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之殇:国内式微与国外兴起

烟花爆竹声中,旧岁辞去,新年迎来,那曾是镌刻在无数中国人记忆深处的热闹画面;冥币在祭祀时的焚烧,承载着对逝者的追思与敬意,也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民俗;春节,更是阖家团圆、万象更新的盛大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情感与文化内涵。然而,如今我们却无奈地看到,这些传统民俗在国内似乎正逐渐式微,而在国外却呈现出别样的繁荣景象,着实令人感慨,也引人深思。

500

​曾几何时,每到春节前夕,大街小巷便摆满了售卖烟花爆竹的摊位,孩子们满心期待着能在除夕夜里尽情燃放,看着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是独属于春节的喜庆氛围,是年味儿的生动体现。可如今,所谓出于对环境、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量,多地出台了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城市的除夕夜变得格外安静,少了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也似乎缺了几分往昔的热闹劲儿。冥币同样如此,传统的祭祀活动中,焚烧冥币是常见的环节,可随着所谓文明祭祀理念的推广,加之防火等安全要求,它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在一些地方被明令禁止。所谓文明祭祀,是什么标准?传统的就是不文明,舶来品就是文明?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不再像过去那般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了,拜年的仪式感淡了,仅留了媒体中的仪式、却没了感觉。传统的年俗活动减少了,人们更多地是在吃吃喝喝、看看电视中度过,那种对春节翘首以盼、精心筹备的热情仿佛也在慢慢冷却。

反观国外,烟花爆竹却遍地开花,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庆典活动,总能看到烟花腾空而起,照亮夜空,外国友人也沉醉在那绚丽多彩的光影之中,享受着这份来自东方的独特欢乐元素带来的美好。冥币更是烧遍世界,不少外国人对这种极具东方神秘色彩的祭祀用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寓意,甚至将其融入到自己对逝者追思的方式之中,让冥币承载的文化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而春节,更是在国外越来越热闹,舞龙舞狮、贴春联、挂灯笼等年俗活动在许多外国城市的街头巷尾上演,外国人也穿上唐装,喜气洋洋地参与其中,感受着中国年的魅力,并且我们的春节成功申遗,更是让它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响亮的名号,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

500

这种现象让不少国人心中刺挠。难道我们的民俗今后需要到国外才能去体会、去感受?自己的传统变成了奢侈、变成了奢望?

有关方面的解释也是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说,国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的城市里,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火灾隐患等问题日益凸显,出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的考量,禁放成为了无奈却必要的举措。但是,另一方面,几天的所谓污染都接受不了的话,常年的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为什么就能接受?汽车尾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更小吗?

对于冥币而言,借口传统的焚烧方式容易引发火灾,推行所谓现代文明观念,去倡导什么更加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并宣扬什么这种形式成了大势所趋更是扯淡。根据2025年的数据,墓园安葬已经超过了53%,政府同时在积极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如骨灰格位存放、树葬、海葬等,这些方式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直埋土葬比例已大大降低。这些安葬方式因为有序管理,焚烧冥币几乎杜绝了火灾之虞。

而对于春节氛围变淡的说法更是可笑至极。说什么是因为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于工作、生活,无暇精心筹备传统年俗活动,再加上一些传统年俗传承出现了断层,年轻一代对其了解不够深入,参与热情也就不高了。你把传统放开,你看人们的参与热情淡不淡、热情高不高?会不会有时间精心准备年俗活动?所谓传承出现了断层更是一种“有罪推定”:你掐灭了传统、就妄言是因为出现了断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杀人诛心啊!

国外之所以对这些传统民俗青睐有加,是因为它们承载着独特而神秘的东方文化魅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国友人渴望了解不同的文化,而中国这些传统民俗正好满足了他们对异域文化探索的好奇心,它们以别样的风情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成为了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真正成了墙内开花墙外红

500

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传统民俗在国内逐渐式微,它们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承载着先辈们的生活印记和情感寄托。我们应当在尊重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寻找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比如研发环保型的烟花爆竹,推广有序管理下且富有文化内涵的冥币祭祀替代形式,通过多种途径让年轻一代有机会深入参与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民俗在国内重新焕发生机,让它们既可以在国外绽放光彩,也能在国内这片孕育它们的土地上继续传承,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让那浓浓的传统韵味再次弥漫在每一位国人的心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