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余焉:割地卖国,变法图强

500

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清廷30年洋务运动的破产,也让很多中国人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强大,维新改良主义思潮逐渐盛行。

此时,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首的维新派,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

光绪帝年轻气盛,不愿意做亡国之君,更重要的是他想证明自己,即使没有慈禧,自己也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所以,在变法图强这个问题上,光绪帝和维新派一拍即合。

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向以“顽固派”示人的慈禧居然没有对变法进行阻挠。实际上,慈禧在最开始不仅不反对变法,而且还很支持。从她破除祖制,大力任用汉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进行洋务运动,就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

于是,在“万众一心”的情况下,戊戌变法开始了。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夭折了,慈禧也从支持者变成了反对者。

这是因为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发布了一系列纸上谈兵的政令,甚至有割地卖国的倾向

戊戌变法自开始到结束不过三个月左右,却接连下发了184条政令,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快赶上两天一条了,基本上是第一条还没开始搞,第二条就到了,让各地官员百姓无所适从。

关键是有些政令本身也有问题,比如裁撤冗员,一裁就是上万名官员,如此冒进,就跟闹着玩儿一样,国家还运转不运转?

更为荒唐的是,维新派为了筹措变法的经费,竟建议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卖给英国、沙俄

对此,谭嗣同曾说: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边缘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

“今夫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大而寒脊,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地接英俄,久为二国垂涎。一旦来争,度我之力终不能守,不如及今分卖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坐获厚利······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

康有为也是卖地的积极鼓吹者。光绪帝的老师孙家鼐曾问康有为,变法要筑铁路、兴学校、练新军,一下增加了这么多开支,钱从哪儿来?

康有为回答说,把新疆卖给俄国,把西藏卖给英国,卖个好价钱,变法的资金自然就有了。

康有为和谭嗣同关于领土买卖的理论依据是,1876年俄罗斯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只要价钱合适,俄国能卖,我们为什么不能卖?

如果说卖地是为了筹钱的无奈之举,那么接下来的几个建议差点把中国推入深渊。

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康有为建议,聘请伊藤博文为变法总顾问,甚至后来要把伊藤博文任命为大清的内阁总理大臣。

康有为等维新派表示认同,纷纷上疏光绪帝,请求重用伊藤博文。幸亏杨崇伊向慈禧报告说:

“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吝拱手让人。”

这才阻止了维新派想要重用伊藤博文的荒唐想法。

之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建议,中美英日四国合邦。这个计划具体为,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组成联邦,然后从四国中选出100人组成委员会,统一负责军事、政治、财政、外交事务

对此,康有为认为可行,并且向光绪提出了这个想法。

维新派官员杨深秀上疏说:

“臣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不美。”

另外一个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上疏说: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为合邦,公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

这等于是把中国的军事、财政、外交等等大权全部交给外国人。幸亏这个建议没成,一旦成了,中国可就彻底要沦为殖民地了。

慈禧获知此事,知道事态严重,于是返回紫禁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捉拿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官员。

康有为、梁启超出逃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斩于菜市口。

康有为出逃海外后,又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他认为要对中国进行人种改造。他将全世界人种划分为四等,白色人种最为高贵,黄色人种次之,棕色人种第三,黑色人种最低。他建议引进白人女性来中国通婚,这样百年之后中国遍地都是白人,那时中国可救。

真是荒唐至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