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少小孩”到成熟演员:米热的演艺蜕变之路

500

演员米热夏提·亚里坤(以下称“米热”)所饰演的众多角色中,几乎没有一个与他本人性格相似,好像每一个都具有挑战性。

然而,当镜头对准他时,米热可以变成任何一个角色,变成另外一个人:像《美人制造》中的张易之,一个造型别致,总是摆着妖娆身姿的唐朝美男子;或是在《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玩世不恭、风流倜傥的“社交达人”范涟;又或者《凤囚凰》里的心狠手辣、唯利是图的康王拓跋昀……

游走于古装、都市、年代、悬疑等各类题材剧作,米热出道以来不断开拓自身戏路的广度与深度,为观众呈现了众多性格迥异的角色形象。

500

2024年9月,是米热出道的第十个年头。采访时聊到演戏,他的表达欲非常强烈,可以从深邃而沉着的眼眸里看到光,很难相信他在生活中是个内向的人。

在世俗化的想象中,从事演艺圈的人似乎天生就可以驾驭社交舞台,他们往往被视为外向性格的典型代表。

而米热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腼腆害羞的,甚至笑称自己是“社恐”。

这样的人可以演好戏吗?答案是肯定的。

15年前,米热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从一个青涩的新人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演员,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正如他自己所说:“演员也是和普通人一样,有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以下是米热的讲述。

500

一个“话少戏多”的小孩

在平时生活中,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拍戏的时候,无论是面对众多镜头,还是连续演三四张的剧本,我从头到尾都可以做到丝毫不紧张。

但如果让我在公司的晚宴、一部戏的开机宴、杀青宴等场合上当众发言,我就会有些抗拒。我完全可以在工作上好好表现,让我演谁我都可以尽力演好,可我却不太善于表达自己。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与周围人的交往。我和我的同事、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反倒是舒适的,因为我们都习惯了彼此的节奏。

500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是个“话少戏多”的孩子。每当家里有客人来访,父亲总会叫我出来表演才艺,而我则喜欢模仿一些小品演员。在我刚读大学时,我的梦想是毕业后回到新疆,成为一名喜剧演员。

在我准备参加艺考之前,我的父母曾反对我的演员梦想。他们都是小学教师,作为比较保守和传统的家长,他们更希望我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爷爷生前也不支持我学习表演。因此,我没有再向父母提起关于艺考的事情。

500

在高三下学期的某一天傍晚,我和父亲并肩走在路上,从我的母校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现为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出发散步途中偶然看到了新疆艺术学院,我停下脚步,看了好久。

那时各大艺术院校已经开始艺考招生,这意味着如果错过机会,恐怕以后很难再系统地学习表演。或许父亲在高考前也想给我一丝鼓励和希望,看着我慢慢开口:“如果你能考得上,我就让你去学。

第2天,我迫不及待地找班主任咨询了艺考相关事宜,一切都刚刚好。

500

距离新疆艺术学院的艺考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跟着一位老师上了两天表演课程,一天三个小时,大致了解了艺考的流程和需要准备的内容。十几天后,我以全疆第七名的成绩拿到了新疆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合格证。

结束新疆艺术学院的艺考后,离中央戏剧学院的艺考仅剩一周时间,可我仍有些犹豫不决。

我的犹豫并非因为时间紧迫,而是作为民考民(指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时,使用本民族语言答卷。)学生,我的普通话并不算十分标准,我担心我的口音会影响我最终的录取。

但我很喜欢表演,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随后,我就接连报名了中央戏剧学院与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的艺考。

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我和上戏的缘分就此展开。

当年参加上戏艺考时,我一人分饰多角,模仿了各种动物。在即兴表演环节,我和现场另一位艺考生默契配合,演了五分钟的小品。我越“闹”,评委老师就越开心、越喜欢。

那时候我还是个75公斤的胖子,脸上全是肉,不过老师们可能确实被我的“闹”所打动了,我的表现最后得到了他们的青睐和认可。

父母和亲戚朋友们听到这个好消息时,不敢相信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多的收获,他们觉得我在表演上也许还是有点天赋的。

500

2010年,结束一年的预科生活后,我终于踏入了梦寐以求的上戏校园,我当时的感受简直可以用“梦幻”来形容。

学校坐落在市中心,校内环境与我在偶像剧中看到的校园那样漂亮、洋气,学校里的学生个个颜值都很高,我仿佛来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500

