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番茄?长了8只脚的怪东西,是水果界顶流?不少人吃进了急诊……
每周一,【把科学带回家】的编辑们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本周新闻,帮你轻松地开启这一周
🍳如何煮出完美鸡蛋?
科学家:如果不怕麻烦的话你可以花32分钟……
煎鸡蛋、炒鸡蛋、水煮蛋、鸡蛋羹……鸡蛋的烹饪方法有多达几十种,最简单的带壳煮鸡蛋就能煮出很多花样,比如全熟蛋和溏心蛋。
西方很多厨艺大师和美食家一度认为所谓的“65度煮蛋法”能煮出最好的鸡蛋,也就是在65℃左右的水中将鸡蛋煮1个小时左右。也有人认为67℃或69℃更理想,因此这个方法也被称为“6X度煮蛋”。在这种条件下煮出的蛋黄和蛋白质地类似奶油。不过后来人们发现蛋白质的变性温度并非是固定的,蛋白质变性的过程也跟加热时间有关。
一些人认为类似奶油的质地是煮鸡蛋最好的状态,这是蛋白质刚开始变性又没完全凝固的阶段。但是想要达到这种状态,蛋白和蛋黄需要不同的温度,蛋白需要大约85℃,蛋黄则需要65℃。
意大利科学家在前不久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索在不破坏蛋壳的前提下给蛋黄和蛋白两个区域施加不同的温度。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将生鸡蛋交替放入热水(100℃)和冷水(大约30℃)中,时间间隔大概2分钟,直到蛋黄和蛋白都达到最佳效果。
科学家对比了全熟蛋、半熟蛋、65度煮蛋和“间歇煮蛋”4种方法的效果,并且从各种角度给它们评分。丨参考资料[2]
煮熟后,科学家从色泽、柔软程度、干湿程度、熔度、甜度等多个角度给几种用不同方式煮出的蛋白评分,并且从黄度、密度、干湿程度、黏性等角度给蛋黄评分。
最终他们认为用这种“间歇煮蛋”的方法煮出的鸡蛋,蛋白的质地更类似半熟鸡蛋,而蛋黄则更像65度煮蛋法煮出的鸡蛋。
科学家还分析了用不同方法煮出的鸡蛋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歇煮蛋”的营养成分更具优势。
总之这些科学家认为他们开发的新方法煮出的鸡蛋不仅好吃而且营养,真是完美鸡蛋!不过让我花32分钟煮一个鸡蛋是不可能的,我还是选择8分钟煮一个全熟蛋。
【大开眼界】
🪰靠一张“假脸”混迹白蚁群中
吃喝都靠老大哥
自然界中的伪装大师无处不在,比如能让自己伪装成干柴棍的竹节虫和变成枯叶的枯叶蝶。然而最近,科学家在摩洛哥南部的安提阿特拉斯山脉发现了一种丽蝇(苍蝇的一种,外表一般呈金属色),它的幼虫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白蚁群中生活。丽蝇的尾部会模仿白蚁的头部,长有看上去像是白蚁触角和假眼的东西,而这些“眼睛”实际上是丽蝇幼虫的呼吸孔。
大多数白蚁生活在几米深的地下,巢内光线昏暗,白蚁一般用触角来识别同伴,探测同伴的形状和气味。如果兵蚁嗅出来自其他蚁群的入侵者,它们就会攻击并肢解这些闯入者。为了避免被发现,丽蝇幼虫还会模仿白蚁的独特气味,尾部的假触角也可以帮助丽蝇幼虫同时与多只白蚁进行“无障碍”交流。
这个假脸超可爱啊!|参考资料[1]
丽蝇幼虫生活在巢穴中,但并不会捕食白蚁或干扰白蚁的活动,它们的存在宛如幽灵。这种行为被称为社会寄生,是指一个物种依赖另一个物种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来获取生存和繁殖的优势。例如,某些杜鹃鸟会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让宿主鸟代为孵化和养育幼鸟,杜鹃幼鸟还可能排挤宿主的亲生幼鸟,导致宿主的繁殖成功率降低……
【这周吃啥】红果参
🍅黑化番茄长了8只脚的怪东西,
居然变成了水果界顶流?
不知道你最近几个月有没有在网上刷到过一种长得很奇怪的水果,叫做红果参。这个水果长得又像番茄又像蓝莓,侧面长了一些“腿”。剥开来更是奇怪,又像番茄,又像山竹,还长了一些密恐会抗拒的黄色小籽……
长得这么奇怪,也许是因为过人的味道,所以才火的?不少网友开始跃跃欲试,将这种水果买回来品尝,结果发现它的味道也是一言难尽。
你见过这种水果吗?最近在小X书上成为了“网红水果”的红果参
它并不甜,也不酸,果肉偏干,还有人说有土腥味和草味。不过更重要的是,在小X书上,居然有很多人因为吃红果参吃进了医院,这种陌生的水果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轻则让人拉肚子、身上发痒,重则让人进急诊。
这其实是一种桔梗科植物的根,同时也是一味中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等地,有人也叫它蜘蛛果、肉算盘等。它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富有花青素、氨基酸和膳食纤维。
不过,事实上它应该算是一种野果,身上的腿则是残留的花萼。有网友就评价,这种果之所以是“野果”是有原因的,毕竟,野果需要经过不断的人工培育,才能变成我们餐桌上好吃又健康的商品水果,而红果参是近几年才开始培育和改良的,虽然能吃,但口味说不上有多好。说不定再过几年就会有更好吃的人工培育品种了。而没有吃过红果参的大众,在初尝到这种野果时也可能会引发过敏。
不过,花青素的确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它有护眼、增加肠胃益生菌、保护肝脏健康等功能,一般存在于蓝紫色和暗红色的食物中,比如紫色玉米、紫薯、蔓越莓、蓝莓、葡萄。不过,商家经常宣传花青素的“抗衰老”功能,可能并不准确,因为花青素只是一种抗氧化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抗衰老有着很大的区别。在食物中,还是最好保持营养均衡~
撰文 Skin,阿娴,Ziv
参考资料:
水煮蛋
[1]https://www.livescience.com/28575-science-of-cooking-perfect-egg.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72-024-00334-w
丽蝇
[1]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25)00007-7?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25000077%3Fshowall%3D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