与建造,共用了206天。施工人员必须穿着防护衣,起重机司机在铅衬控制室遥控。

500

▲1986年正在建造石棺。

该工程共需要40万立方米混凝土和7300吨金属结构,封存在内的污染残骸有74万立方米。

整个建设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清理 4 号反应堆周围区域并浇筑混凝土

在周边竖立初步钢筋混凝土防护墙

建造 3 号和 4 号单元之间的隔离墙

层叠墙结构

涡轮机房覆盖层

安装高层扶壁墙

支撑架设及反应堆舱盖安装

安装通风系统。

500

500

▲在修筑石棺之前,需要人工清理屋顶上带有辐射的碎片

石棺并非完全封闭的,石棺上留有60多个钻孔,以便观察核心内部,并且安装了通风井,允许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流,通风口上安装了过滤系统。

500

▲石棺外景,拍摄于2006年

在建造石棺期间,一支科学小组作为代号为“复杂探险”的调查的一部分,重新进入反应堆,找到并控制核燃料,以防止再次爆炸。这些科学家手动收集了冷燃料棒,但核心仍然散发出巨大的热量。通过在反应堆上钻孔并插入长金属探测器管来监测建筑物不同部分的辐射率。这些科学家们均暴露在高剂量的辐射下受到伤害。

500

▲一大块堆芯融化形成的“象脚”,质地非常坚硬,遥控车上的钻头无法钻动,它是历史上放射性最强的物体之一。此照拍摄于1996年。

1986 年 12 月,经过六个月的调查,研究小组在远程摄像机的帮助下发现,四号机组地下室形成了一个超过 2 米宽的强放射性物质。该物质因外观皱巴巴的,被称为“象脚”。它由熔化的沙子、混凝土和大量从反应堆中泄漏出来的核燃料组成。反应堆下方的混凝土热气腾腾,现已凝固的熔岩和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石的壮观的未知晶体破坏了混凝土。研究小组得出结论,不再存在爆炸风险。

500

▲爆炸的4号反应堆与3号反应堆紧邻,事故结束后,其他几个反应堆已久正常使用了多年。

4号反应堆爆炸后,人们开始质疑该核电站的未来和命运。三年后,未完工的 5 号和 6 号反应堆被取消了。受损的4号反应堆被封闭,由于能源短缺, 乌克兰政府允许剩余的1、2、3号反应堆继续运行。

500

▲未完工的5号6号反应堆

1991年10月,2号反应堆涡轮机房发生火灾;当局随后宣布反应堆已损坏,无法修复并将其关闭。1号反应堆于1996年11月退役,乌克兰政府与七国集团和欧盟签署协议,2000年彻底关闭了整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运行。

500

▲2号反应堆内部,拍摄于2016年。

不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退役需要分成几个阶段、历时60多年才能完成。首先是1、从发电装置中取出核燃料,运到专门的长期储存地,预计完成时间是2014年。

2、反应堆被关闭和保护,受辐射污染最严重的设备将被封存,预计时间到2028年。

3、对反应堆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护,将放射性自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预计时间到2045年。

4、拆除反应堆装置,拆除设施并清理场地,最大限度的消除监管控制,暂定时间为2065年。(好家伙,就这么一个核电站退役工作,都可以一个工人从刚毕业一直干到退休了。)

由于1986年的4号反应堆钢筋混凝土石棺是紧急情况下匆忙建造的,使用寿命只有20-40年,因为当时苏联原计划是临时封一下,以后用更好的石棺或者更好的办法应对,谁知几年后苏联就解体了。

500

▲2006年的4号反应堆石棺。

随着20多年过去,石棺的情况逐渐恶化,雨水腐蚀严重,一部分水通过缝隙渗入反应堆收到污染,然后水又渗入到地下土壤。2013年2月因为结构老化,屋顶有一部分倒塌,放射性物质再次泄露,当地被迫紧急疏散。

为了不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露,欧洲国家对此尤为积极。1996年开始对石棺进行金属加固,用来稳定石棺的结构,整体工程在2007年完工。

500

▲2013年的4号反应堆石棺

1997年,国际切尔诺贝利庇护基金会成立,目的就是给寿命短且不稳定的石棺重新设计建造一个更永久的盖子。2011年基金会募集到8.64亿欧元,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管理,法国财团“诺瓦尔卡”(Novarka)公司承建。

500

500

▲新石棺建造在两条轨道上,可以滑行

新石棺叫“新安全封闭结构”,它是一座金属拱门结构,高105米,宽257米,重达3.62万吨,建在4号反应堆建筑物旁边的轨道上。

500

▲新石棺的施工现场

500

▲新石棺由多层结构组成

由于资金短缺,建造进度多次中断(当年80多亿人民币造个铁棺材还能资金短缺?),新石棺在2016年完工,11月29日沿着轨道滑到旧石棺正上方,2017年投入使用。

500

▲2015年4月即将完工的新石棺

核电站外部伽马辐射排放主要来自同位素 铯-137,其半衰期为30.17 年。截至 2016 年,自 1986 年事故发生以来,该放射性核素的辐射暴露量已下降了一半。

500

▲新建的石棺滑到反应堆正上方,拍摄于2017年。

500

▲新建的石棺,拍摄于2018年。

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后,俄军曾经在2月24日占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月31日俄军撤离,将核电站控制权还给员工。

500

▲废弃的普里皮亚季市和远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500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石棺被无人机炸出的大洞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一场人类的悲剧,而最近企图用无人机破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人,无论是哪一方,他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最后底线,为达到自己丧心病狂的目的,不惜犯下反人类罪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