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蹲后续!街头呼唤中国姑娘的古巴老人,竟牵出史诗级彩蛋
作者:柳嘟嘟
大年初四的夜晚,博主Missya徜徉在古巴的特立尼达。
入睡后的小城被柔和的静谧笼罩,突然,一位老爷爷隔着门栅栏反复呼喊着“chinta”。
在西班牙语中,这是“小姑娘”的意思,很亲昵。
● 来源:@Missya在澳洲
突然的搭讪让Missya提高了警惕,那个老人家看上去,实在像是讨要钱财的流浪汉,Missya不禁加快了步子。
不料,老人家一遍又一遍地喊着“chinta”,Missya鼓起勇气回头,她担心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帮助。
老人依然双手抓着栏杆在焦急地等待,模样在暖黄色灯光的映照下变得清晰,他身形佝偻,满头白发,高高隆起的大鼻子像极了匹诺曹,而那双眼,写满了期盼与渴求。
见Missya回头,老人竟有些不知所措,他手忙脚乱地一通比划,让姑娘等等他,说有东西要拿给她看,说着,便颤颤巍巍地走到柜子旁翻找。
● 来源:@Missya在澳洲
透过窗户的栅栏可以瞥见,老人的住处可谓家徒四壁,一张简单的床,一个老旧的衣柜,地板的花式早已过时,门上油漆早已斑驳。
● 来源:@Missya在澳洲
这样的老人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宝贝想要分享?
然而,当他翻开证书的那一刹那,Missya和远在中国的万千网友都震惊了:
他是一名获得了无数勋章的高阶飞行员,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飞行科学习。
● 来源:@Missya在澳洲
而他的故事,绝不仅仅如此......
众生芸芸,你得经历多少机缘巧合,才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与一位垂垂老矣的国际主义战士不期而遇?
但,我们就是这么幸运。
老人名叫“阿尔贝尔多·阿尔曼多·海索斯·阿隆索·桑焕”,简单点,他唤自己为:
Dido(音)。
1961,Dido在手心里认真地写着,这串数字对他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 来源:@Missya在澳洲
这是中国与古巴正式建交的第二年,同为社会主义的兄弟,古巴在革命胜利后,迫切需要提升国防实力,尤其是空军力量。
而当时的中国,在航空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于这样的背景,古巴决定选派一批优秀青年前往中国学习先进的飞行和飞机维护技术。
● 古巴青年在华留学期间与中国师生的合影。图片来源:人民空军
经过层层选拔,223名综合素质过硬的古巴青年脱颖而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却已然肩负着祖国人民的希望。
Dido,正是其中之一。
● Dido年轻时
他们先是抵达北京,随后赶赴山西临汾,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正式开始了严苛的飞行训练。
从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到惊心动魄的实际演练,通往天空的每一级阶梯,考验的都不止智力和体力,更需要钢铁般的意志。
而飞行员注定是属于天空的,见过了真正的星辰大海,那壮阔的景象便会成为一生的魂牵梦萦。
在与Missya的交谈中,Missya告诉他,自己正在学习滑翔,Dido老爷子的脸笑成了卡通模样,那神情透着一股知己般的默契:
Hey, bro, you know that feeling~!(兄弟,你知道那种感觉!)
● 两人通过翻译软件交流
训练的时光是艰苦的,也是温暖的。
寒冷的冬夜,中国教员会给他们裹上衣服,生病时,也会给予悉心的照料。
这些教员有的只比他们大两三岁,却如同父母般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
为了更好地交流,Dido努力学习中文。
保存了几十年的笔记本早已泛黄,Dido一页一页地翻着,上面用西班牙语和中文写着“你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走?”“你家里好吗?”“我们回去吧!”......
● 来源:@Missya在澳洲
1963年2月9日,Dido的中国故事戛然而止。
只剩4个月就能完成所有科目顺利毕业了,可惜Dido来不及等到那一天。
就在前一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小小的古巴沦为了美苏两大强国博弈的战场。
在祖国生死存亡的时刻,远在中国的Dido和部分同学毅然决定,中断学业,保家卫国!
● 老爷子只拿到了肄业证书。来源:@Missya在澳洲
年轻的战士投入了战场,他究竟经历过多少战争我们无从知晓,只能从零星的镜头中略猜一二。
在Dido那简陋的屋子里,挂着一张写着“为安哥拉人民的独立和解放运动作出贡献”的证书,落款是著名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
由此推测,Dido曾被派往非洲参与安哥拉的独立和解放,妥妥的国际主义战士!
