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快评:中国科技资产重估,阿里巴巴成为新叙事的核心
2025年开年,中国科技资产迎来一轮价值重估浪潮,阿里巴巴成为这一叙事的核心。过去一周,其港股股价反弹超13%,低点累计涨幅达40%,市值重返2万亿港元上方。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实力的重新审视,更揭示了全球资本对中国AI生态的预期重构。
长期以来,市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逻辑停留在其电商业务,市盈率仅10倍左右,远低于美股科技股平均水平。但近期阿里在AI领域的突破彻底打破了这一认知。
阿里1月29日发布的通义千问2.5-Max模型在ChatBot
Arena测试中位列全球第七,数学和编程能力排名第一,性能对标GPT-4、Claude-3.5-Sonnet等国际顶尖模型。其采用的混合专家架构(MoE)和百万级上下文窗口支持能力,展现了阿里在模型研发与工程化落地上的双重优势。阿里云同步开放工具链支持,构建“超算集群+开源生态+云原生”三位一体架构,与北美AWS、Azure形成差异化竞争,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AI产业链中的地位。
2月11日,苹果宣布与阿里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这一合作不仅为阿里打开了覆盖超2亿iOS用户的入口,更标志着其技术能力获得全球顶级硬件巨头的认可。苹果在评估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后,最终选定阿里,关键原因在于其模型性能、商业化部署能力及阿里云的规模化支持。而初创企业DeepSeek因团队经验不足被放弃,凸显了阿里在“大客户服务”上的成熟优势。合作消息公布后,阿里港股单日涨幅达8.48%,带动中概科技股全线走强。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认为,这一合作将加速阿里从“电商巨头”向“AI基建核心玩家”的转型,重塑其估值逻辑。
市场此前对阿里的关注集中在电商利润和股票回购,但2月20日即将发布的财报中,AI和云计算资本支出计划成为焦点。若阿里管理层明确加大AI相关投入,其叙事将向美股“MAG7”(科技七巨头)靠拢,从“估值修复”迈向“成长驱动”。谷歌、微软等企业因AI需求激增,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达3200亿美元。阿里若跟进类似策略,可能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进入“供不应求”阶段,进一步释放云业务的增长潜力。
市场反应也能看出外资转向,高盛、大摩等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科技股评级,认为中国AI技术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已至。对冲基金巨头大卫·泰珀在2024年四季度大幅加仓阿里、京东等中概股,押注估值折价消失。恒生科技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18%,南向资金1月净流入达1185亿元,创历史新高。阿里、小米、中芯国际等兼具稀缺性与技术壁垒的企业成为资金首选。
尽管重估叙事火热,潜在风险仍需关注。摩根大通指出,阿里需明确AI商业化路径,例如通过云服务收费或开发者生态变现,以巩固市场信心。
阿里巴巴的价值重估,本质是中国科技资产从“成本中心”向“创新引擎”跃迁的缩影。随着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战场,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重新定义中国科技的全球竞争力。若阿里能持续兑现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其或将引领中国科技股进入“主升浪”,甚至成为全球经济叙事的新支点。