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令和米骚动”
近一年“米骚动”成为日本热门社会问题。
“米骚动”的原意是指1918年(大正七年)爆发的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群众暴动,最初由渔村妇女抢米事件引发,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革命性政治斗争。这场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其最初的抢米形式,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对粮食短缺和米价高涨的强烈不满。
近年来,日本因大米价格高涨和供应紧张,2024年至2025年,日本大米价格暴涨90%,民众抱怨“吃不起大米”,称之为“令和米骚动”。日本政府近日决定投放21万吨库存米以缓解危机。
现在日本大米的价格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大约4千日元5公斤。
日本大米储备为100万吨。每年循环采购20万吨。储备五年后的大米作为饲料粮出售。
那么储备五年的陈米长啥样呢?看下图;
储存五年的大米已经变黄了。但在日本销售这种发黄的大米是合法合规的。颠覆了日本食品=安全、卫生、新鲜的神话了吧。
中国储备米的国家标准是2-3年。4-5年的陈米恐怕作为饲料粮都不够格。
日本专家也觉得难以解释。于是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建议按照30%陈米的比例和新米混合。这样就吃不出陈米的味道了。
仓储公司的社长信誓旦旦的表示库存五年的大米品质变化不大。可以放心食用云云。
特朗普近日提出了“对等关税”政策。预计会对日本大米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日本的大米进口关税政策是其农业保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不开放的市场。也是日本竞争力最弱的农产品。
1. 关税配额制度
日本对大米实行关税配额制度,即在一定的进口配额范围内,关税较低甚至免税,而超过配额的部分则征收高额关税。目前,日本的大米进口配额约为每年77万吨,其中免税部分主要用于加工用途(如制造烧酒等)。
2. 高额关税
对于超过配额的大米进口,日本征收高额关税,税率通常超过700%。这种高关税政策旨在限制外国大米的竞争,保护国内大米生产者的利益。
但在政治上,农民选票又一直是自民党的票仓。特朗普得罪不起。农民的选票也得罪不起。
日本僵化农业保护政策叠加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冲击波,日本的“令和米骚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