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周评|古茗们为什么不受投资者追捧?

500

《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新式茶饮近年来的“由热至冷”尤其明显,而蜂拥而至向资本市场冲刺上市,或许是行业大洗牌前夜的经营策略。

上市一方面能获得投资者资金助力;另一方面对于品牌效应与国内越发饱和情况下的海外拓展都能起到口碑宣传作用。

2025年的一季度,港股资本市场上迎来两家新茶饮公司,2月12日,古茗(01364.HK)登陆港交所,外界预期3月初蜜雪冰城也将紧随上市。

然而,上市敲钟的喜悦心情,还是无法提振投资者的看好热情,古茗的破发并不出人意料。古茗的发行价是9.94港元,截至2月14日收盘,股价收报于9.400港元,连续破发3天。

颇有意思的是,上市前夕的2025年1月,古茗宣布,向2024年12月31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的现有股东宣派17.4亿元股息。

为何不等到上市后向全体股东派息,而选择先把钱分走?这一举措显然对上市后的股东而言,不胜唏嘘。

古茗成为港股新茶饮第三股,前两个分别是奈雪的茶(02150.HK)和茶百道(02555.HK)。蜜雪冰城为了上市,2022年递表深交所主板,2024年再转战港股。

实际上,在资本市场的走势上,前两位也同样非常不佳。以近一年来看(2024年2月14-2025年2月14日),奈雪的茶股价跌幅49.26%;茶百道自2024年4月23日上市至今(2025年2月14日),股价跌幅38.18%。

有港股投资人认为,新茶饮之所以在资本市场上走势不佳,核心原因还是企业业绩近年来普遍增速放缓,这包括了单店盈利能力和订单下滑等,投资者普遍会认为,新茶饮的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目前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价格战也从未停止。而伴随着总体消费的放缓,如果无法迅速上市,哪怕估值下降破发流血,也好过无法上市所带来的更大压力,再加上新茶饮的投资机构普遍有着较为强烈的退出需求,那么上市的成与败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公司的前途与希望。

2024年12月30日,在《港湾商业观察》发布的《古茗上市之压:全国同店GMV增长率“转负”,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一文中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单店日均GMV约6500元、单店日均售出杯数达386杯、每笔订单的平均GMV达27.7元,上年同期上述数额分别为6800元、417杯、28.2元;三大数据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外,古茗门店多集中在浙江、福建及江西等地区。2021年-2023年,公司门店数分别为5694家、6669家、9001家,同店GMV同比分别同比增长12.0%、2.8%、9.4%;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门店数达9778家,全国范围内的同店GMV增长率同比下滑0.7%。

的确,相信所有消费者都感受明显的是,曾经价格动辄30多或40多的新茶饮不见了,十几块成为遍地可见的价格,而且各品牌间的同质化现象似乎更加明显。

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65.3%的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表示每周购买2-3次新式茶饮;消费者能接受新式茶饮的最高客单价区间为16-20元,占比达46.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式茶饮市场消费者认知程度加深,大多数新式茶饮消费者购买频次增多,大众价格为最佳价格区间,企业应着重打造“高质、性价比”产品。

而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当咖啡都打到9块9时,且消费疲弱依旧的话,16元左右的新茶饮价格也依然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我国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虽然保持增长,但是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2025年的12.4%。

窄门餐眼在2025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奶茶饮品”这一细分市场中,门店总量达到39.31万家。近一年内新开设了11.14万家门店,但净增长数量为-3.87万家。换言之,新增门店背后,有近15万家店铺关闭了。

而据山东商报旗下泰山财经日前消息,山东潍坊、聊城、诸城等地网友陆续抛出奈雪的茶(简称“奈雪”)闭店截图,有消费者表示,奈雪正在撤出山东。

在消费总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新茶饮如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恐怕是所有品牌都必须认真思考的关键。(港湾财经出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