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驾的核心价值:紧急避险处置能力
前期,比亚迪智驾曾经因为王传福的不重视,【虚头巴脑说,当时我就觉得他这话不对,结果修正的很快。在中国这片智驾研究兴旺土地上,像比亚迪这种资源(更多指人才资源)够能力够的车企,快速搞好一个智驾系统还是完全可能的】,落后了大部分厂家。后来他们奋起直追,2025年初出了高中低一套的智驾产品,让人欣慰比亚迪终于跟上来了,并要实现智驾平权,意思所有比亚迪车都要配上智驾。然后华为余承东说了智驾凑合够用和好用,在智驾还是有很大区别,引起一些纷争。
智驾平权,本质上是智驾该卖什么价格甚至免费的事,关于比亚迪和华为老余的那个纷争,围绕智驾包价格,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1)从宣传效果说,余总的发言反而加热了比亚迪智驾的热度,对比亚迪智驾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2)比亚迪智驾是否真的可以实现“平权”了,基本上是的。但主要还是指纯视觉的方案,而纯视觉方案很多新势力的平价车都配纯视觉智驾了,各厂家全面铺开到自己车型(主要是纯视觉智驾包)不是难事。但比亚迪确实力度总是最大,毕竟保有量和实力在那里摆着。其实价格来说现有的纯视觉智驾包,很多厂家价格也不贵,他们以后就说免费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定价都不贵的情况下,把价格淹没在售价中,处理起来不难。比亚迪的激光雷达2个版本,必然价格还是要和成本匹配的。
3)比亚迪出智驾3个版本,分明告诉大家:智驾是分级别的。高阶智驾好用必然成本高,必然卖的贵,普及的那款视觉方案可以缓解疲劳,暂时开小差可以,但千万别和高阶智驾比,驾驶员一定要持续参与驾驶过程。
4)比亚迪的智驾出来,会有第三方出来做对比测评,到时候在给比亚迪的智驾水平进行定义比较客观。
5)余承东的评价是否合理呢,目前看比亚迪的一些智驾视频,客观的说就是凑合能用的状态,和好用且关键时候管用恐怕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目前看高阶智驾只有华为做到了。
6)华为出了一款高精度的4D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更远分辨率更高时延短(280m的距离、5cm的成像精度、时延缩短65%),那这个低成本的高技术产品的投入使用,恐怕才是有效的智驾平权的重要依托,相对接近激光雷达的性能可以让很多便宜车用上类高阶智驾的能力,纯视觉不是最安全的选择。
这里我说一下高阶智驾的关键能力点在哪里:它关键并不在能不能高速是否解放驾驶员实现不接管,它的关键在于突发情况出现时,能不能在几十-几百毫秒内作出快速准确的避险反应,最大限度规避一场交通事故,这才是好的智驾的核心能力。而且核心是高速上的突发情况处置能力,因为高速下反应时间短,而且要人命。这个功能可以10万公里不用,但出现的时候能管用才让人放心,帮我解决万分之一下的危险处置,这才是产品真正的核心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华为的智驾(主要是它家全功能的智驾包)的价格是很良心的!
而一个车在紧急时候处理快速且逻辑正确的智驾系统,意味着其在平时非紧急状态下的决策“备案分支”和“智能储备”是多出很多的,只是这些紧急避险的“分支和储备”未被现实条件“激活”。就好像一个新司机和老司机都能帮你长途开回家,但新司机开的时候,你大概率不由自主的要帮着他一起看路和提醒,而老司机帮你开你完全可以睡大觉一样,那种放心程度就源于老司机的突发事件预判和处理能力比新司机强,强在每一个驾驶时刻:老司机的判断和决策都要比新司机更早、更准确、更留有余地、处置更有经验,因为他们有1个训练时间、处置情况数量和经验相差很大的大脑。
客观上说在处理突发情况方面,华为智驾已经类似老司机,因为决策精准性和快速性,老司机作为一个人也是没法比的。比如紧急时华为车从紧急车道“挤”过去,人的判断大概率认为过不去,结果问界就是神奇的挤过去了,侧门有一点擦到,但避免了一场碰撞,这类处理还不少,说明华为智驾时刻有这种紧急处理“备案”或能力,这是让人放心的地方,这就成功兜住底了,也是华为智驾目前超越同行、比同行智驾更贵的原因。这些情况在其他智驾身上还没有普遍性的做到。
目前只有华为的高阶智驾才是接近真正意义的自主驾驶的产品,车位到车位。其他厂家类似能力的产品,还没有出现。
如果这种具备紧急避险处理的功能特斯拉搞出来了,你能想象特斯拉的智驾包要卖到什么价格吗?
再次强调:突发情况处置能力——智驾增强安全性的核心难点和终极考验(至少是之一),一个是让你轻松开车,一个是危难时刻救你命,这提供的价值是截然不同的。
(我希望2家车企都好好发展,比亚迪和华为的智驾都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