▲上海戏剧学院2010级表演班毕业照

500

在后来的演艺事业中,我也从未要求工作人员或对手演员来适应我的节奏。相反,我会自己主动适应他们的工作模式。

我觉得演员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需要演员去融入这一角色;另一个是把本我打开,演好自己的同时,将角色融入自己身上。

我是属于前者,我的本我太内向了,因此在我的表演中,我始终都是在沉浸式地体验一个又一个角色,从未知到慢慢感受、理解它,有时甚至还要抗拒,但最终我都会成为这个角色。

500

迷茫与试炼

我还在大四的时候,我每天过得很焦虑。因为从大二开始,我就已经面试了很多戏份,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没有一个导演想要我。

看着身边很多同学陆续接到了自己喜欢的剧本和角色,并与不同的公司签下合同,而我还在原地徘徊,我就更难过了。

那个时候,我们是在网上投递简历,不过我的简历最后都石沉大海。为了拍戏,我还跟制片人、导演老师发很长的消息,告诉他们自己是怎么理解这个人物,为什么适合这个角色。

很遗憾,我还是没有接到合适的剧本。不过,老师们有时会给我讲这一圈子的新动态,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演员,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这些足以让我再一次准备新的面试。

大学那四年我也没有因此而虚度,我利用课余时间,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寻找模特兼职工作,也参与了一些杂志拍摄,从而赚取生活费。

2013年,我参加了一项全国性的模特比赛,并晋级了十强,这让我在人才辈出的上戏有了一丝自信和底气。

500

大四下学期,一家模特公司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也给出了很高的待遇。我想也快毕业了,自己至今没有接到一部戏,以后干脆做个模特也是个出路。于是,我答应了他们公司,准备签三年的合同。

那时候我都打算放弃演戏了,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干演员这一行。

然而,人生就像一出戏,当你失意到毫无期待的时候,它会突然给你带来一些惊喜。在一位导演的引荐下,我有幸结识了于正老师。

当时,电视剧《班淑传奇》的剧组正在招募演员,我报名参加了试镜。我扮演了女主人公班淑的弟弟寇丰一角,他是一个可爱善良的“护姐狂魔”。那时我20出头,角色本身的形象就和我相仿,导演看完我的表现当场敲定了我。

500

▲电视剧《班淑传奇》中的寇丰

后来,于正老师联系我,表示他最近本有意签约一位混血男孩,得知我是少数民族,问我是否愿意加入他的工作室。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还有这种好事?

能签进于正老师的工作室,对当时的我而言是万分难得的机会。在片场,每当我陷入表演困境,找不到角色的感觉,他总会给我足够时间,让我调整状态,渐入佳境。

他对我的期望,不止于当下的表现,更希望我能不断突破自我,学会塑造不同的人物。从入行之初,他便一路扶持,毫无疑问,于正老师就是我演艺道路上的伯乐。

500

刚开始拍摄《班淑传奇》时,面对数台摄像机,我总是很紧张。

迪丽热巴在这部剧中一位楼兰公主的角色,第一部戏有同班同学带我,这让我不至于那么紧张。我们俩搭戏时,她告诉我,“如果你特别紧张,就不要看我的眼睛,也可以看着我的耳朵演。”

后来在剧组里的老师和对手演员们的指导下,我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逐渐放松,慢慢摸索着如何演好这一角色。

500

说实话,我至今都不敢全程看完这部戏里的自己,稚嫩的演技会让我略微尴尬。不过,它总归是我的“处女作”,感谢教我如何演好寇丰的老师、同行们。

尽管《班淑传奇》是我接拍的第一部电视剧,但由于各种原因,它在杀青两年后才正式播出,而我真正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是从2014年的《美人制造》开始的。

其中我饰演了一个明媚妖娆的唐朝美男子张易之,当时国内几乎未曾出现过此类女性气质出众的男性角色,因此在人物塑造上,我同样经历了一段迷茫期。

在片场,导演老师教我怎样做兰花指,如何撒娇、卖萌才显得自然,加上张易之的装造也很美,我从不太能接受这一角色到慢慢磨合,再到后来我甚至会思考怎么演才能让这一角色更生动、有灵性。

这部剧播出后,收获了很高的收视率,张易之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微博热搜,也登上了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的舞台,这也意味着我受到了更多的热度和曝光。