● 老爷子参与安哥拉的独立和解放运动获得的证书。来源:@Missya在澳洲
他悉心收藏的徽章铺了满地,每一枚都是鲜血,都是胜利,都是与子弹擦肩而过的九死一生。
● 老爷子展示他获得的勋章。来源:@Missya在澳洲
后来啊,他再也没有了天真无邪的岁月,也再没有机会回到中国,继续那未完成的飞行梦想。
这一去,便是60多年。
有博主被老爷子的故事打动,实地探访了他的母校——十二航校。
历经两度合并,当年的十二飞行学院已经变成了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老校区在岁月的侵蚀下杂草丛生,破烂不堪。
在尘封的学生档案中,博主竟真的找到了Dido。
1961年,他很年轻,世界也很年轻。
● 年轻时的Dido
“我一直看着表,三点了,你还没有来,我以为你再也不会来了……”
再次见到Missya的那一刻,Dido既欣慰又心酸。
● 来源:@Missya在澳洲
第一次的见面很仓促,还没聊几句时间就很晚了,Missya答应他第二天午后三点在他家准时见面。
次日,Dido早早就忙活开了,他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铺上了新的床单,换了身特精神的衣服,欣喜地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然而,Missya迷路了,找了好半天才敲响了那扇破旧的门。
桌上的钟表已经指向了4点半,在“失约”的一个半小时里,Dido很失落吧,又或者,他已经习惯了。
战争结束了,年华老去了,他们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国家与和平,后人只道是寻常。
曾经的同学和战友们呢?
Dido平静地说:“都死了”。
● 来源:@Missya在澳洲
如今的他只能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与偶然路过的中国人搭搭话,相似的亚洲面孔上,或许能捕捉到故人的影子。
可想而知,在遇见Missya之前,老人已经隔着栏杆对路过的亚洲面孔呼喊了无数次,驻足者寥寥。
所以面对Missya的回头,他才那么的手忙脚乱。
枪林弹雨难躲,孤独更难躲。
Missya说:“我明天就要走了,就要离开特立尼达了”,Dido一脸的不舍。
在与Missya分别时,老人红着眼眶说,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从哈瓦那到北京的机票,需要多少钱啊?”
● 来源:@Missya在澳洲
半个世纪过去,Dido牵挂着的,依然是中国。
当然,如今的Dido已经80多岁高龄,加上过去坠机时的旧伤,或许他比谁都明白,再次来到中国只怕是执念与幻想。
但是!
Dido绝对不敢想象,他的故事在中国牵动了多少力量。
有的网友自发追溯了他的历史,并且确认了自己的爷爷竟然是Dido的老师!
● 网友@老查狸的爷爷现在还留着当年的学员合影
有的网友找出了当年与Dido一同来中国学习的老同学的照片。
有飞行员朋友计划开着自己的飞机前往古巴,带着这位“雄鹰”再次翱翔于蓝天。
有军模玩家想要做一架当年的飞机模型,给老人家做个纪念。
有公关活动公司的从业者,想要为他们办一场当年航空军校的校友会。
无数无数的普通网友,想要为Dido的机票钱随上一笔。
“人民空军”的官媒,更是火速展开了行动!
是谁说,一个佝偻的老头讲述当年的牛逼岁月,论谁都不想听?
Dido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而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耐心,和更多更多的好奇。
老爷子走红网络后,无数网友都在蹲他的后续。
就在当地时间2月10日,中国驻古巴大使馆邀请了十余名曾赴中国留学的古巴退役飞行员及其家人,在大使馆共庆元宵佳节!
而网友们心心念念的Dido,也在其中。
● 前排右四为Dido
老爷子穿上了最考究的衣服,披上了中国红的围巾,与老战友们共唱中国军歌《我是一个兵》。
● 来源:@央视新闻
一同参加的,还有退役飞行员——古巴航空公司前副总裁曼努埃尔·罗哈斯,回想起昔日种种,罗哈斯动情地说:“中国人不仅教我们技术,更教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 曼努埃尔·罗哈斯的毕业照
当老英雄们欢聚一堂,你会发现历史书上那些遥远又宏大的词汇,在那一刻活生生地具象化了。
我们无法得知此时的Dido究竟是怎样的心情,但我想,这个特殊的日子应该能稍稍宽慰这些年失落的时光吧。
官方镜头之外,亦有博主去探望了老人的生活。
好消息是,他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孤寡英雄”。
老人的侄子就住在隔壁,女儿也在不远处有个大房子开着爱彼迎,他在生活上虽不富裕,但也不算贫穷。
之所以一个人住,是因为老爷子习惯独居,当然,他也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关怀的渴望。
● 来源:@Missya在澳洲
活在逐渐失语的世界里,怕是老年人共同的痛吧,英雄迟暮,亦是如此。
无论如何,衷心祝愿Dido老爷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喜乐余生。
当然,互联网的流量是无情的,热度之后,终归趋于寂静。
若你有机会去古巴游玩,不妨去陪老爷子坐着聊聊天。
特立尼达的午后温暖又慵懒,老人的皱纹很深很好看,这样的画面,值得一生铭记。
而对于Dido来说,你是客人,亦是故人......
● 参考资料:
[1] 哔哩哔哩|@Missya在澳洲
[2] 央视新闻|让全网牵挂的古巴老人,有后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