500

▲电视剧《美人制造》中的张易之

从那一刻起,我认识到演员这一职业,没有做到“一线”和顶级的程度,实际上也和普通人一样会经历无数次的淘汰和焦虑不安,甚至随时可能面临生活溃散或者失业转行的风险。

处在这样一种风云变幻的行业环境中,能够坚守初心,全方面提升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500

打磨演技,沉淀热爱

签进一家公司并不代表以后就有戏“喂进嘴里”了,我还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主动争取喜欢的角色。

看到感兴趣的剧本,我会提前熟读,若有原著,我也会反复品读,直到完全理解透角色的内心世界。

2024年,我有幸出演了古装玄幻剧《烈焰》(又称《烈焰之武庚纪》),在剧中饰演了十刑这一角色。十刑是一个本性善良却因失去爱人而变得残忍、令人同情的角色。

作为原著动漫的忠实粉丝,能够争取到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十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深深吸引了我,我能充分理解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因此,从始至终我都坚信自己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这一角色。

500

每一次与角色的邂逅,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扮演一个角色,意味着我有机会去体验他的人生,感受他的情感,让这个人物栩栩如生,而不仅仅是机械地遵循剧本。

我是一个同理心很强的人,经常会与自己演过的角色共情,比如“爱而不得”的角色以及一些反派角色。

在拍摄反派角色时,我能感受到周围的人因为我的角色而对我产生厌恶。然而,在我的故事线中,我却认为自己才是那个被欺凌的人,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似乎对我有所亏欠。

因此,在正式拍戏时,我发现自己很难抽离角色,常常深陷其中,以至于难以自拔。

例如,在某一次拍摄时,我饰演的角色得知了自己的母妃去世,从我推开门进入现场,看到剧组悬挂的木偶时,便开始进入了角色。我缓缓走过去,双膝跪地,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戏份结束后,我坐在地上,无法起身,双腿不停地颤抖,泪水也止不住。观众接收到了这种情绪,那说明我的表演是有打动观众的,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500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饰演好自己的角色,也需要演员时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态。刚出道那几年,我没有太注重自己的皮肤管理和养生。

随着接触更多不同题材的剧本,我开始思考现在的观众喜欢怎样的演员,导演和工作人员希望我有怎样的状态。

演员是我的职业,我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做事。于是,我便通过规律的健身和合理的饮食来维持最佳状态。

500

2023年底,我重返新疆喀什,拍摄了电影《上海古丽》,这是我第一次回到家乡拍戏。它讲述了新疆南疆叶尔羌地区馕王后人阿迪江,怀揣着音乐梦想,远赴上海闯荡,并与女主相识相恋的故事。

经过一年的等待,《上海古丽》在CCTV-6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和观众见面了,我希望它可以成为观众认识新疆的一个窗口。

500

500

如今在内地发展的新疆籍艺人变得越来越多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宣传家乡。

过去,不了解新疆的人可能觉得新疆遥不可及,对新疆人充满好奇。现在一打开各种社交媒体,就可以看到新疆的美景、美食,它不再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了。

步入30岁之后,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沉稳,演技也在逐渐精进、成熟。很多人可能觉得年纪越大戏路会变得更窄,我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我认为,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是喜欢且当下适合自己的角色,那便是最好的。

因此我觉得,演员不应局限于自己的思维定势,也不应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是保持开放的心态,要多尝试不一样的题材,从角色中获取自身的成就感。

近年来,一旦有空闲时间,我便开始学习唱歌、跳舞。我想,如果哪天我有机会参加综艺节目,这些技能或许能派上用场。

平时,我也经常翻阅心理学领域的书籍,这有助于我演戏时把握角色的心理和情感表达。在演艺圈这个领域,只有不断地打造自己,提高自己的阅历和认知水平,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500

未来,我想去挑战一切没有尝试过的角色,可以是轻松的喜剧片、慢节奏的文艺片,也可以演绎那些贴近生活、简单质朴的故事。

我希望自己可以塑造出更多观众喜爱的角色,为他们带来一些欢乐,这能够让我在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中持续进步,激励我不断追求新的高度。

-END-

主      编:阿布德吾力、刘美仪

副  主 编:艾孜则、许露琪、穆尼热

版      块:疆来人物

版      主:许露琪

采      访:刘美仪

作      者:乃尔克再

校      对:热依曼

排      版:阿依波塔

后      台:如克亚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米热微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